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讯 昨(10)日,记者从市茶业协会获悉,在今日开幕的中国·天津茶业及茶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2012天津茶博会”)上,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和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茶企代表我市参加此次茶博会。 2012天津茶博会是天津市首届茶博会,计划今后每年举办一次。此次茶博会上共有2000多个茶叶品牌集中亮相,并有各种茶具及相关产品展示展销。会展期间,作为天津茶博会一项重要文化活动,万人品茶会也将同步举办,参观者可免费品尝参展商带来的名茶。 据悉,2012天津茶博会还设有专业茶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或资深业内人士介绍选购茶叶及储存茶叶的知识,并展示各种科学沏(泡)茶和饮茶的方法。 市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希望通过参加这次2012天津茶博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雅安的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同时,探索天津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茶叶市场潜力,为今后雅安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拓展市场提供依据。 记者 李春蓉
蒙顶山茶主要品种有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春眉、毛峰等。蒙顶山茶采摘精细,鲜叶嫩度高,传统技术加工,工艺精湛,汤色黄绿明澈,香气高雅持久,不愧为茶中珍品。民间传说蒙顶茶还具有神奇的药效——前蜀年间有一个中年和尚,病入膏肓,求救于老和尚。老和尚告诉他:用蒙顶山上清峰茶煎水服用可以治愈,但需在春分后雷发时,采三日,若能获一两,即能治好病;获二两,以后都不会再生病;如能获三两,可脱胎换骨;四两即可成仙。依老僧之言,和尚在蒙顶山上清峰修小屋一间,第二年春分后雷发之际,于三日内获茶一两,茶尚未用完,病已痊愈。进城时,人们见到他像三十岁的人一样身强力壮(毛文锡《茶谱》)。可见蒙顶山茶自古以来就被传得十分神奇。
春节过后,各行各业开始复工复产,红星镇人民政府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全时备战、随时能战、迅速应战,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和茶企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 疫情防控到位。一是落实镇政府疫情防控主体责任。2月中旬以来,镇政府茶企转型办派专员前往辖区内28家茶企,就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办公区域每日3次消毒制度,专门设立体温测量区、洗手消毒区,对外来和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检查口罩佩戴情况,并认真做好出入登记。二是协助茶企开展全方位疫情防控。指导茶企对生产车间、办公室区域、厂房、生产设备、住所、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清扫、全方位消毒,保持厂房通风透气、整洁有序。同时为避免就餐期间人员聚集,采取分时段、分区域就餐。 宣传引导到位。一是发挥电商优势。积极引导茶企负责人、电商爱好人员等参加抖音电商茶叶销售线上招商会,利用抖音平台进行直播带货销售,打开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目前,红星镇参加抖音电商茶叶销售线上招商会55人。二是深化茶旅融合。利用红星民宿发展优势资源,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引导茶企与民宿合作,在民宿对外宣传中突出茶园、茶叶优势,游客在符合疫情防控措施范围内可开展参观茶园、茶企、采摘茶叶,亲自参与手工制茶、泡茶品茶等体验活动,既有利于弘扬茶文化,又有利于促进茶旅融合发展,目前红星镇正...
万古镇位于名山城区东北部,地形由平坝、浅丘组成,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因当地村民大多以茶叶为主要经济来源,素有“万亩茶园”美称。近年来,万古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瞄准”群众需求,在丰富辖区村民精神生活上下功夫,新时代文明实践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党建引领,筑文明之基 万古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通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积极引导本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面源污染、人居环境整治、场镇卫生专项整治、秸秆焚烧、森林防灭火等治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线,大力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构建“1+6+6”志愿者队伍体系,镇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下设党员先锋队、文化宣传队、志愿服队等六支队伍,在辖区内6个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以党员干部为主导、村民群众为主体,全镇形成多元参与、扎根基层、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格局。 健全阵地,搭文明之柱 万古镇投入资金,依托红草坪3A级景区优势,打造具有旅游特色的文化实践所/站/点。统筹利用村道德讲堂、农民夜校、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站等现有资源,进一步把文化阵地“触角”延伸至学校、医院、场镇、村民小组等,提高文明普及度。同时,链接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力量,对文化实践所/站/点进行打造,内外结合,现已打造出文化实...
