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顿典全国藏商办厂产边茶第一人

来源:
2006-08-09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边茶”是输边藏茶的简称。藏族人民多食牛羊肉和乳酪,而茶有帮助消化作用,故边茶就成了藏族同胞每日不可缺少的生活饮品,在藏区甚至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 茶”之说。自隋唐时期至今,雅安都是边茶的主要生产地,位于名山县城东乡的四川名山西藏朗赛茶厂就是全国首家由藏族人自己开办的边茶生产厂。记者近日采访了该厂董事长次仁 顿典,听他讲了许多关于茶的故事,被他那种深深的民族情所震撼。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就想给藏族同胞提供好茶!”谈及开厂生产边茶的原因,次仁顿典这样说,“以前,我是搞边茶经销的。但前些年,由于某些原因边茶受到了劣质产品的困扰,质量下降。看着 自己苦心经营并形成规模的‘雪域酥茶商行’生意日渐冷清,我在经过缜密考虑后决定自己建厂生产边茶。没想到这居然改变了长期以来‘生产边茶的人不喝边茶,喝边茶的人不生产 边茶’的格局。于是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了方向,剩下的就是实干了。1996年到2000年,次仁顿典先后3次到我市考察选址,最终将厂址选定在了全国绿茶第一县——名山县。他的到来得到了我市各级政府的 高度重视和支持,仅7天时间就办好了包括征地、工商、税务等各项手续。如今,四川名山西藏朗赛茶厂已成为年生产能力达5000吨,我市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新、工艺最先进 的边茶生产企业,拉萨市场上50%的茶叶都是它生产的,在青海省玉树州这一比例更高达90%。
  注册首个边茶著名商标
  “直到现在我还是个只懂喝茶、不懂生产的茶厂老板!”次仁顿典幽默地说,“但是我们厂里的技术骨干全部都是汉族人,我是他们中间的桥梁,一头连着藏族同胞对边茶的口感 需求,一头连着厂里技术研发的方向。”
  其实,为了提高边茶的口感和质量,次仁顿典专门聘请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茶叶专家,采用最新工艺流程和技术,精心研制了“金叶巴扎”牌康砖茶。投入市场后,立即引起 了强烈的反响。第一批5500条“金叶巴扎”运抵拉萨后,不到3天时间就被抢购一空。拉萨市一位68岁的央金老阿妈感慨地说:“阿妈我喝了一辈子的茶,没喝到过这么好喝的 茶,而且是我们藏族人自己做出来的好茶!”拉萨寺院的多位高僧也称赞其为“茶中之王”。2003年,“金叶巴扎”被西藏工商局正式评为西藏自治区著名商标,这也是边茶经营 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的著名商标。
  在成品库房,记者看到,竹篾包装的边茶被扎成捆整齐地堆放着。“现在,西藏地区人民生活富裕了,骑摩托车的人多了,我们也把原来成捆的长包装改成了现在等重量的短包 装,方便藏区人民运输。”次仁顿典介绍道,“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我们生产了像速溶咖啡那样的礼盒装酥油茶,既方便送亲访友、又好携带,很受大家的欢迎。”
  藏汉团结是一家
  “名山是我的第二故乡,当地政府就是我的亲人。”谈及到雅安生活多年的感受,次仁顿典如是说。
  藏汉一家亲是次仁顿典心中永远的追求。如今,四川名山西藏朗赛茶厂里的工人大多都是附近的村民。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更多的当地人解决就业,带领他们致富。据了 解,在茶厂进驻之前,名山县茶叶鲜叶原料收购价较低,如今已经卖到每公斤2.4元了,而每年四川名山西藏朗塞茶厂都会收购约200万公斤左右的鲜叶,仅此一项就让当地百姓 每年增收上百万。长期给茶厂提供原料的老李高兴地说:“以前,我们采摘完茶尖,就把鲜叶、茶梗之类的当废品烧掉,现在真的是‘变废为宝’了,收入也翻了番!”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他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采访结束的时候,次仁顿典满怀激情地唱起了这首他最爱唱的 歌。记者陈化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