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在诊疗服务中延伸——“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回访芦山县人民医院

来源:
2018-05-16 08:27
浏览:
收藏 打印

10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许就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芦山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来说,澳门同胞无私援建的这十年间,有一种温暖、有一种情怀、有一种力量,以深深的足迹、殷殷的深情被定格在每一个人心中,历久弥新。

曾遭“5·12”汶川特大地震重创的芦山县人民医院,十年来,不忘澳门同胞的鼎力帮助,全院上下真抓实干、奋力攻坚,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澳门援建芦山县人民医院的业务用房

民生优先

援建从“需”出发

5日,在芦山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门诊大厅,工作人员正在服务台前耐心细致地为咨询人员解答问题,大厅门诊科室分布图和指引牌一目了然……

“以前,病人到医院来就诊,挂号都得排很久。医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后,功能布局及就诊流程更加合理,从而减少了病人看病等候的时间。”医院业务副院长任洪波是援建的见证者,他介绍,通过澳门援建,全院医护人员感恩奋进,努力前行。

时光回溯到十年前。地震让医院的院舍、设备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损坏。地震发生后,芦山县人民医院一方面要参与地震伤病人员的救治;一方面还得提防不断发生的余震,对被地震损坏的设施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当时的情景,既忙碌又艰难。

2010年3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3120万元援建的芦山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及附属配套设施落成并投运。在援建医院的同时,澳门还给医院赠送了护理设备、医疗设备等高精尖设备。全数字DR拍片机、CT机、可升降的病床……在震前的芦山,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曾是“稀罕物”,现在都是医院的常用品。

“这些设施设备让医院的诊疗硬件水平至少提速10年以上。”任洪波说,这几年,医院还以新综合楼为依托,调整医院布局,充分发挥了援建项目投资效应,使医院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医疗设备、设施都很先进,更关键是医护人员把我们当家人一样关心。”干净整洁的病室里,蓝白色条纹用品清爽温馨。芦山县龙门镇红星村一村民,在该医院经过两个多月的系统康复训练后,已能下地正常行走。

有了硬件设施的支撑,现在的芦山县人民医院可以开展很多以前无法开展的外科手术,如肾切除、髋关节置换、腹腔镜胆囊切除等手术。当地百姓遇到大病,不用再千里迢迢跑到大城市去治疗。如今,在这里报销新农合的额度也比以前大大提高。

最好的感恩

就是服务社会

如今,“感恩”已成了任洪波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他认为,医院需要认真关爱好每一位患者,让患者少病痛、得健康、少负担就是感恩的具体行为,就是爱的传递和延伸。

像任洪波一样,芦山县人民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对于澳门的援建感激不已,每位医护人员都心怀感恩。他们的感恩之情,不仅埋在心里,也演绎为一种行动,通过对全县群众生命健康的关爱,把这种感恩之情向外无限传递和延伸。

2015年入夏,芦山县芦阳镇的罗明(化名)因外伤导致脾脏破裂出血,任洪波接诊后,立即召集医生会诊。“经过我们检查,初步判断是脾脏破裂大出血,病情非常严重,有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任洪波回忆罗明刚入院时的病情如是说。

通过检查确诊患者病情后,医院立即组织医生为罗明开展了脾脏切除手术。

在芦山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用心治疗和呵护下,罗明不仅逃出了死神的魔掌,而且治疗的费用也比预计的少了近一半。

不只是罗明,芦山县人民医院对患者的深切关爱,是很多在该院就医的患者的共同感受。每个接受采访的患者在谈到该医院及医护人员时,都会从心里说出一个词:“谢谢!”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石雨川 吴丹

采访手记:

记者采访时,特别向芦山县人民医院要了灾后重建之前的照片。

几栋低矮的建筑,看起来与周围的民房别无二致,用以区分其与普通民房的区别的,是医务室门前挂着的“急诊室”“内科”等标识。

走进现在的芦山县人民医院,米黄色与白色相间的建筑楼、配置精良的医疗设备,无不展示着灾后重建新貌。

十年,建筑之变、配置更新、医疗水平提高……这些变化都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便利。“看病不用再去大医院,太开心了!”这样的呼声在群众口中频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救助,是芦山县人民医院十年来的巨变。

而未来,对于芦山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来说,将会以更加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更多群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