茶蚕:俗称茶狗子,幼虫群聚蚕食叶片,严重时茶丛叶片无存。还危害油茶,山茶等其它作物。 成虫:体长12-20mm,翅展30-60 mm,棕黄至暗棕色,略具绒样光泽。 卵:椭圆,长1-1.3 mm,宽0.5-0.8 mm,淡黄到黄褐,暗紫色。 幼虫:成长幼虫体长50-55 mm,头黑,体赤褐密布黄褐色短茸毛。 世代及生活史:1年发生2-4代,一般都以蛹茧在茶兜,根际落叶下、杂草间越冬。雄蛾多于夜间羽化,雌蛾多于凌晨羽化,日间活动晨昏比较活跃,夜间及炎夏午间多潜伏于丛内。每雌蛾产卵百余粒,数十粒聚集于中下部叶背;幼虫群集性强,并具假死性。1-2龄幼虫群聚在原叶背面,3龄后群集在茶丛枝干上,并围绕枝干相互缠绕成团,休止时首尾翘起作“乙”字状,转移时单行行进,相互尾随,鱼贯而行。炎夏日间常迁至丛下隐蔽处潜伏,黄昏后再群迁返回树上。受惊则叶水且纷纷佯死坠地。随着虫龄增长,到3-4龄后一再分群,5龄后每群在10头左右。成长老熟时虫爬至茶蔸树杈间,落叶、枯草、浅土间结茧化蛹。 幼虫日夜蚕食叶片,夜间最烈,1-2龄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透明枯斑。3龄后虫老嫩叶连叶柄一并吞食殆尽,食光一枝成群转害另一枝、食光一丛再成群转害另一丛,严重时成片茶园被害光秃。 防治方法: 清园灭蛹,结合茶园秋冬管理,清除茶蔸,根际枯枝落叶,连同越冬虫蛹...
本报讯12日,南路边茶(雅安藏茶)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召开,会议旨在推进南路边茶(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力促我市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力促茶农增收致富。省文化厅副厅长泽波,市政协副主席彭学松出席座谈会。省非遗保护中心、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省社科院的专家教授,以及市茶业协会、各藏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2008年1月,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1月,我市首家“南路边茶(雅安藏茶)技艺传习所”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市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雅安藏茶)制作技艺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泽波指出,近年来,雅安在文化发展,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上抓住了关键,创新理念,整个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下一步,保护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泽波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历史责任,面向未来,最主要的问题是思考如何传承和传承什么。雅安是黑茶的重要生产区域,南路边茶(雅安藏茶)的品质、文化和社会价值与其它地方的黑茶都不一样,我们首先要传承的就是核心工艺。在怎样传承上,要牢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十六字方针。要通过各种形式,做好档案建设工作;要尊重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举办传习所、传习班,让传承人大显身手,同时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真正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市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局、市茶业协会相关...
