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建设出一条致富之路老百姓从中受益
雅西高速公路在石棉境内共62公里多,在县城和栗子坪彝族乡各有一个进出口。目前,石棉境内各标段工地上全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当地不少群众因为高速公路建设走上了致富路。
打工者摇身变老板
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村民孙国华如今当上了老板,他有两辆货车在雅西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跑货运。
近日,正在乡政府办事的孙国华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因为跑运输,他收获不小。
孙国华介绍,2006年前,他在外地打工,每年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不过1万元左右。家乡要修建高速公路,他看到了商机。2007年11月,孙国华买了一辆货车,专门到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拉建材,当年的收入就近10万元。
尝到甜头的孙国华又于2008年5月增购了一辆大货车,聘请了两个司机跑运输,自己则抽身专门联系业务。“去年我获得了大丰收,截至春节前,我的总收入近20万元,是以前在外打工的20倍。”孙国华说。
“高速公路修好后,交通更加便捷。我打算将跑运输挣来的钱投入到养殖业上,将产品销往外地市场。”对于未来,孙国华早已做好了打算。
双赢合作模式
栗子坪彝族乡乡长毛金才称,修建雅西高速公路,对沿途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修建公路之初,当地老百姓就已经从中受益了。
据了解,雅西高速公路在栗子坪彝族乡境内共28公里,目前,全乡在工地上拉建材的运输车辆和工程施工车辆大大小小共有200余辆,仅此一项,就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巨大效益。
除了一些村民在工地上跑运输外,还有部分人承包了小工程或在工地上务工,务工人员的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
雅西高速公路21标段施工方负责人告诉记者,要想富,先修路,路一通,沿途就会加快发展,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都很支持高速公路的建设,施工方就近聘请务工人员,与当地跑运输的业主合作,不仅让当地人从中受益,也给施工方带来了方便,节约了成本,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模式。
彝汉同胞兄弟情深
除了运输与务工,当地老百姓也看准商机,在吃、穿、住等方面为建设者们服务。
据介绍,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和擦罗彝族乡近两年来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毛金才称,最近两年,乡上的餐饮店新增了10多家,一些服务行业也从无到有渐渐发展起来。
擦罗彝族乡党委书记杜文君称,该乡有近600人在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务工,乡上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当地不少务工人员是彝族同胞,修建高速公路,使得彝汉同胞结下了深厚友谊。杜文君介绍,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高速公路的施工单位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在灾后重建中,高速公路工地上的很多单位都主动把机具开进擦罗彝族乡的各乡村道上,为当地灾后重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工地上的建设者们,他们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义无反顾地参与进来,随叫随到,体现出同胞兄弟的深情厚谊。”杜文君说。周万龙 记者 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