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治“五美乡村”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来源:
2018-02-23 10:11
浏览:
收藏 打印

今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五年整体跨越”目标的决胜之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以实施“五美乡村”行动为重点,深入开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四好村”创建,让城市更繁荣、乡村更美丽。

近日,记者走进部分乡村发现,在依法建设“五美乡村”上,各县(区)根据自身特点创新方式、方法,亮点颇多,成效明显。

雨城区草坝镇福馨苑小区:法治引领新村建设  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春节期间,位于雨城区草坝镇的福馨苑小区内,住户挂起了灯笼,贴上了春联,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福馨苑小区安置了草坝镇洪川村和均田村的141户村民,在《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范下,短短半年时间,这里的居民生活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努力建设成民居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乡风美的“五美”新村。

民风和谐  环境整洁

车辆从名兴草大道驶过,远远便能望见福馨苑小区,灰瓦橙墙,在冬日暖阳下更显温馨。小区是统规联建的,小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带有小花园。

如今,小区居民结合名兴草大道连通草坝镇、名山区、大兴镇的交通优势,以及附近商业集中的优势,利用房屋开办了家庭旅馆、饭馆,小区内商业氛围浓厚。

小区道路干净整洁,居民房前屋后的“微田园”里种上了花草、蔬菜,装点着小区环境。如今的生活越过越好,不少人家都买了小汽车,车主按照指定的位置规范停放,小区秩序井然。

“今天的环境和依法治理密不可分。”福馨苑小区自管委主任陈均说,《条例》实施半年以来,对小区管理和社区居民的行为规范有了更明确的指导,小区呈现出和谐的风貌。

法治引领  生活向好

房前屋后“微田园”,小区秩序井然,这样的景象并非与生俱来,正是因为依法规范居民的行为,居民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享受权益,促进了小区的和谐发展。

小区自管委依据《条例》相关规定,组织居民制定了《居民管理公约制定程序》《居民管理公约》《管理经费使用》《公共设施管理》《零散用地制度》等,并将制度上墙。

根据《条例》的规定,一旦涉及费用收支都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福馨苑小区合理利用起房前屋后零散的土地,以每平方米0.6元的租金出租给居民,打造起了“微田园”,收到的租金,以正规流程开具三联发票,进入指定账户,并记录到档案。这样一来,小区卫生管理费收缴更具公信力,卫生管理费收缴顺利,保证了小区卫生清运有序进行,因此也长久保持了小区的干净整洁。

与此同时,草坝镇党委、政府牵头,不断加强福馨苑小区自管委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小区管理人员的技能和业务培训。落实自管委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着力推进多元互动、多方参与的小区治理新机制。不断发挥政府、群众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推动小区管理社区化、治理法治化、服务社会化,引导居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杨瑞

名山区解放乡高岗村进行垃圾清运

名山区解放乡高岗村:以法为基石  “高岗模式”为村民带来新生活

没有一个垃圾收集池,垃圾去哪儿了?

在名山区解放乡高岗村,全村看不见一个垃圾池或垃圾房,村内环境却保持着干净整洁。高岗村的垃圾去哪儿了?

原有垃圾处理模式不被认可

“这个位置原本是垃圾池。”8日,记者走进高岗村,解放乡副乡长赵丹指了指高岗村村道旁一块空地介绍,高岗村原有村级垃圾收集房1间、垃圾分类收集池1套,组级垃圾收集池10个,但自2014年7月起,该村已将这12个垃圾处理设施全部拆除,目前,高岗村全村境内无一垃圾收集池。

“夏天蚊虫多,臭味大,垃圾池里的垃圾每周才清运一次,住在垃圾池附近的村民反映强烈。”原来的垃圾处理模式没有获得群众的认可,不仅增加了解放乡清运经费负担,还产生二次污染,让这项本该惠及民生的实事引来群众不满。

自高岗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启后,群众对垃圾处理问题反映意见大、矛盾深。解决好村庄综合环境治理问题,成了高岗村“两委”践行群众路线的首要任务。

“2014年,高岗村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商议涉及村民生活垃圾处理办法,形成了定时定点清运垃圾,实行日清扫、周清运、群众筹资的指导思路。”赵丹介绍,形成思路后,各村组干部随即到组召开户长会,就治理办法引导群众进行决策。

通过村民讨论,高岗村形成了取消生活垃圾收集池,每年每户出资100元清运费,用于道路保洁和清运人员每周日上门收集生活垃圾的决定。

从2014年7月开始,高岗村开始探索全新的垃圾处理模式。没了垃圾池,村民们的垃圾该如何处理?

