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藏茶)制作技艺的挖掘、保护、弘扬和发展工作,推动我市具有悠久历史的藏茶产业上台阶,1月4日,我市第一家“南路边茶(藏茶)技艺传习所”在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审签领导:韩东)
截至11月11日,芦山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后续产业发展6215亩优质茶种植项目,供苗全部结束,全县总供茶苗3107.5万株,已全部发放到农户。从全县栽植情况看,除太平镇还有少数未栽外,其余乡镇均已完成栽植任务。据统计,全县已栽植6093亩,达栽植任务的98%。(审签领导:杜振华)
2018年12月7日,下里茶舍红茶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19年4月7日,下里茶舍生查子牌红茶、红窗影牌红茶荣获“第四届亚太茗茶大奖”银奖。近来,碧峰峡镇下里茶舍捷报频传,下里茶舍高端红茶赢得广泛赞誉。 下里茶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位于碧峰峡镇柏树村3组。自公司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生态 绿色 高端”发展路线,自建优质茶园200余亩,主营红茶、绿茶和黑茶产品,茶叶年销售量达300余吨。下里茶舍现有...
3月8日,蒙顶山智矩寺内,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蒙顶山春茗联谊会在这里举行。皇茶采制活动是此次春茗联谊会的主要内容之一,近二十名僧人现场为游客、嘉宾们表演古时的皇茶制作工序。 蒙顶山茶从唐时起,便成为皇帝专用的贡茶。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每年清明前夕,名山县令都会选择黄道吉日,沐浴顶礼膜拜,身穿朝服,率众官吏到上清峰请主持焚香拜采茶叶。僧人们在沐手熏香后,入皇茶园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嫩尖片360片,然后...
为深化国企改革,适应市场化发展需求,雅茶集团率先试点试行,聚焦“机构、人才、考核”三大维度,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全面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以“优化架构”为基础,提效能。一是以企业发展为导向,实施精准评估。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全面系统记录职工工作内容,深入评估企业机构设置、人员职数、工作内容等实际运行情况,深度剖析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精准定位发展痛点。同时,学习借鉴行...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简单而又深远。 茶叶,自古以来就在我市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新中国成立70年来,更是在我市农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茶叶产品越来越丰富,茶叶品牌越来越响亮,茶叶效益越来越好。从传统茶叶到现代茶业,茶叶科研越来越深入,茶旅融合快速升级,茶业发展越来越壮大。 如果用一个坐标轴来展示我市茶产业70年的发展历程,横轴代表70年,纵轴代表我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茶产业实现了飞跃发展。如今,在走向雅茶品牌建设的道路上,我们无法忘记,是无数基层科技工作者们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茶叶品种研究、选育等工作,为保证我市茶产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名山县茶业发展局茶叶技术推广站站长徐晓辉就是其中之一,在研究、选育优良茶树品种这条道路上,他已经走过了27个春秋。 27年倾情茶树研究 1982年,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徐晓辉踏进了名山县农业局的大门,跟随茶技推广...
我国第一个针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上月起正式实施,在出口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检验、监测、产品召回等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虽然茶产业是我市优势产业,但一直以来,还没有茶企业实现自营出口,《规范》的出台,对我市茶产业来说是喜是忧? 茶企: 一直在努力 早在2001年起,我市就陆续有一些茶企业到市商务局提交自营进出口申请,期...
近日,名山县蒙顶山佛茶研究会挂牌成立,成为名山县首个“佛”和“茶”为结合点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蒙顶山佛茶研究会由热衷学习、研究、传播佛茶文化的社会各界人事自愿结成,旨在发掘研究宏扬佛茶文化并以茶为媒,倡导国人以佛家“善生”的生活态度,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习惯,带动地方茶产业经济的发展。(审签领导:彭震)
次仁顿典是老来创业的。退休前,他是拉萨市城关区政府公务员,女儿在西藏拉萨市开了家“雪域酥茶商行”,经营的是雅安藏茶。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喝的边茶都来自四川雅安,他们总是把雅安和茶叶联系在一起,有一首藏族歌谣是这样唱的:“棕色汉茶垒成墙,高过了东方的山岗;雅州女子的温柔,比蓝蓝的江水还长……” 次仁顿典的老家在青海玉树,11岁那年,他跟着贩茶的舅舅到了拉萨。喝着雅安的茶生活了大半辈子,但从没有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