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公开 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健康屏障 天全县卫健局带头接种新冠疫苗

    为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3月25日,天全县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炜带头,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共同为开展好疫苗接种工作作表率,为全县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健康免疫屏障。 接种疫苗现场,在医务人员指引下,参加疫苗接种的干部职工纷纷有序出示身份证明材料,医护人员逐一进行体温测量、核对接种对象个人信息、询问健康状况、核查疫苗接种禁忌症、告知疫苗接种相关事项、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将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后,医护人员逐一为局机关干部职工接种新冠疫苗,并按要求现场留观30分钟,疫苗接种工作井然有序。 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最便捷的措施,通过接种疫苗不仅能够对个体进行有效保护,对人群也能形成有效保护。截至目前,县卫健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已完成疫苗接种工作。县卫健局将持续做好对疫苗接种工作的全面安排部署,确保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县卫生健康局 http://www.tqx.gov.cn/gongkai/show/20210326150722-32230-00-000.html 2021-03-26

  • 政务公开 有关新冠“复阳”、“再感染”,十问十答!

    http://www.yals.gov.cn/gongkai/show/670d7a25c36fdd438eea33b360e38778.html 2022-12-19

  • 政务公开 有关新冠“复阳”、“再感染”,十问十答!

    https://www.yaan.gov.cn/gongkai/show/bdac1768c6629ff71dc773abd8ebf065.html 2022-12-19

  • 政务信息 加强冷链食品监测 做好新冠病毒防控

    近日,冷链食品运输问题成为国内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焦点之一。梳理近期报告不难发现,冷链食品外包装在过去几个月中,陆续出现核酸检测阳性,“冷冻食品”已成为我们疫情防控中绕不开的关键词。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11月9日,为切实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海关总署会同交通运输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了《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冷链物流的消杀环节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具体涉及运输的消杀环节有:口岸环节、冷链运输、出入库环节及流通环节。而在此前发布的《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中,提出从“人防”和“物防”两个方面布置防控主线,预防冷链食品从业和相关人员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也预防食品和包装材料被新冠病毒感染者污染。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实行“绿码”上岗制,从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加强手部卫生),异常症状及时上报,加强健康宣教。在冷链食品运输的重点环节上,装卸储运防控要求源头管控出具证明;生产加工过程防控要求从业人员保持距离减少密度;销售经营及餐饮防控要求保持人员安全距离。若有出现健康状况异常人员,应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点消毒等;对环境和冷链食品进行采样和核酸检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根据疫情严重程度,暂时关闭工作区域;切断传播...

    雅安日报 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ec4e6345-3831-4ff3-b306-55695d3a0aa3.html 2020-11-13

  • 政务信息 新冠疫苗安全性可完全放心

    目前,我市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不过一些市民对于新冠疫苗还是心存疑虑,提出接种新冠疫苗有无必要、会不会有副作用,以及接种疫苗后是否不用戴口罩等问题。 近日,记者带着市民的疑惑咨询了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  据了解,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新发传染病。目前,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几乎所有人对新冠病毒都易感染。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力的武器,接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产生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阻挡新冠病毒感染。因此,凡是年龄在18岁以上、59岁以下的人,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都应接种新冠疫苗。  而对于市民关注的新冠疫苗安全性问题,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表示,市民可完全放心。我国疫苗在研发、试验、审批、上市、储存、运输、接种等全流程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我市也已建立起完善的疫苗冷链系统,储存和运输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接种单位、医护人员都经过了专业培训和严格审核,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接种。  另外,前期试验表明,全程接种28天后90%以上受接种者都会产生抗体,保护效果明显。少数人接种后接种部位有红肿、硬结、疼痛,极少数人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不用处理,一般1至2日可自行恢复。目前,全国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500万剂次,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新冠疫苗是安全的。  值得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虽然可以产...

    雅安日报 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baeff070-ddaf-40fc-9422-5be89ca694a1.html 2021-03-12

  • 政务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海报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海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https://wjw.yaan.gov.cn/xinwen/show/c215d9cf-72fc-4f75-948a-445e926cfb1d.html 2020-10-10

  • 征集调查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调查问卷

    https://jkq.yaan.gov.cn/zhengji/1afe0133578b8723c82f22763f06b2cf.html 2021-11-20

  • 政务信息 新冠疫苗安全性可完全放心

    目前,我市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不过一些市民对于新冠疫苗还是心存疑虑,提出接种新冠疫苗有无必要、会不会有副作用,以及接种疫苗后是否不用戴口罩等问题。 近日,记者带着市民的疑惑咨询了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据了解,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新发传染病。目前,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几乎所有人对新冠病毒都易感染。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力的武器,接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产生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阻挡新冠病毒感染。因此,凡是年龄在18岁以上、59岁以下的人,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都应接种新冠疫苗。而对于市民关注的新冠疫苗安全性问题,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表示,市民可完全放心。我国疫苗在研发、试验、审批、上市、储存、运输、接种等全流程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我市也已建立起完善的疫苗冷链系统,储存和运输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接种单位、医护人员都经过了专业培训和严格审核,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接种。另外,前期试验表明,全程接种28天后90%以上受接种者都会产生抗体,保护效果明显。少数人接种后接种部位有红肿、硬结、疼痛,极少数人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不用处理,一般1至2日可自行恢复。目前,全国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500万剂次,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新冠疫苗是安全的。值得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虽然可以产生免疫力,一定程...

    雅安日报 https://wjw.yaan.gov.cn/xinwen/show/8d5a8f8f-6bf2-4684-a84a-2ea3db0b0c3d.html 2021-03-12

  • 征集调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哪些?

    http://www.yingjing.gov.cn/survey/a84fedb0-25dc-4dd1-9f59-b0c9c10f2b4e.html 2020-02-05

  • 政务信息 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世卫“新决定”怎么看?——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年多前,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依照《国际卫生条例》所能发布的最高级别预警。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本次决定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将给我国以及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新华社记者采访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第一时间作出解读。世卫组织决定表明目前可以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危害问: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梁万年:我认为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当前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和ICU住院人数、病亡人数都处于持续下降状态。第二,新冠病毒虽然持续变异,但变异株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第三,全球来看,通过人群的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已经建立比较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第四,3年多来,各国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力资源、防护设备、药品等多方面能力都在加强。综合这些要素来看,人类抵抗力与病毒之间已经取得一个较平衡的状态,也达到了《国际卫生条例》关于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当然,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而是表明以...

    健康中国 https://wjw.yaan.gov.cn/xinwen/show/168a00cc79d4ef633a170e399c8808d3.html 2023-05-11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