分类处理垃圾减量

走进高岗村2组村民高永芝家,高永芝忙着清理院坝。“食盐袋不可回收,放在屋檐下的垃圾桶里;炭灰可作肥料,装好后洒在屋后的茶地。”如何处理这些垃圾,高永芝早就轻车熟路。

收拾好院坝,高永芝回到厨房,见洗菜盆里装了半盆萝卜皮,她二话不说端起洗菜盆走向了屋后。在高永芝家屋后是一块茶地,现在这里也是她处理可降解垃圾的主要阵地。沿着茶树根部倒入萝卜皮,高永芝弯下身翻了翻地里的土,将这些萝卜皮一一掩盖,这才放心离去。

在高岗村4组村民黄联权家,一个老旧的竹背篓立在房檐下。背篓里,已装了不少分好的垃圾。背篓旁,摆放着整齐的纸箱纸壳。“背篓里的垃圾是周末交给清运人员的,一旁的纸箱是可以出售的。”对于村里推行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黄联权很认同。

为杜绝垃圾收集池二次污染,提高垃圾清运效率,高岗村采取分组培训、上门培训的方式,对全体村民垃圾分类知识进行普及,引导村民将菜叶、果皮等可降解垃圾用于饲养或堆肥;对易拉罐、废纸壳等可回收资源自行收集整理变卖;对塑料袋等不可回收垃圾和农户自己不能处理的特殊性生活垃圾分类装袋,由生活垃圾清运人员每周日上门收运。

为了确保分类处理模式执行到位,新模式实行之初,高岗村干部与清运工人一道上门清运垃圾,引导群众对垃圾进行分类。一个月下来,村民垃圾分类处理意识不断加强,每周清运垃圾数量持续减少。

“五包”治“五乱” 形成长效机制

环境治理的“高岗模式”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以依法治理为基础。

高岗村反复分组召开群众大会,不断增强对做好环境卫生,提高居住生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并将环境治理写进村规民约,将门前“五包”制度以责任落实到户,根据农户生产生活的环境条件,将道路、河流、沟渠、田边、林边等落实到农户,进行“五乱”监管,不留死角,严禁“五乱”发生。

同时,实行常态管理,农户交的环境治理费的使用,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各村民小组道路、水渠、河流等公共保洁开支和对垃圾清运费不足部分的补充,一年一交、一年一结算,支出与收缴的多少,由村民代表会决议确定。

此外,该村持续组织群众投入乡党委、政府开展的“生态文明户”创建活动,一年一评,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一项内容,在做好全村治理工作自查的情况下,加强对组级环境治理工作和保洁工作的检查,随时接受乡治理办以及上级对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督查。

“依法建立完善机制,是‘高岗模式’的基础和动力。”赵丹说,如今的高岗村,虽见不到一个垃圾收集设施,但村容整洁,环境保持良好,生活垃圾处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成效明显。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蒋阳阳

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建设 “五美乡村” 

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法治建设贯穿新村  旅游发展欣欣向荣

春节假期,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迎来了旅游旺季。“风景美、民风和谐,发展村值得再来。”游客如此夸赞。

在发展村村民看来,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法治息息相关。

近年来,龙苍沟镇着眼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理,针对突出问题推进依法治理,加强法律服务推进依法治理,从农民最急、最盼、最需要的问题出发,实施灵活有效的法律服务,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法治保障,打造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的“五美乡村”。

法入人心  旅游新村展新貌

走进发展村,30多家农家乐在山水之间排开,这里山环抱、水萦绕,虽然游客多,但村民房前屋后依旧保持着干净整洁,良好的环境令人赏心悦目。

从2014年灾后重建完成后的10余家农家乐,到如今的规模,村民们坦言,靠的是党委、政府的好政策,将生态资源转变成了旅游资本,也正是法治建设在全村铺开,经营秩序有了保障,促使整个发展村的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村民李国志经营着龙苍氧吧驿站农家乐,三层仿木结构的川西青瓦房,一楼用于餐饮与棋牌休闲,二、三楼用于住宿接待。前台的墙上张贴着各类许可证,以及餐饮、旅游服务的相关制度标准。

