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底,名山县茶叶产量为3245万公斤,产值达7.6亿元,其中名优茶1022万公斤,产值达5.1亿元,大宗茶1883万公斤,产值达2.4亿元,粗茶340万公斤,产值为0.1亿元。(审签领导:李良勇)
4月20日新闻联播播出:四川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做出绿色文章。世界茶源·中国茶都——雅安市名山区中峰牛碾坪、万古红草村作为“绿色文章”的支撑,好巴适哦。看来,这两个地方看来不火都不行了。
雅安日报讯 为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潜力,名山县双河乡骑龙村大胆探索,依据该村土地、气候特点,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发展“茶套梨”种植模式。现已成片种植700亩,投产500亩,“茶套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绿芽树下发,梨儿绿中结”,这一独特风景,正是源于骑龙村“茶套梨”新型种植模式的成功实践。在当地老百姓眼中,“茶套梨”种植模式有三个优点:一是在茶叶不减收的情况下,精心管理的...
近年来,在芦山县大力发展“茶、药、旅”产业带的决策之下,大川镇作为北部山区乡镇,不断探索,根据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在大川镇快乐村两河口进行白茶和白芨套种优化改造,打造立体农业模式,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大川镇邀请川农大教授实地查看,专家团队对茶园的环境气候、自然生态、种植模式等进行评估,认为制约茶树种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投入周期较长,茶苗种植5-6年才能进入盛产期,茶园实施间套作是增加土地附...
近年来,我市以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为统领,把藏茶生产保供放在突出位置,系牢川藏沟通交流重要纽带,站在民生之茶的高度,全力为各族同胞奉上健康茶、友谊茶、团结茶,用“小茶叶”构筑起民族“大团结”的连心桥。 着力主动担当 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 我市主动担当,成立保供专项领导小组,全力建设西藏专供茶叶基地20万亩。 2022年春节,我市不停歇组织生产,完成西藏自治区政府采购任务,在藏历新年前...
川藏铁路成雅段雅安站站房外观10月16日,川藏铁路成雅段雅安站(以下简称“雅安站”)迎来专家组对站内通讯设备进行验收——这意味着,雅安站的建设已经进入尾声。验收专家组由成都铁路局、中铁十二局、成昆公司和北京铁研监理责任公司组成。10月14日,成蒲铁路也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此后,成蒲铁路将与川藏铁路蒲江(朝阳湖)至雅安段实现接轨,预计今年内通车运营。成雅段是川藏铁路全线最早动工也将是最早建成运营的路段,对于...
彭天贵现任我市茶业协会常务理事,从事过茶叶管理工作的他,本身就是一位茶爱好者。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除第一次与茶接触开始,他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些年 一些回忆与茶有关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刚刚参加工作的彭天贵被分配到原雅安茶厂搞化验,对茶有了全面的认识。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他对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南路边茶在藏区为什么有名?彭天贵认为,藏茶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独特,品质优良,内涵丰富,有...
今年4月,李国林从雨城区农业局退休了。退休前,他是雨城区唯一一位茶叶推广研究员,从茶园管理到茶叶加工,他都有深入的研究。退休后,许多茶厂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如今的他已经出任某茶厂的高级顾问,依然没有离开相伴30年的茶。 最关键的三年: 对藏茶的感情在摸索中加深 李国林称,组建雅安市茶厂的三年,是他人生最为关键的三年。 1984年初,李国林从西藏归来不久,一个艰巨的任务交到了他手上——组建雅安市茶...
茶是一种境界,茶是一种情调,手工制茶更是一道风景,是关于茶最初的记忆。在机械制茶一片繁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手工制茶将与我们渐行渐远。实则不然,在“手工”二字越来越珍贵的今天,手工茶也可以展露别样“风情”,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们身边:沉默的手工茶 三十年前,名山蒙顶山镇只有800余亩茶园;三十年后的今天,该镇茶叶种植面积为5500余亩。 三十年前,蒙顶山镇的茶农几乎都会手工制茶...
1940年,喜马拉雅山南麓不远处的印茶产地大吉岭和印度商城伦堡几乎同时开办了两家茶号。这两家茶号的老板,一个是英国茶商邦卡巴,另一个是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有密切关系的印茶大茶商西日让。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利用产于大吉岭的廉价印度茶叶防制雅安藏茶向西藏销售。 大吉岭是靠近喜马拉雅山麓的一个印度小镇,以出产廉价的印茶而闻名。伦堡是中国西藏侨民在印度的聚居区,也是英国进入西藏的桥头堡。再走80公里就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