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19)日,来自省市的茶文化专家、川农大茶学教授、我市部分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庆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以下简称“一会一节”)成功举办五周年。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向华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雅安市茶业协会会长孙前,市政协副主席彭学松出席座谈会。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向华全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说,“一会一节”成功举办,首次确立了蒙顶山为世界茶文化源头、茶文化圣山。以茶叶为媒,以茶文化为主题全方位对外推介雅安,是一次向全世界开放的盛会。此次盛会吸引了国际国内茶界学者专家2000多人、企业1000多家,不仅是一次国际文化盛会,也是一次国际性旅游盛会。 向华全说,“一会一节”通过推出茶文化系列旅游产品,宣传了雅安旅游品牌、提升了雅安旅游形象,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到雅安,2004年来雅游客首次突破300万。“一会一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对雅安乃至四川旅游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04年通过对外宣传世界茶源品牌,让外界更了解雅安。“一会一节”期间打造出熊猫文化、茶文化、红军文化、汉文化等文化品牌,形成了一批品牌性标志,弘扬和传承了雅安文化,助推了雅安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回顾了“一会一节”申办、筹办的艰苦过程以及成功举办后的丰硕成果。大家说,“一会一节”后,雅安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和雅安旅游的品牌形象以及雅安茶产业得到有益...
雅安日报讯 本月24日至27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将在北京举行。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我市将有10家茶企业组团进京参展,按照统一风格,进行统一布展。 今年的茶业博览会与往届最大的不同在于,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全国乃至世界茶业领域的排头兵企业多数都将到场,展会还将邀请一批来自一线的科技、市场、金融专家,现场把脉,为参展商出谋划策。 据悉,今年的茶业博览将举办多项活动,我市也将积极参加。四川农业大学茶学教授何春雷将参加第六届北京·世界茶业论坛暨中国茶乡发展论坛,同时,我市还会选送雅安藏茶、蒙顶山茶参加2009年度国际“绿色”“有机”名优茶评选,并组织一支五人的茶艺表演队参加2009年度国际茶艺表演大赛,表演独具雅安特色的藏茶茶艺和龙行十八式。 评奖的意义 近日,在第十届峨眉杯名优茶(绿茶、红茶)评比中,我市四家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一家茶企业选送的茶叶被评为特等奖,另外三家企业选送的6个茶样分获本次名优茶评比的一等奖。 消息传来,有人欢喜,有人不屑。一位长期从事于茶业一线的企业老总直言,这样的评奖活动太多,其含金量太低,对企业的发展起不了什么作用。 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评奖活动不计其数。每年,这位茶企老总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评奖活动信件,只要填个表,交点参评费,再送一两个茶样,活动评选下来,至少也能拿到个优质奖。 随便走访一些...
雅安日报讯2月24日,我市首批参加高级评茶员培训的67名学员走进考场,参加了高级评茶员技能鉴定考试。市委副书记张锦明参加了高级评茶员培训。据悉,67名学员中一半的学员是企业管理人员,有20余名学员是市级部门负责人。考试分为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各一百分。理论考试结束之后,学员们参加了实际操作考试。学员任意从32种茶样中抽取两种,识别其属类,评判茶叶的色泽和外形,然后泡茶,嗅茶香,尝茶味,看汤色,评叶底。谈到我市首次高级评茶员培训和技能鉴定考试,友谊茶厂总经理甘玉祥说:“因为懂茶,所以爱茶。这次培训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叶,有利于形成我市懂茶爱茶的氛围,提升我市茶文化品位,对茶企业的发展大有好处。”市招商局副局长黄春鈇也参加了考试,他说:“把我市茶产业做强做大,首先就要懂茶。在引进茶企业、吸引企业投资雅安时,我们才能把我市的茶叶品质和优势说清楚。发展产业的根本就是抓人才建设,如此产业发展才有希望。”梅媛、梅杰两兄妹是我市某茶厂员工。兄妹俩都参加了考试。“培训确实提高了我们的业务能力,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培训。”梅媛说。市委农工办副主任朱和超说:“评茶既增添了生活情趣,又提高了我市茶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他希望把我市茶业技能人才培训打造成一个劳务培训品牌和茶文化交流平台,宣传我市茶文化,促进我市茶产业发展。记者夏平容