“无论是餐饮安全,还是接待质量,每一项都按照标准执行,接受监督。”李国志说,村民懂得了依法办事才是发展之道。

李国志记得,在农家乐的发展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如政策法规不熟、法治意识淡薄,由此导致服务质量不高,收入减少的情况。后来,当地通过旅游产业党支部,借助“农民夜校”等平台,开展政策法规宣讲、礼仪培训和餐饮培训,强化内功,特别是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实施以后,村民依法履行义务,促进新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大家的收入节节攀升。

多措并举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发展村乃至整个龙苍沟镇的村民说话办事都离不开法治,是怎样的措施,推进法治建设在此生根发芽?

“全方位多层次提高群众学法积极性,多举措严要求完成普法任务。”龙苍沟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说。

龙苍沟镇结合自身实际,采取通俗易懂、切实可行的宣传、学习措施,全方位、多层次普及法律知识,该镇成立了“依法治镇”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法律法规服务进村活动,在村图书室充实法律类图书,还加强了对村“两委”干部的法治培训。

同时,荥经县人民法院与龙苍沟镇结成对子,宣讲法律。在发展村开展模拟法庭进景区活动。在模拟法庭上,教授群众及游客文明旅游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为当地提供贴心的司法服务。

该镇党委、政府创新法律服务,提升为群众服务的法律水平,严格按照市、县要求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各项工作,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化解群众矛盾的过程中,将群众“上访”变为干部主动“走访”,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

龙苍沟镇着力把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举措纳入法治化轨道。以“法律进农村”为载体,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把法治宣传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明显加快、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明显加强,为建设美丽乡村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杨瑞

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一隅 

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新村新业新气象  共建共享共奔康

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古称“八步关”、“青龙关”,先后成功创建为农业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和四川省“百强名村”。

是什么让青龙场村获得如此殊荣?是什么让这里一如既往地美丽?随着“五美乡村”建设全面铺开,记者再次走进青龙场村。

物质精神两手抓

古朴的中式建筑、组团式的田园院落,连带着清澈流水和小桥,共同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多少城里人都梦想能住进这样的山水田园新村。”春节前夕,从陕西随同乡人回芦山过春节的周晓蓉感叹道。

周晓蓉说,早春时节就有这样的美,若是到四月暖春或炎炎夏日时,满目青翠再加上清风环绕,必定比现在还要美上百倍。

除了新村的美,周晓蓉亦见证了家乡特色产业发展带给村民们的富足生活。

连片发展的猕猴桃、高山生态茶叶、高山蔬菜,同时,一家家农家乐、乡村旅馆、家庭农场应运而生,让更多人走上了农旅结合、产村相融的路子。

有了富民特色产业作为支撑,养成好的乡风村风,同样不可缺少。

为适应村民由小散居向小聚居发展,今日青龙场村已在群策群智下,逐渐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好路子。充分利用村活动中心的法律大讲台、道德大讲堂、“农民夜校”、党员“三会一课”等载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法治教育、感恩意识教育、移风易俗教育。将卫生、科教等宣传教育常态化。广泛开展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贫困户的志愿服务活动。“现在的青龙场村,村容村貌整洁,村民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全村到处洋溢着感恩奋进的正能量。”村党支部书记骆大荣说。

以法治思维助推新村建设

青龙场村之美,是村“两委”、新村聚居点自管委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完善依法治理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的结果。

或依托青龙场村聚居点场地优势,打造“青龙场村法治文化小公园”、“青龙场村法治主题广场”和“青龙场村法治主题长廊”,设置“青龙场村法治露天课堂”;或深入挖掘适合本村实际的法治故事、法治典故和法治警言,形成特色大力宣传,营造法治氛围,并为农家书屋配备了较为实用的法律书籍,建设“青龙场村农村法治图书角”,以及分布在村中各个角落、内容实时更新的法治宣传栏。

不仅是硬件配置,软件配套更为重要。

立足帮助新村群众树立起更加牢固的法治思维,青龙场村还定期在新村聚居点开展群众性普法活动,并建立了普法教育档案和普法教育台账。立足帮助村民解烦忧,充分发挥联系部门、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的作用,义务为相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邻里纠纷调解服务。

