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评论员 秋天,收获的季节,雅安人民将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希望化为行动,绿色满园,硕果累累。 《生态雅安》杂志就是这些果实中闪亮的一颗。 今天,满怀着对生态雅安绿色未来的憧憬,《生态雅安》杂志隆重出版发行。 雅安日报传媒集团积极响应市委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号召,深入贯彻《中共雅安市委关于全面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以生态文明为显著特征的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倾力创办《生态雅安》杂志。 雅安日报传媒集团一直以来坚持多媒体平台联合出击,报网互动,全力宣传市委打造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决策,全面报道全市各级部门和全市人民为建设工作呕心沥血、披荆斩棘的艰苦实践,以及雅安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取得的卓越成就。雅安日报各媒体生动的版面、优美的图片、深刻的文字、及时快速的新闻发布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雅安市民的认可。 雅安日报传媒集团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们在媒体建设上希望有更大的发展。 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营销与品牌树立,需要有国际水准、区域特色,能展示雅安生态魅力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宣传平台与载体。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强对外宣传,多载体、多渠道拓宽范围提升雅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响应市委号召,雅安日报传媒集团决定创办一本以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民族风情、寻幽探奇雅安地理等为主要题材,印刷精美、有影响、有品位的人文地理类刊物。 通过近一年...
野生鸟类对于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说,鸟儿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监考官。近年来,雅安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事关全市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积极探索“绿而美、绿变金”的绿色发展之路,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优异成绩。截至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达63.6%,居全省第一;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72.1万亩,湿地公园面积13.3万亩;成功入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5%,林木覆盖率将达到70%,国土绿化覆盖率将达到80%。生态环境好了,鸟儿也逐渐多了。只要稍微留意,你就会在城区看到白鹭、戴胜、野鸭、白顶溪鸲等鸟类逾几十种,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为美丽雅安增添了无限生机。雅安日报/北纬网 张毅 郝立艺白顶溪鸲白头短脚鹎北郊竹林里的夜鹭城区随处可见栖息的鸟儿大兴水库野鸭成群守护幼鹭水边栖息的戴胜溪边觅食的翠鸟枝头嬉戏的白鹭
石棉县安宁湖畔的新村美景。 黄刚/摄夏日,俯瞰荥经龙苍沟。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韩毅/摄5月25日,长篇通讯稿件《绿色发展结硕果 荒山实现“三级跳”——从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看雅安“绿而美 绿变金”的特色发展之路》在《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刊登。稿件记录了雅安的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并收获了众多赞誉。盛誉的背后,我们看到雅安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的基本理念让雅安在全川乃至整个成渝经济区都拥有傲人的生态指标,而牛碾坪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国家级景区,正是近年来雅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缩影。曾经的地震灾区,如今不断实现“绿而美、绿变金”,雅安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挥洒着浓墨重彩。今年6月5日是我国第3个环境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秘雅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旅程。镜头:绿美大地 金满枝头从雨城区北郊镇沿雅(安)上(里)线一路走去,沿途绿色生态环境让人惊喜。中里新村、嘉阳小区、博爱新村、侨爱新村等灾后重建新村茶园环绕,美景如画,如同走廊上的明珠,十分耀眼。陇西河沿线生态防洪堤的建成,潺潺的流水配上葱茏的植被,不仅让人流连忘返,也彻底改变了沿线群众的人居环境。从雅上线到名山区,古典园林的蒙顶酒庄、花香茶海的红草坪、烟波浩渺的百丈湖、柳堤翠染的清漪湖、云雾缭绕的牛碾坪……一个个独特的景观被完美地串联起来。一片茶叶染绿...
这是两山之间的一个小山坳,晨辉每天都从这里的谷顶洒向谷底。 这就是天全县思经乡,虽然身处于山坳之间,但在乡党委、政府坚定不移的贯彻生态发展之路的带领下,这个小乡镇闯出了“名堂”。 要干,就要干出模样 11月26日,记者走进思经乡。两名来自成都的专家正向思经乡党委书记马忠强、乡长张勇展示着思经村新农村建设集中安置小区的鸟瞰蓝图:青山白云的笼罩之下,一条条整齐的街道,一幢幢靓丽的民居……这个现代新农村示范村与青山绿水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农村画卷。 为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该乡在思经村4组、9组规划了新农村建设集中安置小区。小区基础设施总预算200万余元,规划总面积45亩,按照城市小区标准划分主、支干道路,实施各类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工程。新建的小区主要是为解决该乡严重地质灾害点农户的居住问题,但是思经乡党委、政府在小区的建设中,将“节能”、“环保”、“生态”、“发展”放在首位。“要干,就要干出模样!”乡党委书记马忠强态度坚决。 “你看,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将崛起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小区!”顺着乡长张勇手指的方向望去,眼前仍然是一片“平静”的土地,然而从书记、乡长眼中射出的光芒,投影在这片待垦土地上的,早已是热火朝天的模样。 充分的准备是打赢胜仗的基础。项目尚未开工,乡党委、政府早已指导当地群众成立了议事委员会、理财委员会。“两会”将全程监督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资金...
