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源县坚持治教并举、标本兼治,不断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收费行为,全力营造县域良好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健康发展。严把教育观,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汉源县治理教育乱收费长效制约机制》,认真落实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与全县各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120余份,明确学校校长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学校制定完善收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层层落实收费责任,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组织全县公民办学校校长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公开通报、剖析被查处的教育乱收费典型案例,促使各校“一把手”自省、自警。2022年,召开教育行政大会4次。严把公示关,确保收费公开透明。按照《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比照制定《汉源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汉源县2022年秋季学期公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收费公示〉的通知》。要求全县126所园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公示栏等载体,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投诉电话按统一模板在学校醒目位置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教育收费公开透明,学生家长应知尽知。严把监督关,深入开展监督检查。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县财政、发改、市场监管、广电等部门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把整治有偿补课、乱订教辅资料等乱收费行为纳入开学检查和督导检查重点内容。成立教育系统专项督查组,由局机关责任督学带队,采取明察暗...
7月30日,名山生态环境局组织“八一”慰问活动。名山生态环境局分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承江代表名山生态环境局对我局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并送上慰问金及慰问信。此次慰问活动,名山生态环境局同5位退役军人及1位现役军人家属进行谈心谈话,转达各级领导对他们的热切关心,详细询问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面对面宣传优抚政策,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鼓励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优势,营造全局上下“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良好氛围。
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海洋……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的生态优势,将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是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10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就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红线划定等热点问题介绍了有关情况。 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我们感到,虽然我们守住了国家确定的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也完成了国家规划所确定的2020年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的任务,但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陆昊说。 根据调查结果,陆昊分析,全社会在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行动上还存在差距,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规则、节奏和管控上尚存在问题,程序性、实质性违法占用耕地的问题仍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在耕地的占补平衡要求落实上还不到位,同时也凸显出相关政策法律不完善的问题。 由此,“一揽子”措施即将出台,以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陆昊介绍,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对过去空缺现在又急需的规则进行补充,对只有原则性规定的要求要进行细化,对已不适用的条文还要进行修正。 同时,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按照现行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耕地主要用于粮棉油糖菜等农产品生产,明确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等,下一步,还将结合新修订的法规,在耕...
森林康养产业兴起,建设在林间的小木屋上里白马村依托森林康养引来了万森康养庄园2015年以来,我市林业系统严格按照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紧扣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深入调研分析,结合中央、省安排部署和全市“1485”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细化完善了全市林业“1263”工作思路。“1263”工作思路即以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为中心,着力生态环境保护,对森林资源实施最严格管理,着力生态富民和林业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积极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效益林业、法治林业、人文林业、科技林业,努力实现林业各项改革质和效的提升,实现“绿满雅安”向绿而美、绿变金的“绿美雅安”提升,实现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全面提升。从而突出以生态富民和林业产业发展由量到质的提升,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林业与扶贫结合为脱贫注入新活力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缘,是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生态阶梯,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素有“华西雨屏”“天然氧吧”“天府之肺”美称,雅安作为重要生态功能区,还具有丰富森林资源。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77%,始终保持市州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全市森林面积1466万亩,森林蓄积9596万立方米。依托良好森林资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市林业系统着力于生态富民和林业产业发展,以此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并通过深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扶贫专项工作和强...