这不,数日前这里就发生了一起邻里间因种地施肥发生的纠纷。在多次自行协商未果后,受影响村民主动找到自管委,希望能出面协调解决。新村自管委主任张兰坪随即与自管委成员兵分两路,分别前往两户村民家中了解情况。通过“龙门阵”入情入法的畅谈,当事双方均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这只是青龙场村运用法治思维,打造美丽新村的一个片段。

与此同时,青龙场村丰富的文化生活也大量融入法治思维。积极联系“免费放映农村公益电影”活动,在聚居点为村民放映法治电影;精挑细选,有针对性地集中放映“今日说法”、“以案说法”等普法节目。“目的只为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做到既知法、懂法,又能灵活用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龙门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五美乡村”建设中,他们将把青龙场村以及龙门乡其他更多村落,建设得更美、更和谐、更富足。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孙振宇

宝兴县大溪乡曹家村产村融合发展 

宝兴县大溪乡曹家村:环境优美心里美  生活渐好日子美

12日,沿着两次提升改造后的大老(宝兴县大溪乡至天全县老场乡)路,前往宝兴县大溪乡最远的一个村落——曹家村。虽冬日的严寒还未远去,却不能掩盖这里的美景。

“发展提升新居美,特色产业连片美,环境优美心里美,生活渐好日子美,自治管理和谐美。”从建设新居,到此后结合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定位、幸福美丽新村打造的一次次提档升级,再到今日村民参与自我管理、特色产业蓬勃兴起,新村美上添美,家家幸福和美。

住上好房子  还需多维护

走进曹家村新村聚居点,仿川西民居风格建造的房屋被爽眼的新绿环绕着。 

“我们这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重建住房也是按照A级旅游新村标准修建的。”说起新居,村民们赞不绝口。 

作为一个以开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为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新村,曹家村自去年逐步加大打造力度后,已让不少村民看到机遇,纷纷打上了发展旅游接待新业的主意,对新居空闲空间进行打造。

当天上午10点,村委会主任杨绍永打算对新村内有意愿或正打造旅游接待的村民走访一遍。他首先来到了花培钮家。花培钮过去以加工茶叶为主,如今他已腾出新居中空闲房间,准备为每个房间装上整体式卫浴。

走进新居,杨绍永几乎走遍每个房间,就连屋外的院坝和厨房也给予了特别关注。交谈中,双方话题大多围绕保护新居外观、厨余垃圾回收、村容村貌维护等方面展开。两人一致认为,新居美只是一家之美,只有让新村变得更美,才会让这个大家庭变得更美。由此,可继续通过新村管理条例和村规民约做到奖罚分明,带动更多村民自觉加入到维护新村环境行列中。

这不,在新村自管委积极带动下,曾经的卫生文明“困难户”王德强家,已焕然一新。不仅里外整洁有序,自身也养成了好的卫生习惯。

在此基础上,曹家村还根据协议,每年从有机生态种植基地销售收入中获取一部分资金交给新村自管委,用作新村卫生、绿化、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维修。

互助更和谐  形成好乡风

作为一个由36户村民组成的大家庭,免不了哪户村民家有事需要帮忙。但凡此时,乡邻们总会不约而至,义务帮忙。村民的爱心和热情让互帮互助的好风尚在当地蔚然成风。 

不仅这些,“整洁干净,生活有趣;乱倒乱排,脏了自己”,行走在曹家村新村聚居点,时常会看见一幅幅或书写在墙上,或竖立在路旁的“村民公约”牌。

“每次经过时,总会不经意间看几眼,时间长了,也就记下了。”坐在新家里,谈起新生活,村民赵登琼与前来家中茶馆休闲的几位村民打开了“话匣子”。

随着话题的展开,更多展现新村新风的事跃然呈现。

“以前还有村民乱扔垃圾,如今情况有了大变样,人人都自觉爱护家园的美丽。”“过去一些村民喜欢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现在也懂得了勤俭节约,把钱用到刀刃上的道理。”“过去邻里纠纷经常闹得面红耳赤、互不来往,现在都懂得了和气才能解决问题。”……

相似的事例在曹家村还有很多,随着“五美乡村”建设的全面展开,曹家村已有更多打算:依托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借力新村自管委带动,并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由内至外把曹家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

天全县老场乡六城村开展法治宣传文艺演出

天全县老场乡六城村:依法治理  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近年来,随着天全县委提出“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发展思路,老场乡六城村经济、社会都得以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是全乡乃至全县有名的示范村。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六城村在法治宣传教育基础上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的结果。

