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新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城四镇”灾后重建项目现场扫描之灵关镇

来源:
2016-07-26 11:10
浏览:
收藏 打印

俯瞰灵关新城。(宝宣供图)

  “钟灵毓秀、灵动河谷”,是对宝兴县灵关镇的美赞。

  作为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建设专规实施的重点区域,按照“一城四镇”城镇体系建设规划,灵关镇的高楼、社区、湿地、公园、古街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一个全新的县城副中心逐步呈现。

  在灵关镇,浓浓乡音里,听得最多的是群众的赞叹:“重建后,日子过得巴适!”

  关键词:基础设施

  完善便民

  “3点10分发往雅安(市区)的乘客请检票。”近日下午3点,“灵关新城”毓秀新区内的宝兴县旅游车站检票口排起长龙,乘客排队检票上车。这座拥有宽敞候车厅、崭新座椅、停车场的旅游车站,于6月20日正式投用,运营以来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我坐公交车从老城区到旅游车站,再坐到雅安市区的直达班车,很方便。”家住灵关镇老城区的王超逸经常来往两地。她对新车站的建成欣喜有加,“以前,车辆随便停靠在街边揽客,不规范也不安全;现在,‘高大上’的车站统一管理,规避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作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旅游车站的建成分流了宝兴灵关老车站的客流量。城际交通、县内交通、公交运输系统,三线合一的无缝对接,令旅游车站成为惠民利民的又一民生工程。同时,车站的选址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到灵关新城旅游景区蓬勃发展后,其作为交通枢纽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事实上,按照“疏解县城部分行政功能,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产城相融的县城副中心”理念,经过三年灾后重建,灵关新城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已陆续建成投用。

  地下线路管网提升工程作为驱动和保障新城区发展的基础设施,是造福群众的又一体现。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新城区,各种通信、电力线路全部下地,消除安全隐患;主要街道新设绿化带、人行道和停车位,改善交通状况;供排水管道全部更新换代,保障安全用水。

  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快乐驿站、便民服务中心、公安交警消防办证大厅……一个个灾后重建惠民项目发挥效用,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灵关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不仅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对构建城镇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灵关镇镇长陈宣明表示。

  关键词:产城一体

  转型发展

  浮雕、木门、斜屋面、仿土坯墙,走进灵关镇青衣羌古街,墙体上的鸟类图腾、浮雕上的鱼骨图案,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感。

  这条500米的古街在7月20日正式和游客“见面”,让游客一睹古青衣羌国的风貌。

  “目前,古街内有近200户商家,但大多是传统业态,我们鼓励他们向新型旅游业态转变。”陈宣明介绍,随着游客承载能力的提高,将鼓励商家转型,不断培育新业态,扩大就业。

  听到此消息的黄晓琴表示:“我的农家乐开在一公里范围内的磨刀社区,古街对外开放后肯定能吸引游客,在产业链的效应下,我的生意也能更好。”她经营的农家乐,能同时接纳80人用餐、20人住宿,并开办了茶楼供游客休闲。

  磨刀社区也在不断丰富社区旅游资源。“前些日子,占地上百亩的湿地公园正式投入使用。”黄晓琴选择发展餐饮、住宿服务,也是看中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

  对原有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和学校提档升级,发展金融、娱乐等商业……“灵关新城”庞大从业群体的吃穿住行、医疗卫生、子女就学、休闲娱乐等城镇化软硬件要素逐步完善、有序跟进。

  陈宣明认为,当与产业生产配套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时,产业的发展必将产生“反哺”效应,带动更多当地城镇居民就业致富。而随着不断摸索、实践,灵关新城和产业正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张雨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