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雨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雅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雅发改法规〔2023〕11号)的精神要求,持续推进工程招标领域营商环境优化,对存在限制排斥投标等问题开展了招投标领域专项活动。 严格进行招标文件监督工作。按照《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文件中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行为典型事例(第一至四批)的通告》文件精神,指导2023年挂网招标的43个房建和市政项目的招标文件,督促招标人修改和更正招标文件中存在的排斥或限制潜在投标人条款,切实优化雨城区房建和市政招投标领域的营商环境。 常态化开展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督促各项目业主认真开展自查。并加大力度开展项目核查、抽查、交叉检查等检查活动,重点从招标事项核准、招标代理机构确定(自行招标的除外)、招标文件编制、招标文件发布、开标、评标、中标候选人公示、合同签订、投诉举报(信访)情况、投标文件、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合同履行、资金拨付等方面进行细致排查。2023年截至目前,我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检查包括雨城区三所幼儿园建设项目等8个项目的现场招标资料和人员情况,共检查发现39个常规问题,已督促完成整改35条问题。 构建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刻不容缓,我局将继续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及要求,不断优化雨城区房屋建筑和市...
本报讯26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雅安市优化营商环境“20+5”条措施新闻发布会,就我市近期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20+5”条措施,邀请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市委统战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为参会企业代表现场答疑。今年9月,我市全面打响“四个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战。日前,在全面落实国家、四川省系列政策的基础上,我市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20+5”条措施,以更大力度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聚力打造“四个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这其中,20条优化提升措施主要从项目审批、政务服务、法治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包括实行“拿地即开工”、实现区域评估成果共享、加强重点项目代办服务、改进水电气报装服务、优化不动产登记办理、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优化提升纳税服务、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行政策“免申即享”、规范涉企监管检查、优化诉讼服务体系、推动政府守信践诺、科学布局产业链、加强金融要素保障、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加大人才智力支撑、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推动外资外贸提质等;5条保障措施围绕建立高效有力的保障机制提出,包括实行“局长走流程”、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投诉举报平台、加强执纪执法监督、强化考评激励约束等。发布会上,四川经济日报、四川日...
芦山县人社局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切入点,立足部门职能优势,探索建立“三个一”工作模式,在优化营商环境行动中展现新作为。“一平台”搭建就业桥梁。全力打造“一周回一次家”就业服务半径,搭建企业职工、求职者技能提升服务平台,建立“企业联络员”“岗位推介员”“就业服务员”机制,“点对点”对接企业,分类建立、动态更新县域企业岗位需求清单,“菜单式”“点球式”推送至求职者。截至目前,推介岗位信息60余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1场,助力500余名群众进企就业。“一合同”推进合法权益。积极探索“互联网+劳动关系”新模式,建立集体合同签订、解除、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合同应用平台,推行劳动合同“云”签订,平台涵盖“工资集体协商、企业集体合同、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等签订项目,为劳资双方合同在线签署、分布存储、安全管理等提供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部分县域企业签订“电子合同”近300余份。“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推进接待登记、案件分流、质量跟踪、保障服务“四统一”,实行矛盾纠纷案件“一窗口受理、多手段并用、一条龙化解”服务,借力“五星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构建劳动人事争议化解“统筹运行、定点监管、一体化解”新模式,确保劳动纠纷“不出厂区、不出园区、不出社区”。截至目前,指导12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妥善化解矛盾纠纷43件。
6月8日,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希贤到政务服务中心社保窗口开展“局长进大厅”体验活动,全流程参与受理社保服务事项,详细了解窗口事项办理、材料减免、提速增效等情况,并就受理条件是否受限、办事程序是否规范,咨询投诉是否通畅等问题开展调研。孙希贤以普通工作人员身份为一名群众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审核业务,从受理到办理完毕仅用了5分钟。随后,又仔细查看了其他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办事指南,与社保中心主要负责人、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孙希贤对窗口政务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政务服务是推动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窗口工作同志要以“转述作抓”巩固提升行动为契机,围绕群众反映诉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持续贯彻落实惠企便民措施,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政务服务职能职责,不断提升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为进一步优化石棉县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2022年以来,石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监管机制和服务体系,来更大程度的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良序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举措(一)助力年报。为方便经营者开展年报公示,尤其是手机、电脑操作能力差的经营户,减轻企业负担,我局积极谋划便民措施,安排专人在行业微信群中进行网络报送指导,及时为经营者答疑;针对农村地区经营者电脑、智能手机操作能力弱,不能自主填写年度报告信息的问题,按照“便民优先,就近指导”的原则,在各乡镇(街道)开辟“年报绿色通道”,乡镇“年报员”现场帮助指导完成年度报告填写,切实减轻群众办事成本。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年度报告信息公示是市场主体的法定义务,逾期将产生信用负面记录、甚至行政处罚记录。2022年1月至今共计指导、协助4500余户经营主体完成年度报告填写公示。(二)优化监管方式。全面推进“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2020年起,石棉县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以县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为召集人、多个县级单位部门为成员,...