11月14日,省环保局生态处处长许纪存、省环科院院长廖激到天全县就生态示范区创建中所涉及的白沙河水电规划、风景名胜区的级别评定及其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两者的关系、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申遗情况以及环保部门受理环评要注意的相关问题等进行指导。
作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之一,茶叶在荥经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位。荥经茶叶始于西汉,盛于唐朝,名于清代,曾是西藏高僧贵族的主要饮品,在清朝时期更被列为“贡茶”。 自2009年以来,荥经县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发展思路,优化茶叶产业结构,稳步推进“荥经茶叶”产业发展。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荥经县结合县情,立足实际,确立了打造“高山生态茶”的产业定位。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力推进,如今,该县高山生态茶产业格局正在逐步成形。民建乡塔子山茶场一角 以“高山”之名打造特色茶产业 与全市名山、雨城等茶叶大产区相比,茶叶种植面积相对有限的荥经如何突出重围,形成自己的特色茶产业?结合县域实际,该县把发展目标定位在“高山茶”上。 荥经地处我市中部,地势西高东低,呈自西向东倾斜起伏的大斜坡面,地形以低山、中山、高山为主,是一个典型山区县。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荥经县确立了“高山中药材、中高山茶叶、河谷平坝果蔬”的农业发展框架,以此引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 此后,翻越荥经一座座青山,茶叶身影随处可寻。 6月18日,驱车一路蜿蜒进入荥河乡红星村,该村漆山组海拔1200米的山林间,来自浙江省的黄金芽遍植在林下、坡上。这里是荥经县千亩黄金茶生产基地,目前全市仅有1个。 黄金芽是上世纪90年代由浙江省余姚市三...
编者按 优越的生态是雅安的独特魅力和发展之源。撤地设市以来,雅安始终牢牢抓住生态这一核心优势,相继提出“打造西部生态经济第一城”,“发展十大生态产业”,“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速路”,“积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直至“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等思路和战略,始终坚持围绕生态、注重生态、发展生态,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建设日趋巩固,绿色经济茁壮成长。 ——2000年,自撤地设市起,雅安始终牢牢抓住生态这一核心优势,相继提出了“打造西部生态经济第一城”、“发展十大生态产业”、“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速路”、“积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工作思路。 ——2006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 ——生态是雅安的立市之基,发展之源。2009年12月,在这一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之际,雅安又一次将目光瞄准了生态,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初步构想。 ——2011年9月,随着市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雅安正式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而这一奋斗目标的正式确立,是基于全世界生态环境严峻形势的研判,雅安优越的生态环境必将为发展带来先机,同时也是基于雅安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历届雅安市委、市政府每一次战略的提出和实践,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样板。这些战略样板都有哪些具体内容、成果、经验,建设国际生态城特刊将一一进行详解...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雷霆行动’雷霆万钧,既要在全市范围内落地生根,更要开花结果。”3月29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对全市生态环境实施最严格保护的指示精神,全市范围内集中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雷霆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最新进行的一次突击检查中,包括挡获1车无证运输的柳杉原木在内的4起案件,已交由森林公安局机关进一步侦办。 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对全市天然林和野生动物资源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工作中,有关部门从2月底,持续深入开展起为期3个月的“雷霆行动”,集中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全市生态环境安全。 “雷霆行动”突出重点,精确打击,严格整治。有关负责人表示,对生态环境实施最严格保护,雷霆万钧,我市将持续深入推进“雷霆行动”,进一步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突击检查的实战应用,确保“雷霆行动”既要在全市范围内落地生根,更要开花结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切实维护全市生态环境安全。 胡艺标 陈瑾 刘翔 记者 彭华
美丽的青衣江孕育生态天堂 李依凡 摄 它从雪山之巅开始酝酿,沿着千沟万壑奔腾而下,挥别夹金山的怀抱,用甘甜滋养了雅安的大片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动植物。 它以青衣为名,温润壮丽;它鸣奏生命赞歌,为国宝大熊猫孕育生命伊甸园;它守望时光荏苒,看流域数千年文明兴衰变迁。 发源于雅安宝兴境内的青衣江,是雅安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河流之一,尽管全长不到300公里,但它的源头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尽头则流向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 一江挑着双遗产,青衣江世所罕见。 一江碧水 孕育生态天堂 在雅安中部崎岖的土地上,青衣江蜿蜒流过,将肥沃的土壤推向了沿岸等待繁衍的动植物。千万年来,正是这条流长289公里、落差2844米的河流,用伟大的力量,推动着流域内难以计数的物种蓬勃生长。红松、桢楠、珙桐,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羚牛,戴维两栖甲、人面棘腹蛛等等,在这片沃土上过着滋润而富足的生活。 探寻青衣江的起源并非难事,那无非是地理位置上一个海拔5000多米的坐标而已,但69年前,红军长征踏足此地之后,为这方土地留下了神圣的信仰,让生态之地兼具红色传奇。 在此之前,同样是这方土地,正用独特的气候抵御着冰川期的严寒,让一种独特而美丽的动物得到了庇护,在夹金山山麓的竹林中寻觅食物,繁衍后代。今天,这种动物声名显赫,它承继了祖先黑白毛色的基因,被国人誉为国宝。 《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