雅安日报讯记者近日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馨远茶叶有限公司已与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拳击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书,该公司的生产的藏茶、绿茶名优茶将作为国家拳击运动员的指定用茶。记者陈显波
眼下正是春茶采制的关键时节,镇江、无锡的一些茶场却遭遇了“茶工荒”,我市同样存在。有分析认为,工资低、工作辛苦以及季节性强的工种特征是“茶工荒”的重要原因。其实,“茶工荒”有着更为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透过这种背景,可以读出“茶工荒”的多重警示意义。警示之一:对“劳动力富余”不能存在过度幻想。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多的就是人,最不缺的就是农民工。但近年来蔓延全国的“民工荒”以及“民工荒”的衍生品——“茶工荒”提醒人们,应当及时转变观念,辩证看待我国的“劳动力富余”,改变农民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旧观念,珍视农民工,吸引农民工,留住农民工。警示之二:“茶工荒”昭示了部分老产业的未来命运,值得劳动密集型企业警戒。工资、肥料、包装材料涨价,成本上升,压缩的必然是企业的利润。这正是苏南一些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未来面临的道路。警示之三:推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须防“青黄不接”。面对“茶工荒”,一些茶场老板自忖难以为继,被迫毁了茶场,而之后却又没有更好选项,以致出现一段“经营留白”。苏南乃至我市,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也应防止这种现象。“茶场毁茶”提醒人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防止盲目性,做好转移衔接防止“青黄不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说:“一个领导者应该把眼睛盯住前方,把握现在,思考未来。”这句话,同样适合于企业管理者。“茶工荒”看似一件无碍大局的局部之事...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1月23日,“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评选终于尘埃落定,排在榜首的是著名书法家、作家、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马识途。消息一出,让蒙顶山茶的文化界人士激动不已。原因是,现在“蒙顶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上的文字,就是马识途所题。名山区茶业协会副秘书长钟国林介绍,马识途与蒙顶山茶的第一次结缘,是在1984年。“当年名山正在着手打造蒙顶山景区,大概在3月,由文化局和旅游局出面,邀请了省内一批知名的作家、画家到蒙顶山采风,从文化角度出发为蒙顶山景区开发出谋划策。”钟国林回忆,当年,在游览过蒙顶山后,马识途便在名山留下了墨宝——“天下大蒙山”。如今,刻着“天下大蒙山”的石碑依然矗立在蒙顶山上。钟国林介绍,后来随着蒙顶山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蒙顶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具体运用中,名山区工商局(原名山县工商局)发现,由于许多企业和农户对“蒙顶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运用和保护认识不足,不少企业使用的“蒙顶山茶”字体、大小、颜色各异,在整个包装中不规范,不统一,商标显著性不够。于是便提出建议:在统一使用“蒙顶山茶”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包装袋(箱)上的蒙顶山茶图形及文字。“正因为如此,大约在2009年的时候,名山再次邀请马识途为蒙顶山茶题字,并将这一题字作为蒙顶山茶产业宣传和产品包装的标志性标识,与‘蒙顶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时使用。”钟国林说,所以,今天使用的“蒙顶山茶”地...
