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北京来也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荥经县文旅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一行深入我乡,与我乡对接茶旅融合发展规划,提出了以乡愁记忆为主题,打造生态茶园田园综合体加工业民居民宿,斑鸠井老矿部打造康养结合、共和国工业遗产斑鸠记忆等规划内容,下一步,待设计规划完成后,将进行深度合作。
“乡村振兴,公路先行”,茶产业道路提升改造项目助推农村经济发展。6月24日,民建彝族乡乡长沈佩林率队察看我乡大坪村原茶产业道路提升改造项目进程。 沈佩林实地查看项目施工进度后提出,一是项目负责人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始终把安全施工放在第一位。二是雨季来临,施工方要加快建设进度,按照多班组倒班施工的方式,加快推进道路建设进度;三是监理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监管,确保施工安全、有序。
好山好水出好茶,龙苍沟镇位于荥经县南端,平均海拔850米,森林覆盖率达98.8%,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近年来,我镇抢抓大熊猫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攻坚提升年部署要求,以“三区示范引领、农文体旅融合、一廊四村共兴”为总抓手,围绕生态旅游核心建设,立足“大熊猫”“鸽子花”两大核心IP,实现现代农业、温泉、黑砂、茶文化四向拓展,打造成集美食、民宿、产品生产展销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区。 一、探索生态+,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 茶,即人在草木之间。近年来,龙苍沟镇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累计筹集资金10亿元,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有序退出小水电站23家、关停矿山65座,关闭小木材、小石材加工厂57家。扎实推进茶旅融合,按照“以旅兴茶、茶旅融合”发展思路,深度发掘“大熊猫”、“鸽子花”、“黑砂”文化,将茶文化和乡村自然风景进行深度融合,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开展冰雪节、郁金香节、采笋节、森林马拉松等活动,打造旅游环线,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探索人才+,推动茶产业高质发展。 产业要振兴,人才必先行。龙苍沟镇实施“培育‘新农人’、回引‘新龙人’计划”。回引乡贤能人8名,挖掘种养经验丰富能人14名,培育新农人60余名,整合组建“新龙人”人才队伍,充分释放人才...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讯(实习生 周里杰 记者 杨路铭 张超 文/图 )春风拂面,春茶飘香。4月3日,在雅安市雨城区合江镇的茶园里,数名身着汉服的女孩翩翩而行,伴随着耳边传来的丝竹之声,让人仿佛穿越时光,梦回汉代。当天,合江镇举行第二届丝茶文化节,除茶女汉服秀以外,还包括茶艺表演、茶田音乐会、书法、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3月28日,2017雨城区首届“打茶节”在中国藏茶村隆重开幕。茶祭、斗茶、特色茶展等各种与茶有关的活动纷纷亮相打茶节,与八方游客相约一场关于茶的文化盛宴。 打茶节活动在“茶·祭”中拉开帷幕,开幕式期间,国内首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式启动,藏茶双创中心——“茶·创空间”正式开业,茶·食广场正式开街,斗茶、特色茶展、“打茶节”书画联谊活动等更是精彩纷呈。 雨城区举行首届“打茶节”,旨在弘扬历史悠久的藏茶文化,提升雨城藏茶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大做强雨城茶业经济,祈愿茶田风调雨顺,茶农增收,生活幸福。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学松,市政协副主席李诚,区政协主席李建敏,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缨,副区长刘坚、王述蓉及市区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活动。
今年,美罗乡老鹰茶鲜叶产量可达20000公斤,可制作干茶叶5吨,可为农户带来收益120万元。美罗乡老鹰茶口味甘洌、回味悠长,远销上海、北京、山东等省。 附件:下载附件
12月1日,雅安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永强率分管副局长及相关科、所负责人专程赶赴成都,向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乔东、省质监局认评处处长冯勇汇报国家茶检中心资质认定等筹建工作情况。任永强首先汇报了国家茶检中心筹建进度、实验室资质认定及达标验收的准备工作情况。他表示,国家茶检中心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的关心下,在雅安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基建、实验室打造等工程,已进入实验室试运行阶段,基本具备了申请资质认定和达标验收的条件。国家茶检中心建设是雅安灾后重建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服务雅安产业重建的重要技术支撑点,要在2016年7月20日灾后重建三年全面完成的时间节点前通过验收,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国家认监委、省质监局认评处给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帮助国家茶检中心顺利通过验收。乔东对国家茶检中心的实验室建设、资质认定等提出了建议和意见,表示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将积极指导,帮助国家茶检中心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尽早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冯勇表示,国家茶检中心的筹建一直是省质监局高度关注的工作之一,也是质监系统服务雅安产业重建的重要环节,省质监局认评处将积极协调、全力指导,帮助国家茶检中心尽快完成后期筹建工作。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监督管理处处长谢澄等参加汇报会。 ...
