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地方经济的“快车道” 展示重建成果的“窗口” 芦山县产业环线建设释放“红利”

来源:
2017-05-23 09:51
浏览:
收藏 打印

太平镇高山生态茶园

芦山县产业环线名片

芦山县的四条产业环线包括:“飞仙—县城—龙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产业线、“思延—清仁—龙门”农业观光体验产业线、“清仁—双石—龙门”地质奇观游+震中体验游产业线、“宝盛—太平—大川”茶药+康养产业线。该县力争通过环线建设实现猕猴桃、茶叶、中药材等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水平再提升、种植规模再扩大,重点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推动乡村观光、乡村休闲、田园养生度假等旅游产品开发,使环线建设成为产业发展、新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融合剂”,让产业环线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快车道”和展示重建成果的“窗口”。

成效

环线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飞仙—县城—龙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产业线起于飞仙关景区,经汉姜古城,止于龙门古镇景区。主要产业有猕猴桃8168亩,生姜、龙门花生、葡萄等近4000亩。沿G351、S210线及乡村旅游环线已发展田园采摘体验类家庭农场17家,沿火炬—黎明及乡村旅游环线发展农家乐25家,龙门古镇、汉姜古城周边发展乡村农家乐43家、康养场所2家、乡村宾馆48家。目前,该产业线业态较为成熟,飞仙、龙门、汉姜古城等三个4A级景区以及芦阳镇“根雕一条街—沫东水库—赵家坝”猕猴桃、蔬菜产业小环线建设成效尤为突出,具备一定接待能力和较强的对外吸引力。

“思延—清仁—龙门”农业观光体验产业线主要是以园区辐射带动沿线发展猕猴桃近10000亩,大棚蔬菜、核桃、羊肚菌等2200余亩以及钱记百万只蛋鸡养殖。该环线与“飞仙—县城—龙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产业线的有些线路重合。环线现有产业形态已基本成型,周村猕猴桃示范园区猕猴桃已试果1000亩;农业园区相关公司相继建成投产,2016年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康源农业有限公司在龙门乡青龙场村建设的休闲农业公园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龙门古镇接待游客达4.56万人次。

“清仁—双石—龙门”地质奇观游+震中体验游产业线以清仁乡为起点,沿老芦(山)灵(关)路,经龙(门)围(塔)路止于震中龙门,沿线有灵鹫山、围塔漏斗、龙门溶洞3个景点,大岩腔雅鱼繁养基地1个,射箭坪高山生态茶6112亩以及川内影响力较大的野猪、梅花鹿特色养殖基地。该产业线将逐步带动灵鹫山并有效盘活围塔漏斗旅游资源,为两处景区招商引资、高水平开发打造创造条件。今年“五一”小长假,龙门景区推出特色旅游活动,龙门古镇第一届溶洞灯会吸引县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00万元。

“宝盛—太平—大川”茶药+康养产业线共有林竹资源105万亩,茶叶1.8万亩(其中高山白茶0.2万亩),中药材2.2万亩,冷水鱼规范化养殖场4个、合作社1个,各类康养休闲类避暑山庄、农家乐、家庭旅馆129家。2016年,成品茶年产量达650吨,产值达6700万元;中药材总产量约300吨,产值约1300万元;今年“五一”小长假,大川河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4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00万元。

故事

环线建设拓宽村民增收路

张兰平是芦山县龙门乡白伙新村的村民。2014年国庆期间,他在新村里开起了茶楼。依托灾后重建,张兰平吃起了“旅游饭”。

2015年,龙门古镇旅游景区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白伙新村群众顺势而为,自发组建“乡村旅游联盟”,大力发展乡村度假、餐饮住宿等旅游产业。村内餐馆、农家乐、茶楼等旅游产业逐渐增多,很多外出务工的人都回到了家乡,做起了旅游“生意”。

2016年1月19日,龙门古镇旅游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旅游服务设施得到完善,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游客也随之增多。

白伙新村大门外,是康源农业科技示范园。园里有连栋薄膜温室及玻璃温室大棚、鱼塘荷塘、葡萄采摘园、名特果蔬引种试验示范园等。

园区负责人表示,龙门是个旅游景点,在这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来可供游客参观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二来可供游客体验采摘果蔬,增添旅游的乐趣。

康源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发展后,也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就业的机会。65岁的龙门乡青龙场村张大德在科技示范园里从事栽花工作,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同时,示范园还提供了村民最喜欢的“散工”模式,闲时到这里打打零工,灵活运用闲暇时间,真正将环线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变为现实。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肖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