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区纪委监察局、区财政局、区林业局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名山区2011-2012年度退耕还林、天保工程资金兑现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组一行采取抽查的形式,检查了中峰、新店、建山、万古、廖场、黑竹、茅河、马岭、解放等9个乡镇2011-2012年度“两大工程”资金兑现和使用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及时与各乡镇交换了意见并要求限期整改,确保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高速路 村民增收 临近春节,荥经县龙苍沟乡境内的雅西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是一派火热的劳动场面。 搅拌机旁,龙苍沟乡万年村村民黄永金正在清理工地上的杂物。黄永金今年37岁,修建高速公路前,他在家里种庄稼,一家7口人全守着四亩田地过日子。规划高速公路后,家里的土地被征用,他便来到工地务工。 据了解,像黄永金这样在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务工的人在龙苍沟有很多,有的村民常年在家务农,趁着高速公路修建而找一些活来做;有的是在外地打工,春节返家后,就来这里挣钱。龙苍沟乡经河村村民戴方昌就是其中一个,他以前一直在附近煤厂上班,临近春节,煤厂放假,他便和村里其他村民一道到工地挣钱。 高速公路的修建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在工地务工的村民,每天能挣四五十元的收入。黄永金告诉记者,他现在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务工收入。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何乐而不为呢! 龙苍沟乡杨湾村干部陈福华介绍,平均每个村有近10个组,每个组有近30名村民参与高速公路建设,人均年纯收入增加2000—3000元。部分村民买了摩托车、面包车,修起了小楼房。 据介绍,该乡到雅西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务工的村民已有上千人。 大工程 带来商机 修建高速公路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同时,乡场上也新增了许多餐饮、住宿、茶楼。据龙苍沟乡政府一工作人员介绍,修建高速公路之前,乡场上只有两三家小饭馆。高速公路动工后,不少人在乡场上开...
雅西高速公路在石棉境内共62公里多,在县城和栗子坪彝族乡各有一个进出口。目前,石棉境内各标段工地上全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当地不少群众因为高速公路建设走上了致富路。 打工者摇身变老板 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村民孙国华如今当上了老板,他有两辆货车在雅西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跑货运。 近日,正在乡政府办事的孙国华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因为跑运输,他收获不小。 孙国华介绍,2006年前,他在外地打工,每年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不过1万元左右。家乡要修建高速公路,他看到了商机。2007年11月,孙国华买了一辆货车,专门到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拉建材,当年的收入就近10万元。 尝到甜头的孙国华又于2008年5月增购了一辆大货车,聘请了两个司机跑运输,自己则抽身专门联系业务。“去年我获得了大丰收,截至春节前,我的总收入近20万元,是以前在外打工的20倍。”孙国华说。 “高速公路修好后,交通更加便捷。我打算将跑运输挣来的钱投入到养殖业上,将产品销往外地市场。”对于未来,孙国华早已做好了打算。 双赢合作模式 栗子坪彝族乡乡长毛金才称,修建雅西高速公路,对沿途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修建公路之初,当地老百姓就已经从中受益了。 据了解,雅西高速公路在栗子坪彝族乡境内共28公里,目前,全乡在工地上拉建材的运输车辆和工程施工车辆大大小小共...
为扎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全面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雨城区确立“党建强村”战略,通过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推动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是党建工作责任工程。重点健全“四大机制”,即健全党建责任领导机制,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健全述职考核评比的责任推动机制,建立“承诺、述职、评价、追究”四位一体的基层党建责任体系;健全“双述双评”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全区19名乡镇党委书记和191名村支部书记进行述职测评;健全基层党建创新机制,以“党建示范走廊”和党建创新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二是素质提升工程。以2010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结合实际,通过“公推直选”、“两票制”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深化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在全区范围内选派干部到重点村、难点村任职,进一步规范基层组织运行机制,带动广大赏群众致富创业。扎实开展“三向培养”,着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强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和干部监管机制,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三是统筹城乡党建资源工程。全面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支部+协会”等方式,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管、用”水平,...