“要发展,不依法不行。”村党支部书记朱正耀认为,要创建“五美乡村”,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依法治村,把法治思维和理念嵌入“四个民主”,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良性发展。

加强宣传

强化法治意识

走进六城村,随处可见的还有风格新颖、通俗易懂的法治标语牌。宣传栏上有“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民主法治六城”宣传海报,还有“六城村新村聚居点公开栏”……朱正耀介绍,“有了这些东西,老百姓学法、用法就简单了,这对整个乡村的建设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近日,一场法治宣传又在六城村开展起来。老场乡创新法治宣传形式、丰富法治宣传内涵,在六城村开展了一场以“建设法治老场,构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月文艺汇演活动,为群众送上了一顿丰盛的法治文化大餐。

现场除了歌曲、舞蹈、小品等节目,另外法治讲座、法律咨询、工商质监部门政策法规咨询、法律知识有奖抢答、发放宣传单穿插其中,更是让群众寓教于乐、深受教育。

“精彩的演出,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法治教育,增强了法律素质,培养了法治信仰,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老场乡党委副书记陈巍说,此次法治宣传月文艺汇演活动,现场接受法治教育的群众达500余人,市委办、市依法治市办、县司法局等单位共发放法治等各类宣传单3000余份。

朱正耀介绍,六城村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活动,其中重点内容就是法治宣传,结合各类型的活动,给大家灌输法治思想,让大家更加懂法、知法、守法。

11日,村“两委”又带领工作人员入户宣传法律法规。朱正耀表示,由于村里的留守老人较多,他们对于法律知识了解得并不多,只有通过入户宣传的形式,村民的法治意识才会更强烈。不少老人都表示,正是因为村上有多种形式的宣传,自己的法治意识才有了提升。

依法治理

居住环境大改善

除了入户宣传,村“两委”还带领保洁员、党员打扫全村的卫生。如今,走在村里,干净整洁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六城村新村聚居点从以前脏乱差的状况,变成了现在干净整洁、和谐美好的景象。

“以前房子前面的空地上,家家户户种满了玉米等高秆农作物,杂草丛生,新村的卫生环境也很差。”朱正耀说,如今的新村已经统一规划种植了低矮的花草及农作物,并且环境卫生也十分干净,几乎没有人再乱丢垃圾。

为提高新村集体土地的使用质量,发挥好闲置土地可利用率,有序种植住户所需的蔬菜,经新村户主代表会议商议,村上制定了“微菜园”管理实施细则。

细则在管护要求方面规定,群众须承担科学管护菜园的义务。“微菜园”应保持整洁、栽种有序、自然美观,不得放养家畜家禽及宠物。

此外,为了营造新村整洁、美观、舒适安静的环境,维护全体村民的利益,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争创文明、和谐、业兴、家富、幸福的六城村,村上还制定了《六城村聚居点居民公约》。

不管是制定“微菜园”管理实施细则,还是制定《六城村聚居点居民公约》,六城村在为建设“五美乡村”而努力着。

目前,六城村正在争创“省级四好村”,下一步,全村还将加强对保洁员的监督管理,同时,充分利用村老年协会对群众进行监督,并在建设法治“五美乡村”上继续努力奋进。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郑雨莎


汉源县大田乡新堰村:坚持五个“自我” 新村美如画

阳光、鲜花、水果、新村……汉源县“花每果乡”的声誉早已名扬四海。

近年来,汉源县致力于依法治村工作,以花果为媒,强力打造“五美乡村”。

汉源县大田乡新堰村就是其中之一。

新堰村地处泥巴山南麓的塔子山下、木槿水河岸,属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大田乡有名的水果产区。村内环境优美、果树茂密,宜居宜游,是汉源县“槿上梨花”农业观光旅游景点,也是汉源县十佳村(社区)党支部、省级文明村、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在依法治理工作中,新堰村根据自身实际,落实治安管理制度、树立模范榜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强化民主监督等措施,切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在完善巡逻、人口管理、治安建台账等制度方面,新堰村通过一系列制度的落实,让村民“守家园”的自我防范水平提升,村里的社会治安秩序保持良好。

在树立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方面,新堰村2014年对评选出的“好儿媳”“好邻居”进行挂牌,引导群众向榜样学习,向标杆看齐,共同营造和谐幸福的氛围,使村民“树形象”的自我宣传水平得到提升。

