雅安日报讯 近期,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实现雅安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目标,雅安银监分局组织召开了雅安银行业支持生态立市工作会,力抓“两个突出”,引导辖区内银行业机构围绕生态立市发展战略逐步探索支持雅安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 据悉,会议召开之前,该分局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拟写了《雅安生态立市的金融支撑研究》,对银行业机构在创新生态贷款模式、优化生态金融服务、优扶重点生态企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支持政策、健全金融体系、深化金融改革、发挥特色优势、优化金融服务和强化金融监管六点建议,有力地推广了好的做法,并为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在雅安银行业支持生态立市工作会上,雅安银监分局副局长邹虎(主持工作)要求,雅安银行业要肯定成绩,坚定发展信心;深化认识,坚持生态道路;激发活动,坚持金融支撑;抓住机遇,坚持服务老区。同时,会议对银行业支持生态立市工作作了精心安排和部署,要求银行业机构要强化重要管理环节,细化各项金融支持措施;完善银行服务体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开展产品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效率。 目前,该分局正着手制定银行业支持生态经济发展的具体指导意见,将从细化支持方案、强化考核体系、建立约束激励机制等方面,督导辖区内银行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立市的支持力度。 雅银监...
日前,雅安市出台《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实现重点生态领域和重点生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基本覆盖。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决定,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态建设、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补偿“三位一体”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探索构建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有力促进雅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坚持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政府要在生态补偿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有效调动社会各方面利益主体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理顺生态补偿的纵向、横向权利义务关系,厘清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促进生态保护社会成本内部化。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立足生态补偿各领域各区域的不...
雅安日报讯 近日,四川省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艾宝林组织有关专家来雅,对雨城区生态区建设技术核查整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此次考察主要内容是雨城区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细胞支撑、资料筹集等。 在听取雨城区生态办工作汇报的基础上,检查组先后对上里镇、碧峰峡镇的生态旅游、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生态乡镇及生态村的创建工作进行了考察,并对雨城区生态创建相关资料进行了审核。 检查组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区创建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认为雨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生态经济也取得了较快发展,通过创建改善了民生,给群众带来了实惠。同时希望雨城区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有利时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以生态建设促发展,以保护环境促进民生改善,并按照省级生态区考核验收程序,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以便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为将雅安市建设成国家级生态市做出新的贡献。
宝兴县: 高水平建设 “和谐生态熊猫家园” 宝兴县是雅安北上战略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也是长江上游和青衣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优势突出,资源禀赋独特。按照雅安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战略目标,宝兴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牢牢抓住生态这一核心优势,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和谐生态熊猫家园”的目标,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生态产业为支撑,以生态城镇为依托,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经济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积极探索山区县生态城市建设的新路径。 建设生态家园,生态环境是基础。宝兴县始终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突出的竞争优势,把生态文明作为引领宝兴发展的主动力,以创建省级生态县和国家级生态县作为目标,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保护,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和促进能力。 按照“精一强二优三”的三次产业发展定位,突出生态资源优势,把生态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培育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生态产业平台,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从改造人居环境入手,以生态城镇打造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城乡特色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荥经县: 努力打造 “现代生态宜居旅游城市” 在经济全...