一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力度。二是继续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兑现奖惩,严格落实“一票否决”。三是加强对再生育审批各个环节的管理监督,依法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使现行生育政策得到落实。四是认真落实管理和服务制度,加强孕前管理和服务,从源头上控制、减少非意愿妊娠和政策外生育。五是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促进工作方法由以行政制约为主向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综合施治转变,建立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审签领导:何平)
(1)农业发展基础工程。在稳定粮油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开展高产高效农业创建活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科学防灾减灾、病虫防控农业实用技术;(2)产业助农增收工程。以“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猕猴桃、茶叶和林下养鸡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基地辐射带动;(3)科技示范带动工程。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4)耕地质量提高工程。重点实施田间排灌、田间道路和耕地地力建设,建成一批“田成方,土成型,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产量高”的高标准农田;(5)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工程。重点补贴适合我县推广使用的农业机具,加强机电提灌站建设和机耕便民道建设,建立以乡镇为基础的农机抗旱服务队;(6)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坚持“源头入手、标本兼治”,强化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管五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推广;(7)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工程。积极引导特色农产品创四川省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组织涉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参加大型农产品展销活动,建立农超、农校等产销对接。
受省林业厅委托,3月10日起至4月2日,市林业局派出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宝兴县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省级复查。在省级专家现场指导下,工作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对该县两大工程复查。通过复查得知:宝兴县自1998年实施两大工程以来,领导重视,机构逐步健全,责任落实,制度不断完善,措施得力;制定了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作业设计并按设计施工,进行年度检查验收制度,档案齐全;工程资金到位及时,退耕还林补助兑现到户;造林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森林管护成效显著,成功实施了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组认为,两大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宝兴县局部生态状况,对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要求项目县继续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雅安日报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石棉县民族工作暨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上获悉,今后一段时间内,石棉县将以发展和谐为主题,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强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 “十一五”期间,石棉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民族地区居住条件、交通设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干部不断壮大,民族团结得到巩固。 为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石棉县将实施“五大工程、一项行动”,即助农增收工程、文化建设工程、卫生建设工程、人才建设工程、团结和谐工程和民族地区新村建设行动,助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在发展民族地区新村建设时,突出民族风貌和地域特色,每年选择1-2个新村建设示范片、实施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组)基础设施项目,加大民族乡村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少数民族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周万龙记者张婧
本报讯自从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石棉县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深化离退休党员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理解和把握,力促离退休党员在社区建设、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四大工程”中创先争优。 在社区建设中,开展离退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争做党的政策宣传员、居民群众联系员、社区治安保安员和环境卫生监督员等。石棉县新街社区、西区社区党支部把德高望重、办事公道,有宣传管理能力的老党员安排到法制教育、民事调解岗位,有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了社区平安和谐建设。 离退休党员通过座谈、讲座等形式,宣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6起。 同时,鼓励曾经参加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离退休党员为革命老区发展发挥余热。该县成立了由15名离退休党员组成的发展顾问团,积极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出谋划策;选派10余名有党务工作经验的离退休老党员作为党建工作指导员,参与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 该县成立了革命传统宣讲团,不定期到全县各中小学开展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建了36名义务网吧监督员,充分发挥老党员监督作用,积极开展“文明上网劝导”活动,并启动成长护航工程,组织老党员参与关心帮扶下一代工作,切实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让青少年...
一是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等农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组装农业高产配套技术,实施“66422”丰产试点工程,示范绿色植保技术。二是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思路,推进一村一品,力争新达标专业村5个,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巩固传统产业,做大做优特色产业。三是实施沼气建设工程。加强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抓好项目工程的建设和施工进度、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建设一池,成功一池,用好一池。四是实施标准化农业工程。要深化“放心菜”工程,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和行政追究制度,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五是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加强项目组织,抓好项目培训,在全县农村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培训一批农民骨干,推动一批农民就业。(审签领导: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