在狠抓矛盾纠纷排查方面,以“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为调解目标,以村组干部和有威望、有知识的老人组成矛盾纠纷调解组,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做好纠纷调解,村民“保稳定”的自我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同时,强化管理、标本兼治,以农家书屋、健身娱乐活动为载体,实现村民“反邪气”的自我约束水平提升;建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居民监事会、居民理财小组等多种民主监督形式,坚持村务公开,实现村民“当监理”的自我监督水平提升。

“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新堰村呈现出和谐平安的新风貌。”大田乡党委书记刘炜说,“大家树立了新堰是我家、幸福和谐靠大家的理念,形成有事大家议、有困难大家帮、社会和谐大家创的局面。”

近年来,大田乡党委政府及新堰村“两委”以“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为契机,整合省级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村道路建设资金、特殊党费村级活动阵地建设资金等,投入1500余万元,大力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农田水利建设、村庄民居风貌改造提升、环境优美治理、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文明新风创建“五大基础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以打造“田园风情梨花生态旅游村庄”为目标,抓好规划设计,贯穿宜居宜游发展理念,坚持不砍树、不推山、不强迫,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突出村庄半山半坝、民居错落有致的特色,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构筑“村在树中、房在花中、依山傍水”的立体生态村庄。

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该村立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确立“水果为主、稻蒜轮作、旅游激活”的产业发展新思路,保护和调优梨品种,大力发展优质小水果。如今,产业、新村、人文构织出新堰村民富村美的幸福美丽乡村生动画卷,以农促游的产业发展模式,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安宁湖畔的石棉县安顺彝族乡新场村

石棉县安顺乡新场村:农旅融合  打造“五美乡村”

近年来,石棉县致力于依法治村,结合农旅融合,打造“五美乡村”,让乡村呈现勃勃生机。

2月初,在石棉县安顺彝族乡新场村五六组所在的安宁湖畔,20户具有彝家特色的房屋错落排列。房屋内,家具家电、现代装修,看起来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家差。

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总体要求,新场村新村聚居点建设以“统规联建”的方式,采取川西民居和彝族民居风格,从房屋构造到外观风貌,打造富有人文风情的典雅村落。

新场村只是石棉县“五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石棉县将新村聚居点建设和旧村落改造提升相结合,当地农村的面貌悄然改变,农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

在新场村新村建设过程中,石棉县全力抓好以“四改”(改厨、改圈、改厕、改庭院)、“三建”(建设入户路、清洁能源、垃圾池)、“三清”(清沟渠、清污水、清杂物)为主要内容的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打造彝家风貌,挖掘文化魅力,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空间。

走进位于新场村四组的新村聚居点,一栋栋农家小别墅的墙壁上,绘着充满彝族风情的图画,房顶和瓦檐上,也雕刻着别致的花纹。

村民邱国富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他说,搬进新村聚居点后,家里的居住环境比以前进步了“起码50年”。

石棉县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说,在新场村打造幸福美丽新村,是按照彝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总要求,将新村聚居点建设和旧村落改造提升相结合,科学实施彝家新寨项目建设,努力将新场村建成“红军路上新彝寨、安宁湖畔幸福家”。

住进好房子后,如何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对此,石棉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产村相融的思路建好新村,引导农民走上种养结合、农旅结合的发展之路。

“靠山吃山,我家里有20多亩核桃树,其中三分之一已经挂果,去年在青核桃阶段就被人买走了。”对于将来的生活,村民毛万军一点也不发愁,“如果20多亩核桃树全部到盛果期,年收入起码在10万元以上。”

除了核桃,毛万军还准备利用中高山的自然环境和新村的便利设施开一家农家乐。“卖一些彝族特色菜,再给游客提供休闲住宿服务,生意肯定好。”他自信满满地说。

“新场村为汉、彝、藏民族杂居地,有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县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少数民族特色,新场村还有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当地已经在景观红叶、高山杜鹃和安宁湖等自然景色基础上,进行了环境景观打造,形成了山水相融的生态景观。

在农业产业方面,新场村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枇杷、核桃、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生长。现已发展枇杷200亩,核桃1500亩,蔬菜400亩。

目前,新场村将依托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发展以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综合体,形成红叶新乡、绿源农居、橙花人家、彝乡新场和花富安宁等五个组团。

未来,石棉县将持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建设“五美乡村”。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