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枇杷产业“门外汉”变身“土专家” ——访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李万文

来源:
2024-04-17 09:40
浏览:
收藏 打印

李万文打包枇杷鲜果

李万文打包枇杷鲜果

人物名片

李万文,男,43岁,汉源县富林镇富塘村人,汉源县李万文家庭农场负责人,石棉县外聘枇杷专家,汉源县特聘农技员,四川省第三批农村致富带头人。

返乡创业以来,李万文深耕枇杷产业,钻研枇杷种植、管护技术,开创“泡沫网+果袋”技术,有效解决汉源枇杷容易被冷空气伤花伤果影响品质的问题。发展之余,他无私传授枇杷种植、管护经验,带领众多果农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15.2度!”近日,李万文拿起一颗刚摘下的大五星枇杷鲜果,去皮、挤压,几滴枇杷果汁被滴进测糖仪凹槽内,很快测糖仪面板便显示出数字“15.2”,这代表着这颗枇杷的糖度。

进入4月,汉源枇杷陆续上市销售,李万文却并不着急,甚至还把找上门的生意往外推。李万文说,“我们家庭农场售出的枇杷鲜果,普遍糖度在12度至16度之间,果子成熟度不够,不敢卖给顾客。好果不怕晚,关键看品质,达不到销售标准,绝不能轻易上市销售。”

保证品质 将枇杷鲜果销往海外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枇杷园地选择和规划;本标准适用汉源县李万文家庭农场绿色食品枇杷的种植生产……”走进位于富林镇富塘村5组的李万文家庭农场枇杷果园,映入眼帘的,除了一棵棵静待采摘的枇杷果树,便是一块长约3米的公示牌。

公示牌上展示了绿色食品枇杷生产技术规程,包含园地选择和规划、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采收分级、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9项内容。李万文的枇杷果园就是按照这一规程进行日常管护的。

从2009年返乡创业选择发展枇杷产业开始,李万文就把“品质”放在第一位。“搞农业要想走得远、发展稳,品质是根基,特色是关键。”李万文介绍,农场在果树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吕秀兰的技术指导下,坚持绿色发展原则,以“无生态不农业”的理念,采用科学规范管理手段,使枇杷的产量、品质逐年提升。

科学管理离不开科技支撑。环顾李万文的枇杷果园,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自动喷灌系统、远程信息化虫情测报系统和苗情监测系统等高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在枇杷管护过程中,有力保证了农场产出的枇杷鲜果品质。

除此之外,李万文家庭农场的枇杷树形采用双层开心型,最大程度保持树体通风透光,同时科学控制结果率,有效避免了枇杷大小年、树体营养差等问题。

数年精心管护、科学管理,李万文的枇杷产业逐渐走上正轨,也积累了一大批忠实顾客。

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品牌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迅猛。李万文深知,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创新品牌营销模式,才能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019年,李万文申请注册“岚顶红”商标,并针对商标特色,设计独立包装,准备走高端精品发展路子。2020年,李万文家庭农场枇杷产品成功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此后,印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岚顶红”枇杷畅销全国。特别是2021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枇杷市场竞争力减弱,但“岚顶红”枇杷订单不降反增,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订单销往福建、海南、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供不应求,有力助推了川货出川。

“去年,我们农场的枇杷产品取得了新鲜水果出口认证,接到了来自美国的订单。今年,第一批发往美国的200件订单已于4月3日发出。”李万文说,从去年外销反馈情况来看,美国消费者对他们的枇杷产品评价很高,“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坚持绿色发展,严控产品品质,争取把枇杷卖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倾囊相授 无偿分享种植经验

事实上,在发展枇杷产业之前,李万文是个对枇杷产业一无所知的“门外汉”。

为了学懂弄通枇杷种植管护技巧,李万文虚心请教专家、多次外出学习、扎根果园实践。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认真钻研,他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汉源县枇杷产业发展的种植管护经验,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枇杷“土专家”。尤其是他开创的“泡沫网+果袋”技术,现已成为汉源县及周边县区枇杷果农主要使用的技术。

“枇杷娇贵,容易被冷空气伤花伤果,尤其在三月份的生长关键期,一旦遭遇冰雹等极端天气,果农可能损失惨重。在果袋内再套一层泡沫网,不仅能防冻防晒,有效解决枇杷品质差、烂果多等问题,还能较好地抵御冰雹袭击。”李万文说。

发展枇杷产业以来,李万文一直琢磨如何提高枇杷产量、保证枇杷品质,“泡沫网+果袋”技术是他数年探索后总结出来的管护经验。对于这一管护经验,李万文并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大大方方传授给每一个虚心请教的人。

“我一个人把枇杷种好有什么用,汉源枇杷产业是一个大产业,大家都发展得好,整个汉源枇杷产业才会好。”李万文说,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和支持,吃水不忘挖井人,能用技术回报大家,他很高兴,也十分乐意。

于是,李万文一边在农场内开展枇杷管护技术培训,免费培训周边果农、脱贫户等,一边对慕名前来学习的家庭农场主、专合社果农等毫无保留地传经解惑。对于不能及时理解和吸收新型农业技术的果农、脱贫户等,李万文还专程驾车前往对方果园,一对一现场指导,确保让所有人员都能把技术学到手。

汉源县富泉镇刘波家庭农场主刘波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2019年,我准备发展枇杷产业,但对种植技术一窍不通,朋友向我推荐了李老师。”刘波说,李老师为人特别热情,技术讲解细致入微,从不保留。

如今,刘波按照李万文多年总结出的经验种植、管护枇杷,自家枇杷产量稳步提升、品质逐年提高。“今年,李老师还给我推荐了收购商,对方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0元的价格收购我家枇杷。”说起枇杷销售情况,刘波话语中难掩喜悦之情。

“我最缺的就是技术,有了李老师的指导,我的发展信心很足。”富塘村5组脱贫户张遵明通过种枇杷和务工顺利脱贫,但由于缺乏种植技术,枇杷产值一直上不去,在李万文的悉心指导下,他更新了枇杷种植、管护技术,对下一步依靠枇杷产业增收致富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李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