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即将举行,高考考试期间、志愿填报期间,考生难免有一些疑惑之处或易忽略之处。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就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情况,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了回复。 01、2023年我省高考的考试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1)全省高考(一类模式高考除外)于6月7日—8日统一组织进行。各科目考试时间(北京时间)安排如下: (2)我省一类模式高考考试于6月7日—9日进行。各科目考试时间(北京时间)安排如下: (3)二类模式的藏语文、彝语文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9:00—11:00。 请注意:开考和终考时间以考点统一信号为准。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答题,提前动笔答题将按考试违纪作出处理。 外语科目在14:45后不得进入考场,其他科目在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点。 02、考前发现新冠病毒感染阳性,该怎么办? 请各位考生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不串门、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 发现新冠病毒感染阳性的考生,于6月6日9:00—12:00,主动向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报告并提供24小时内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证明,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将安排在备用考场考试。 如考试当天开考前才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考生提供24小时内的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证明,考点安排在备用考场考试。 03、能否携带手机? 严禁考生携带任何通讯工具(含手机、智能手表、手环等)进入考点。集中送考考生的手机交由...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根据“乙类乙管”总体方案“保健康、防重症”的要求,雅安市医保局主动作为,迅速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改造医保信息系统、优化医保经办流程,全力做好“乙类乙管”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平稳度过感染高峰期。 调整医保支付政策,提高基层就医报销水平。一是继续执行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二是对在二级及以下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冠病毒感染及疑似症状参保患者门急诊费用,实施专项保障,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由统筹基金直接按70%比例支付。三是扩大药品用药目录,将纳入新冠病毒诊疗方案中新冠治疗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我省临时纳入的医疗机构制剂延续医保临时支付政策。 开展医保信息系统改造,提升群众就医结算便捷性。一是迅速组织召集业务骨干对调整后政策文件学习,传达学习国家、省相关工作要求,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强化责任落实,稳步抓好信息系统改造落地落实。二是加紧医保端和两定机构端系统改造,积极协调解决问题,加快信息系统改造进度。三是及时组织医保和两定机构系统测试,为政策落地提供信息化支撑。 优化医保服务管理,确保政策落地落实。一是将有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能力的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临时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满足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目前,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据香港卫生健康署卫生防护中心分析,此前香港91%的死亡病例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新冠疫苗。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计死亡超3000人,其中未接种疫苗患者的死亡率是已接种的18倍。接种新冠疫苗对预防重症、遏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符合加强免疫接种条件、未完成全程接种以及未接种的市民朋友们,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应尽早主动接种疫苗。近日很多朋友都在讨论着一个高频词汇“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接下来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的一些知识吧。问:什么是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是指采用与基础免疫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剂次,为了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在考虑其安全性的基础上所采取的一项免疫策略。问:为什么要进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是免疫策略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是基于科学证据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决策。按照以往的传染病防控经验,对付常规的病毒,单一疫苗可以应对,但对于狡猾的善于变异的病毒,可以实施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联合作战”。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可以让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之间优势互补,也可以给受种者更多的选择。问: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目前研究显示,接种2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使用重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进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头痛、流鼻涕、咳嗽、喉咙痛怎么办?如何判断是否发热?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图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反复无常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不少人会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所以出现以上症状到底是感冒?流感?还是新冠肺炎?应该如何分辨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关于“新冠”“流感”“感冒”人们还存在一些常见误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感冒通常会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可能会有发烧。但一般是低中度发烧,持续时间1~2天,基本3~5天就可以自愈。感冒很少会有全身肌肉疼痛或者乏力的全身症状。流感常常会有高热,热程相对比较长,一般是3~5天,大概在一周左右才能好转。流感还常常伴有全身症状,包括全身肌肉疼痛、乏力、头痛的情况,重症流感可能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低龄儿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也可以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病人还可能出现嗅觉和味觉丧失。重温了这些知识快快转发给家人朋友吧~出门戴口罩日常勤洗手居家多通风快递勤消毒按时完成疫苗接种减少外出聚集