在防洪堤上作业的挖土机2013年,经省政府批准,我市成立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按照国务院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依托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设立四川雅安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灾后重建飞地产业园区,异地支撑产业发展,推动灾区产业振兴人民群众奔康致富。日前,记者前往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探访生态治理类项目之一——名山河园区段防洪堤工程(一期)现场。在名山河园区段防洪堤工程(一期)施工现场,正在进行面板浇筑作业的堤坝已渐现规模。“目前,堤防主体工程和二马道面板已基本完工,生态砼面板浇筑正在扫尾。”防洪堤工程负责人员赵登金喜滋滋地告诉记者,“生态砼面板具有除尘、降噪、透水等功能,工程建成以后,不仅能起到防洪减灾的功能,而且对当地居民营造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美观的居住环境。”据赵登金介绍,名山河园区段防洪堤工程(一期)治理河道长5.8公里(名山河3.6公里、支沟下瓦沟2.2公里),治理河段共新建防洪堤8990米,整治河段内河道清淤长度约5.8公里,清淤量3.73万立方米。“汛期即将到来,但是安全生产永远摆在第一位!”赵登金说,名山河洪水主要由暴雨或连续大雨形成,夏季多暴雨,要敢在汛期前抢完工程但更要保证安全生产,并且保质保量。目前,工程总体形象进度已达70%以上。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园区防洪能力,优化园区投资环境,提升园区城市形象。实习记者 王茜
12月7日下午,宝兴县委组织部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河西校区组织开展“夹金山大讲堂”“生态产品价值内涵及实现路径”专题培训,培训邀请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陈俊华对生态产品价值内涵及实现路径进行专题授课。全县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等70余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学员对生态产品价值内涵及实现路径的背景、生态产品的定义、内涵及分类、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有了充分的了解,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为进一步加快将宝兴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工作中的余敏“我希望通过宣传,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每一个人心中。”市生态环境局的余敏如是说。在日常工作中,余敏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宣教工作,在同事们眼中,余敏对于生态环境宣教工作总是充满热情,正如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不要因为疲惫,就忘了散发芳香。”游园活动的策划者今年6月3日,雅安市生态环境局在雅安万达广场举办的“生态环保游园会”吸引了大量市民参加。在折纸星星游戏台前,余敏一边教参与的孩子如何折星星,一边鼓励他们把对雅安生态环境的祝愿和期许写上去,放进许愿瓶里。“我希望雅安的天空更蓝!”“我希望和小动物们做朋友。”“我希望雅安河水永远清澈。”孩子们写下一个个纯真的愿望,余敏在一旁也露出了笑容。这是游园会的其中一项游戏。在当日的游戏里,参与的市民通过“趣味问答”“分贝测试”“环保大富翁”等八个互动参与板块,得到相应的印章,集齐印章后可以兑换生态环境文创产品。“这个活动挺有趣,也挺有意义。通过小游戏,不仅让孩子们学习到环保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当日,市民夏先生偶然路过活动现场,让自己的孩子也参与其中。“生态环保游园会”是今年市生态环境局“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中的一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也让活动策划主力人员余敏感到十分欣慰。早在今年3月初,余敏便与信息中心的小伙伴开始谋划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内容策划、协调单位、方案打磨、宣传物品采...
村民在藤椒基地打药除草民政村藤椒基地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近日,记者来到天全县新场乡董家村,一场由干部群众自导自演的2019年读书文化节联欢文艺汇演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广大干部群众以喜庆热闹的方式迎新年庆脱贫。“新场乡是一片文化的热土,广大群众和基层文艺爱好者对乡上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有着很高的热情。”新场乡党委书记唐军认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密切党群关系、弘扬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今年,新场乡也将以董家村为试点,建设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工程等文化活动中心,不断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支持乐英乡、新场乡、兴业乡建设生态竹海、果药茶园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区”的区域发展定位。围绕这个目标,新场乡提前思考、提前谋划,确定了“1651”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以“生态竹海、果药茶园”为标志的生态经济强乡建设。对此,唐军表示,新场乡今年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好两个园的建设,一个是1000亩老川茶基地,还有一个是管理好2000亩的藤椒园基地,依托茶园藤椒园全力推动新场乡整个产业基地建设,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找门路。新场乡是典型的纯农业乡,具备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基础。为了真切感受新场乡重点产业蓬勃发展的面貌,唐军带记者前往民政村藤椒基地进行参观。在基地,记者看到千亩藤椒涨势良好。民政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七八月份左右,该村的藤椒将迎来采摘季...
灾后恢复重建,我市出台了《关于产业重建加快干果业发展的意见》。作为典型山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石棉县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充分转化土地、气候和劳动力等优势资源,扎实推进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助推核桃产业上档升级。 切片 连片推进 延长产业链 灾后重建启动以来,石棉县立足县域实际,按照“推进产业化,建设新农村,大力促增收,全面建小康”的工作思路,扩大核桃产业基地规模。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8.91万亩,高标准建成国家级有机核桃示范基地2141亩。 今年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之年。石棉县抢抓重建机遇,启动了“核桃产业建设年”, 利用“今秋明春”计划,在中高山地区新发展核桃3330亩,推进核桃产业集中连片发展。 为了延长产业链,石棉县还大力推行林下套种和林下养殖。 故事 借重建之力 攻发展之艰 当前,在石棉中高山地区,核桃产业的发展正如火如荼。 5日,在蟹螺乡新乐村一组,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施肥、栽植、灌溉……全组村民都在地里栽种核桃幼苗。 “幼苗是前两天从盐源采购回来的,都是嫁接苗,栽下去两三年就可以收获。”村民舒元军正忙着打窝,顺手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从最初的除草、打窝,到如今的栽种,舒元军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整整忙碌了两个月。 他指着身后宽阔的土地说,全组的土地集中连片,总共有200多亩,现在要全部用于发展核桃产业。 “灾后恢复重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