工人赶制今年第一批春茶春回大地花千树,万物勃发绿盎然。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我市百万亩茶园迎来了新一年的春茶采摘季。与此同时,我市不少茶叶加工企业也开始忙碌起来,开足马力,赶制春茶,抢“鲜”供应市场。3月1日,记者在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粗制生产车间看到,9名员工佩戴着口罩,穿着整齐的工作服,正在赶制今年的第一批春茶,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摊凉、杀青、揉捻、手工做形、烘焙提香……鲜嫩的茶叶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了干茶,散发出阵阵浓郁的茶香。“今天制作的是甘露,俗话说,明前茶,贵如金,这段时间的茶叶品质好、价格高。”正在手工做形的制茶师傅徐思寅说,在粗制生产车间完成一系列工序后,再将甘露送到精制车间进行挑选,最终送入包装车间进行包装销售。该公司从今年2月14日开始制作春茶,每天收购三四千斤鲜叶,由于这两天气温稍低一些,鲜叶也就少了一些。“截至目前,今年已经生产了七八千斤干茶,主要生产的是甘露、石花和黄芽。”该公司生产厂长张超云表示,制作出来的干茶销往全国各地,目前销售额已达500万元左右,实现了开门红。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也早早地来到雅安,品鉴今年的第一批春茶,抢先下订单,确保能够抢到品质优良的明前茶。“我是昨天来的雅安,今天专门到厂里来品鉴一下跃华的手工甘露,口感比较好,汤色看起来也不错,我很喜欢。”来自河北的茶商李先生对雅安的春茶赞不绝口。另一边,在四川蒙顶山雾本...
“五一”小长假,蒙顶山景区的游客们在茶园间采摘茶树刚冒出的嫩芽,体验着一名“茶农”收获时的喜悦;名山区中峰乡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内,游客漫步在木质游道上,不时拿出手中的相机拍照留念。一畦畦茶园紧密相连,与远山交织,堆碧叠翠。这是如今在名山区各乡镇,随处可见的景观。截至2019年,名山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5.2万亩,以茶叶为依托,名山区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的发展路子,撑起了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半壁江山,这在全川,乃至全国都不多见。而这一切,源于1999年开始的退耕还林。名山区百丈镇朱坝村茶园 彭忠/摄名山区双河乡骑龙场茶园梯田 彭忠/摄从“还林”到“还茶”“望天田”变成金山“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自唐朝开始,蒙顶山茶便享有盛名,也曾有过作为“贡茶”的辉煌时代,然而在1999年以前,名山的茶叶种植面积尚不足5万亩。1999年,国家出台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当时的名山县(今名山区,下同) ,也投身退耕还林的队伍中。要让老百姓将种粮食的耕地退出来种上不能吃的茶树,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时任名山县林业局(今名山区林业局,下同)造林股股长的杨亚明回忆:“当时老百姓对于退耕还林的好处是比较迷茫的,甚至出现个别老百姓为了获得退耕还林的补助而造假的情况。那时候,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工作推进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何才能保...
12月19日,名山县首批星级茶家乐授牌仪式在名山县槐溪山庄隆重举行。县委、政府以及市旅游局相关领导参加了授牌仪式并为12家首批获得星级茶家乐称号的茶家乐正式授牌,众多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大力发展乡村度假旅游,打造茶家乐品牌,是名山县继“一会一节”、第三届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之后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审签领导: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