8月1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伊林前往名山区,督查督办名山区两合水流域环境治理工作。李伊林沿河岸仔细查看治理情况,对名山区快速行动、高效整改表示肯定,对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要求。李伊林要求,名山区及相关部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主动接受督察,坚决配合督察,全力支持督察,动真碰硬,立说立改,改出实效。要进一步完善整改方案,加快整改进度,加大整改力度,确保限期完成整改;要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划分畜禽养殖禁养、限养范围,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畜禽养殖清洁化、标准化水平;要落实村级河长责任,明确责任清单,从源头控制畜禽养殖污水及生活垃圾污染路径;要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转变思想观念,探索污水处理加湿地模式,积极拓展生态文明之路。 同日,市委常委、宣传部不长刘全胜赴宝兴县调研西河生态环保工作,要求宝兴县要进一步深入落实河长责任制,把责任压力传导到乡村,强化日常监管,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徐一心赴经开区永兴镇硫化碱渣场督导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要求经开区要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快整改进度,全力配合指导企业抓好整改,确保整改效果群众满意。市政府副市长王冬林赴雨城区多营镇现场督导对岩村污水直排的问题整改情况,要求雨城区要高度重视,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尽快制定完善整改方案,加快推进整改工作。
8月1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伊林前往名山区,督查督办名山区两合水流域环境治理工作。李伊林沿河岸仔细查看治理情况,对名山区快速行动、高效整改表示肯定,对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要求。李伊林要求,名山区及相关部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主动接受督察,坚决配合督察,全力支持督察,动真碰硬,立说立改,改出实效。要进一步完善整改方案,加快整改进度,加大整改力度,确保限期完成整改;要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划分畜禽养殖禁养、限养范围,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畜禽养殖清洁化、标准化水平;要落实村级河长责任,明确责任清单,从源头控制畜禽养殖污水及生活垃圾污染路径;要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转变思想观念,探索污水处理加湿地模式,积极拓展生态文明之路。 同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全胜赴宝兴县调研西河生态环保工作,要求宝兴县要进一步深入落实河长责任制,把责任压力传导到乡村,强化日常监管,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徐一心赴经开区永兴镇硫化碱渣场督导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要求经开区要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快整改进度,全力配合指导企业抓好整改,确保整改效果群众满意。市政府副市长王冬林赴雨城区多营镇现场督导对岩村污水直排的问题整改情况,要求雨城区要高度重视,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尽快制定完善整改方案,加快推进整改工作。
9月11日,宝兴县灵关镇紫云村村民杨秀荣老人正在蜂舍内照料蜜蜂位于宝兴县和芦山县交界处的紫云村,是宝兴县灵关镇辖区内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若是要在该村和灵关场镇间走上一个来回,乘车所需时间,几乎与雅安至宝兴灵关的客运班车运行时间相同。作为省定贫困村、全市脱贫攻坚战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紫云村人脱贫的依托,是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养鸡、养兔、养蜂、养山羊,种天麻,立足村情实际,村民们依靠种植养殖发展产业,串联起民生之美。喜讯收获蜂糖75公斤9月11日,紫云村2组村道旁的一户农家中,今年68岁的杨秀荣老人正在自家屋后的蜂舍中,照料被他视作“宝贝”的29个蜂箱。“靠着今年的好天气和精心管理,我收获了75公斤蜂糖。”老人说,按每公斤180元计算,仅此一项,他就能连本带利收入13500元。轻轻掀开压在蜂箱上的石条和覆膜,再轻轻从蜂箱中取出一片蜂叶,即可见成群的蜜蜂附着其上,舞动翅膀发出“嗡嗡”声。提及下一步的打算,杨秀荣展示了蜂舍内10多个全新的蜂箱——按计划,他明年将把蜂群数量翻倍。在紫云村,和杨秀荣一样养蜂的农户一共有28户。就在大家收获养蜂带来的收成时,村里的道路交通也日趋完善,养蜂农户运输蜂箱更方便,村里发展其他脱贫产业也更有条件了。提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就在今年7月底,紫云村的两条林区产业公路相继铺设完成。这其中,就有已在7月底完成铺设,全长1.2公里的通组路。道路的建成,不仅惠及了紫云...
清晨,阳光下的江苏省灌南县李集乡新民村,空气清新、河水清澈、绿树成荫,一栋栋独具特色的苏北民居掩映其间。 新民村是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这里五水环绕,六塘河、县界河和鸭河傍村而过,馒头河和伏河横贯东西,全村林木覆盖率超过30%,形成了水绿相连的生态系统。如今,经过土地整治、水系整治、村庄环境整治,这里沟渠相通,形成了天蓝、地绿、水清的平原水乡特色生态环境。 为发展生态产业,2017年,村里启动建设了4500亩稻渔果基地。目前,基地虾稻混养区第一期投放的小龙虾已经全部捕捞销售完毕,进入了水稻培育生长期。村中央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孕育着收获的希望。新民村支部书记孟德明介绍,这种新型种养模式,基地全年每亩增收可达1000元到2000元。 “乡村振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既要留住‘形’,也要守住‘魂’,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灌南县委书记李振峰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灌南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食用菌、葡萄、淮山药等现代高效农业,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能人返乡创业,带头致富。 “家乡给我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室和30亩养殖试验基地,我放心大胆地带领着乡亲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