一是“走访+调研”。开展民营(外来)企业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向企业发放并回收纸质问卷120余份,通过“双微”平台完成电子问卷调查30余份。班子成员带队到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20余次,召开座谈会10余场次,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在综合走访、座谈、调查情况基础上,形成《石棉县司法局“营商环境大走访大服务”活动调研报告》,为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谋。 二是“服务+保护”。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成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为民营企业担任法律顾问32人次,常态化开展以治理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涉外法律服务为主题的“法治体检”活动50余次,帮助审查劳动合同1000余份,梳理法律风险点150余个,完善规章制度200余项,出具法律意见600余条。深化民营企业公证“放管服”改革,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开展上门公证服务5次,办理涉企公证20件。开辟民营企业法律援助“直通车”,为民营企业农民工和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478人次,其中办理援助案件37件,解答法律咨询350余件、400余人次。 三是“调解+指导”。在巩固原有8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基础上,新设“石棉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石棉县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畅通商事纠纷化解渠道。组建一支由律师、公证员、“五老人员”构成的“特色调解员”队伍,针对不同涉企纠纷因案施策,提高调解质量。创...
自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来,在荥经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荥经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优化营商环境文件及会议精神,结合部门实际,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为全县营造法治营商环境。抓好学习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组织集中学习,全面解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内容,结合部门法定职责和各股室自身业务,逐条学习、深刻把握,切实做到以知促行、以行强知、学以致用。通过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学法计划,增强干部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了解和认识。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工作机制,依托法治微信群等宣传平台,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会同有关部门,引导民营企业开展“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推动民营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荥经县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严格合法性审查标准,加大备案审查力度,坚决杜绝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市场准入、产业政策、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设置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歧视性条款,及时高效办理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和协议合法性审查事项。组织清理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加快相关规章的修改废止工作,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维护企业合法权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据荥经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日前,中共雅安市委办公室对5起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具体如下:雅安市林业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伟多次收受、索取建设项目施工企业财物损害营商环境等问题。2008年至2018年期间,刘伟利用担任石棉县新棉镇党委书记,雅安市名山区委常委、副区长,四川成雅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的职务便利,在工程款拨付、建设项目施工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多次收受、索取施工企业负责人钱款。刘伟还存在利用职务便利向建设项目施工企业打招呼,为其经营挖掘机租赁的亲属包揽业务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1年10月,刘伟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雅安市公安局情报指挥支队原政治委员高勇在项目招投标等活动中收受企业钱款损害营商环境等问题。2017年至2021年期间,高勇利用担任雅安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刑事情报信息大队副教导员、科技与信息保障科科长、情报指挥支队(科技信息化支队)政治委员等职务便利,在工程招投标、项目实施、验收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多次收受施工企业负责人钱款。高勇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1年10月,高勇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原雅安市名山区城乡环境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向华在项目实施中违规决策损害营商环境等问题。2017年至2018年,徐向华在组织实施城区内主要街道店招店牌维修改造项目中,违反政府采购程...
本报讯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日前,记者从石棉县司法局获悉,石棉县司法局巧用“加减乘除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护航。“加法”精进,致力“普好法”。打造营商环境“普法餐厅”,定制“普法菜单”,按需普法。编印《法律七进》《法律援助办事指南》等普法读本、折页12000余份。将营商环境法治宣传纳入“八五”普法规划,积极引导各部门加强对涉及营商环境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宣传教育,提升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线上+线下”开展宣传活动10余次,推送普法动态50余条,发布“以案释法”案例10余篇。石棉县“三官一律”下基层暨重大项目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减法”瘦身,深化“放管服”。精简办事流程,压缩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时间,承诺时限压减60%以上,网办率达100%,全面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做好“互联网+监管”事项梳理录入工作,实现监管事项100%领取,目录清单100%覆盖,监管行为100%录入。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防止限制市场主体权利、增加市场主体义务以及减损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文件出台,审查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2件。“乘法”驱动,主动“服好务”。建立“城区半小时、乡村1小时”法律服务圈,在74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开设“服务民营企业窗口”,推行“一次申请、并联办理、一窗受理、集中处理”服务模式,降低企业寻求法律服务的成本,解答咨询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