李家光、杨天炯、成先勤、齐桂年获“四川省首届吴理真茶祖传承人”终身荣誉奖 雅安日报讯 日前,由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主办的四川省首届茶祖吴理真传承人颁奖仪式暨弘扬茶祖文化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评选出了四川省首届吴理真茶祖传承人终身荣誉奖获得者、吴理真杰出传承人和优秀传承人。其中,我市作为茶祖吴理真的故乡,有多位从茶人员入选,茶专家李家光、杨天炯、成先勤、齐桂年4人荣获“吴理真茶祖传承人”终身荣誉奖。 此外,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董事长张跃华、四川禹贡蒙顶茶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施有权、四川吉祥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梅树华等荣获“吴理真茶祖杰出传承人”称号,四川蒙顶山味独珍茶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强、中国蒙顶山茶文化主题茶馆——宽和茶馆馆主何修武等荣获“吴理真茶祖优秀传承人”称号。 谈及此次获奖,何修武说:“宽和茶馆作为中国蒙顶山茶文化主题茶馆,有责任更有义务将茶祖吴理真的蒙顶山茶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今天,我能获得这一特殊荣誉,深知这既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责任。我将竭尽所能,为传承和发扬蒙顶山茶文化不懈奋斗。” 为了宣传吴理真茶祖将野生茶驯化为人工茶的开山之举,让世人了解“千秋蒙山,茶香天下”的茶文化底蕴,表彰我省在茶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激励四川茶人继往开来,弘扬茶祖文化,为振兴川茶经济服务,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举办了本届吴理真茶祖传承人表彰活动。 “此次评选在于深挖传承历...
2017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进出口商品展暨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期间,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蓬拉军,刚走进雅安展馆,就被浓郁的茶香吸引。在现场翻译的帮助下,蓬拉军点了一杯红茶和一杯藏茶,一饮而尽之后连连称赞:“以前我真的很少喝茶,现在喝上这口雅安茶,口感真的太好了。雅安的茶真的很好喝,而且还有这么多种类,太赞了!”图为,蓬拉军(中)正在品鉴雅安茶。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张毅
雅安日报讯2011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将于4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昨(23)日,记者从市茶业协会了解到,今年我市将组织7家以上的规模企业参加本次展会。届时,还将通过展会会刊杂志、门票、统一装饰等方面宣传“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品牌。 北京是我国北方的主要茶叶消费城市,年消费茶叶近20亿元,庞大的消费群体促使京城自发形成了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同时,北京也是北方地区的茶叶集散中心。雅安与北京也颇有缘分,雅安茶企业每年都会前往北京参加各种茶叶博览会,在今年2011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主委会向全国发送的《邀请函》中,还专门点到了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 据悉,2011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是中国北方地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春季茶叶行业盛会。本届茶博会共有200多家企业参展,展位数近300个,展示面积10000平方米,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家茶叶、茶具及茶机械企业和组织将携带各自优质产品亮相北京展览馆。 在这次茶博会上,观众可以品尝到浓郁的蒙顶山茶、雅安藏茶、黄山毛峰等世界各地名优茶。 记者夏平容
名山县茅河乡,退耕还林把荒坡变成立体茶园茅河乡正在修建广场,茶农从追求物资享受开始向追求精神富足转移生产队时期,大家齐采老川茶(老照片) 雅安种茶历史悠久,茶业发展成为农业特色经济产业的领头羊,全市茶叶基地面积超过50万亩,三分之一的农户种茶维生,茶叶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不管是茶叶基地面积,还是基地管理水平,雅安都迈向了更高层次。 而名山县茅河乡万山村,就是雅安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万山村的村民,就是雅安茶农开启致富之路的一个个典型。 人物一 彭治明推广茶叶种植的见证者 现年68岁的彭治明曾是名山县茅河乡万山村的会计,1973年到1985年,他一直为村里大小事务忙活着。 12月21日下午,冬日的阳光温暖明媚。彭治明坐在屋前的方桌旁,手中捧着一本略显斑驳的书,一道柔和的光线映照在他脸上。他的宁静专注和旁边修路的热闹,他家的古朴小屋和周遭耸立的高楼,昭示着万山村正在发生的变化。 听说记者的来意,彭治明合上书,回忆起生产队时期的过往。 1980年以前,万山村家家户户种橘子,“好的时候能卖到七八角一斤。”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市场变化,1978年,橘子价格一路狂跌,跌到1角多左右一斤,每家每户的年收入从每亩2000多元骤降至200多元。种橘子入不敷出,农户们的辛苦没回报,种植橘子的热情也慢慢消减。 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在当时名山县委县政府的分析研究下,万山村根据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