为全面落实优化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措施的相关要求,切实做好新形势新阶段下疫情防控工作,1月17日,名山区卫生健康局召开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方案培训会,区卫健局分管领导、区疾控中心、全区医疗机构共计30余人参会。 会议重点强调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防控和疫情流行期间应急处置相结合,压实责任。会上对实施方案、监测方案、防控指引、疫情信息报告管理方案、关口前移的工作防控要求等多方面内容分类进行了研读解说。 下一步,各镇(街道)将继续建立相应重点人群及疫苗相关台账,动态掌握相关信息,及时做出最优调整。协助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围绕老年人群及其他高风险人群,提供药品、抗原检测、联系上级医院等工作。确保生活保障,“一事一议”对特殊人群加大救助力度,指定专人服务,安排人员落实照料责任。
急诊科医生正在查看监护仪器放射科主任聂果(右一)正在查看病人的片子ICU护士检查病人液体情况,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急诊科医护人员正在抢救病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正在查房1月3日8时,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已站满前来就诊的病人和陪同的家属。导诊台前,值班人员正向就诊人员耐心讲解就诊知识,引导老年患者顺利就医。近期,医院接诊和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患增长,为应对当前就诊压力,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时将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移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体医务人员肩负着守住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我们坚守岗位、迎难而上,不断调整优化诊疗流程、整合统筹医疗资源,坚持人力资源调配、病房床位收治、医疗设备和药品调度全院一盘棋。”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文说,医院集全院之力,全力保障急诊救治、全力保障发热救治、全力保障重症救治、全力保障群众就医需求,“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努力,这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迎战高峰 医者仁心初心不改翻开急诊记录,从去年12月初到现在,一个个数据绘制出一条急诊病人的增幅曲线图。“急诊接诊量一直在攀升,这两天稍微稳住了。”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吴鹏介绍。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每天有大量急诊病人需要住院。吴鹏和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一直高速运转,许多医务人员连续几天在医院奋战。“开饭了,大家赶紧过来!”当天13时50分,刚把从...
为防治新冠病毒感染,老人、儿童、孕产妇怎么选中药?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药方?如何选用非药物疗法?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做权威解答01.老人、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如何选用中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需要注意什么?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在日常做好防护、接种疫苗的同时,根据地域、气候、体质的不同,可以通过中医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或降低感染后疾病加重程度。如果感染了,出现典型症状,要尽快进行治疗,可选用“三方三药”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当地相关部门发布的用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早期、全程、足量使用。如果出现胸闷、气促、高热不退等症状,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儿童新冠病毒感染以疏风清热、化湿解毒为基本治法,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汤药、中成药、颗粒剂、外治法快速退烧、缓解症状。比如在广州,使用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合银翘散加减,多数能在2天左右退热,改善症状。服药中要注意:1.服药困难者,可以少量多次频服,适当用冰糖、麦芽糖等;2.中病即止,不能太过寒凉,损伤脾胃;3.部分儿童进食少、甚至拒食拒饮,容易出现脱水,可以用果汁、米汤、口服补液盐等进行补充;4.高热不退,精神不佳,咳嗽加重、甚至喘息气促,或高热时突发抽搐等,一定要及时就诊。对于轻型及恢复期的孕妇,在保证充分营养、恰当选择对症治疗用药的同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优先选择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膳缓解...
4月17日下午,名山区卫健局开展重点场所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重点工作专项督导检查。 检查组深入酒店、医院等重点场所对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现场督导。对酒店开展大型会议接待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听取了医院落实“乙类乙管”后,在人员储备、应急处置措施、药品供应储备等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现场查阅了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真实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检查组现场进行了反馈并逐一提出了整改意见。 下一步,区卫健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乙类乙管”各项措施,持续开展重点场所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工作督查,不断提升对高风险人群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