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辉的27年寻茶路

来源:
2008-11-05 09:47
浏览:
收藏 打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茶产业实现了飞跃发展。如今,在走向雅茶品牌建设的道路上,我们无法忘记,是无数基层科技工作者们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茶叶品种研究、选育等工作,为保证我市茶产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名山县茶业发展局茶叶技术推广站站长徐晓辉就是其中之一,在研究、选育优良茶树品种这条道路上,他已经走过了27个春秋。

  27年倾情茶树研究

  1982年,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徐晓辉踏进了名山县农业局的大门,跟随茶技推广员李廷松学习茶叶技术。那时,刚刚二十出头的徐晓辉并没有想到,选育优良茶树品种会成为伴随他半生的工作。

  从1982年参加工作开始,徐晓辉协助李廷松选育出了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名山白毫[131]和省级茶树优良品种311。名山白毫[131]是从名山县古老茶园中选择优良品种,经16年的系统分离、单株选育而成,经过了长达8年的区域性试验。如今,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超过了70万亩,遍及陕西、湖北等地,在市内的栽种面积也达到25万亩左右。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徐晓辉对品种选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经常到茶园里转悠,观察茶树生产情况,茶树有没有生病、芽头是否饱满……1998年春节后的一天,在名山县联江乡,他在一位茶农的茶园里发现了一株变异的茶树,在其他茶树芽头还没长出时,这株茶树已经发芽了,怪!

  这时,徐晓辉想,普通的良种茶树一般在3月才发芽,这株茶树发芽怎么就提早了半个月呢?他想,名茶上市时间越早,其价值就越大、效益就越高,那么,如果所有的茶树发芽都早,就可以增加茶农收入了。

  于是,徐晓辉把这株茶树搬进了品种研究园,开始了长达8年的研究。直到2005年,该品种以采摘早、香味独特、芽形耐看等特点被列为省级茶树优良品种,取名为名山特早芽[213],意为在2月13日左右就可以采摘茶叶。如今,名山特早芽在全省的种植面积在27万亩左右,现正申报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对于茶叶研究人员而言,一生能研究出一两个国家级、省级茶树优良品种已经很不易。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市共有六个品种入选省级茶树优良品种,一个品种入选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而在大范围内推广种植的只有三个品种。

  追寻之路没有止境

  茶树品种研究,推广良种繁育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这有助于提高茶叶产量,实现茶叶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徐晓辉说:“一个优良的品种也是有生命期的,我市从福建引进的福鼎、福选9号等茶树品种在川内已种植30多年,经过无数次的扦插繁育,其生长势态、产量、品质都有所下降,花果多、且抗性也越来越差,选育自己的品种势在必行。”

  2006年开始,徐晓辉开始着手进行“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新品种选育”项目的研究。2006年到2008年,他开着一辆面包车,和科技人员们一起跑遍了省内的茶树种植老区,包括广元、绵阳、都江堰等地,采集回485个单株,建立起品种研究资料库。徐晓辉的目标是,争取在5年内选育出2—3年个省级茶树优良品种。

  谈起这些计划,徐晓辉满怀憧憬。他认为,一个好的品种,对整个产业发展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对茶农来说,优良茶树品种能帮助茶叶产量、产值提升,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从事茶叶工作27年来,徐晓辉除了在茶树品种研究上有突出成绩之外,还一直从事着人才培养、茶叶技术推广等工作。同时,他还乐此不疲地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茶农。27年如一日,对徐晓辉来说,茶树品种研究这条路没有止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