“有客来,装烟递茶——” 用大红纸装裱的大门外,一位穿着整齐的老者扯着嗓子喊着。他的声音不大,却足以让主人和客人都听见,特别是最后的抑扬顿挫和拖长尾音,更显出他这份本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主人家赶紧从茶盘里拿起几支烟,笑脸迎上前去,恭敬地将烟递上,再拉上一两句家常。此时的家常不是平时几位妇人私下的讨论,而是充满了喜气。客人嘴上不停地说着“恭喜、恭喜”,主人家再回复“谢谢、谢谢”。 寒暄过后,门外的老者再拖长了嗓音招呼客人进屋休息。 电影镜头里播放的是十多年前农村人家结婚的场景,再平常不过。那位站在门口,扯着嗓子招呼客人的老者,用雅安话讲,叫督管员。 回忆十几年前当督管员的日子,汉源人王帮文感慨良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人家结婚还不流行请主持人,但是没有人主持大局不行,所以就出现了督管员这一临时职务。 忙里忙外 督管员张罗整场宴席 正如电影里播放的那样,督管员在整个婚礼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婚礼筹备阶段,督管员就得开始工作了。那时候,主人家只需要说明自家有多少亲戚,有多少朋友,剩下工作就由督管员来完成了。根据人数,督管员安排好请客的桌数,更加要安排好重要客人的席位。根据酒席数,督管员估算出需要多少肉、多少蔬菜,告诉采购员准备酒席。 “通常都是宰了自家喂养的猪,不够再去市场买。”王帮文说,“宰猪的时候督管员也不能休息,要统一安排清点。” 婚礼当天,...
我最早接触、关注茶马古道和雅安古茶,源于19年前的一次实地考察。那是2002年6月,短短半月的调研,对我来说却是终生难忘。这期间,我们参加了由西藏昌都市、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联合举办的藏、川、滇茶马古道考察研究开发活动。我和著名作家马丽华作为此次考察活动的总策划、领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作家及记者,分别从四川雅安、云南中甸出发,沿川藏线的雅安、泸定、康定、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滇藏线的德钦、盐井、芒康、左贡,到达藏东重镇昌都。在昌都举办为期3天的研讨会之后,再分南北两路,分别经八宿、波密、林芝,以及类乌齐、丁青、那曲在拉萨会合。那一路上,雨雾缭绕的茶园、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山、蜿蜒曲折的壮美河谷,……在我们心中掀起阵阵波澜。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了解到茶马古道实际是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背夫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它作为一条连接西藏与各省份的古代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不仅促进了古道沿线地区的发展,更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通道,为巩固西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大家一路上感叹道,这条曾经的茶马交易古道实在蕴藏着太多的历史奥秘,我们终其一生也未必能真正看清她、读懂她。作为《沿着茶马古道西行康区》的作者,我与广东花城出...
近几年,雅安人把“茶”字书写得越来越精彩,雅安茶产业和茶乡旅游融合发展方兴未艾,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目前已然建成显效,茶生产企业近百家,茶园随处可见,各种风格的茶庄、茶室林立。雅安灾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实现了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效益转化,农民增收再添新路。 “绿变金”实实在在。今年受气温先偏高后偏低影响,产量较去年有所减少,但鲜茶叶市场还是呈现“质好价升” 的良好态势。1芽型鲜叶为120元/公斤,较去年同品质鲜叶上涨了20%;1芽2叶型鲜叶36-40元/公斤,较去年同品质鲜叶每公斤增加了12元,增幅达50%。经测算,扣除采摘劳务工资增长9%后,茶农获利润仍增10%以上,“绿变金”实实在在。茶叶作为雅安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富农产业名副其实。 茶旅融合助农增收。一片茶叶串起一串产业。目前,在“雅安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上建成的蒙顶山、牛碾坪、红草村等茶公园秀容显现。集赏景、采摘、制作为一体的茶文化休闲旅游,深受游客欢迎,旅游业、服务业蓬勃发展。开春以来,几个景点每天接待游客3000人次,最高近万人,累计接待30万人,交通、餐饮、住宿等生意火爆,茶企收入、茶农收入和其它行业收入随之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凸现。 (撰稿:张敏 审核:杨模英)
今年气温偏暖,茶芽萌发时间明显提前,2月15日,名山区红岩、雨城区合江等主产乡镇茶园陆续开采,较去年提前6天,开采价在110元-140元/公斤之间,与去年持平。跃华茶业2月20日开秤收茶,开秤价130元/公斤,较去年提高10元/公斤。今年全市茶园采摘面积近70万亩,增加2-3万亩,预计全市春茶鲜叶收入较去年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