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提高群众生态文明意识,4月23日,雅安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雅安市荥经生态环境局到新添镇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农村”宣传活动。活动中,宣传人员通过现场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向村民讲解相关政策法规,普及环境保护常识。号召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变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共同保护美丽家园,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宝兴县地处夹金山南麓,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森林覆盖率达71.39%、全县81.7%的面积被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共有动植物2920种,不仅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更被誉为“世界动植物基因库”。2019年,宝兴县林业部门在陇东镇永兴村若笔沟抢救受伤的野生大熊猫宝兴县蜂桶寨乡邓池沟熊猫新村航拍图宝兴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拉山大峡谷彩林风光宝兴熊猫溯源营地内参加大熊猫文化溯源体验的学生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里正过独木桥的巡护人员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内野外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宝兴县还拥有大熊猫颜值最高、发现最早、国礼最多、野生种群密度最大和县域面积国家公园占比最高“五个最”的优势。深知生态资源是第一资源、生态优势是第一优势,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宝兴,近年来在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中,牢牢把握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这一机遇,深耕生态文明建设。宝兴县在全国率先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保障中心、大熊猫国家公园法治服务中心;蜂桶寨法治服务中心工作站,被最高法列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在全省率先成立生态价值转换促进局,在灵关镇挂牌全省首个“生态银行”试点基地;在全省率先完成6.7万亩、15.7万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成功创建“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
近日,市民石女士在朋友圈晒出了市区生态河滩(下沉式广场)的新变化。看着大家的点赞和追评,石女士感慨:“几个月前,我曾在‘北纬问政’上表达过生态河滩需要升级步游道的诉求,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实现了。”1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生态河滩绿化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只见20余名工人分成两批,一批正在平整后的空地上种植竹子,一批正在对沿河500米步游道进行硬化。正在改造中的生态河滩施工进展有序生态河滩已现雏形从市区南四路路口往青衣江方向行走,穿过一排石阶,正在施工中的生态河滩已显现改造后的雏形。两条500米长的步游道从广场延伸至西门大桥下,岸边一排麻柳树树下空地经过硬化平整,大大增加休闲场地面积。河边种草、岸上栽花,令人期待。生态河滩在去年“8·22”特大暴雨灾害中受损,杂草疯长,年久失修的步游道无法通行,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去年10月10日,生态河滩绿化改造项目正式启动,第一步就是拔草。“拔草难度大,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生态河滩原先种植的植物在暴雨中受到影响,也需要一并拔掉。”生态河滩绿化改造项目现场负责人徐宗祥介绍,抵抗住洪水冲刷的植物大多盘根错节,拔掉上面的植株后,还需要重新翻土,再撒一层种植土才不会影响后续植物的健康生长。目前,生态河滩重新规划后的几块土地都翻挖了一遍,预计春节前后种上花卉。充分尊重民意改造升级以人为本每到晚上7时,生态河滩上音乐响起,男女老少随着音乐起舞,每天有近4...
石棉是典型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区,同时也是生态资源大县,立足自身实际,历届石棉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为载体,生态环境日趋优越,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共融。 多措并举 熊猫放归的家园实至名归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石棉健全“四创联动机制”,将创建“省级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和“省级绿化模范县”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格局。 为保障资金投入,石棉累计整合水电移民、灾后重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各类资金13.04亿元,统筹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 ——大力实施“城市绿肺”工程。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精心打造城市绿地系统,形成以林木为主体、草坪为支撑的城市绿化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县城绿化面积达64.64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0.8%,主次干道绿化率达98%以上。 ——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以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大工程为载体,实施人工造林2.55万公顷,封山育林2.74万公顷,天然林管护18.17万公顷,建成自然保护区面积875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1.55...
雅安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举市欢庆。 我们欣慰,生态立市理念为历届市委、市政府所坚守。正是由于紧咬生态底线不松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发展生态低碳经济,才使雅安在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梯队里拥有一席之地。 如今,雅安正面临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县域经济整体跨越发展的起步关口,在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之际,再次审视自我,我们不得不思索,在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史中,雅安究竟能留下怎样的印记?所谓示范,当进一步创新推动,雅安又能带来怎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无疑,这些问题再次考验着雅安执政者和雅安人民的智慧与胸襟。 带着问题,雅安且行且探索。 一个产业一座城 9月21日,北京建材经贸大厦,“一名微晶”饰材北京旗舰店闪耀亮相,引来新浪、网易、北京青年报等多家门户网站和媒体关注。众人为其绿色环保、经久耐用美观等而惊赞,却很难想象这种堪称饰材中的“爱马仕”,是以废弃的花岗石为原材料加工而成。 就在“一名微晶”饰材在京城引起轰动之时,其位于我市荥经县烈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生产基地内,经过全电熔压延法技术,成堆的花岗石产品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摇身一变,成为晶莹剔透的微晶玻璃装饰板材。它们,不仅将被运往北京,还将出口至美国、意大利、泰国等海外市场。 从花岗石废料到高端装饰板材,一名微晶的探索为雅安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开了好头,而其更深远的影响力正在彰显。如今,荥...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面临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新的风险、新的挑战随之而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各项工作要求,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提升环境监察执法水平,芦山生态环境局抓紧抓实抓细工作任务,奋力谱写环境监察执法新篇章,保障县域生态环境安全。一、建立网格化机制,监察执法再“牢基础”。在目前执法力量薄弱的前提下,我局结合实际,在已建立的双随机、日常监察执法体系下,创建的网格化企业管理模式,梳理出辖区内重点监管企业64家,由每名职工干部分别联系3家企业,加强对辖区内污染源的执法检查频次,突出重点,分类监管,不漏死角,深入企业开展督导,环境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避免衍生较大环境风险。二、抓实企业服务指导,手续办理再“加速度”。一是对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尚未达到处罚标准的,执法人员积极指导企业落实整改,严格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不以处罚为最终目的,不搞执法“一刀切”,二是主动服务企业办理环保相关手续,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关键期,保障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推进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企业选址,截至目前,全县49家规上企业已复工复产35家,通过环评审批项目5个,服务企业选址10次,为社会经济复苏保驾护航,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便捷服务。
雅安市芦山生态环境局积极落实“转作风、树新风、作表率、抓落实”专项行动,2022年3月2日,雅安市芦山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前往企业处理群众反映生态环境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排查、提出解决措施,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妥善处理到位。
一是“三大工程”筑牢生态防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9.5万亩,天保工程管护天然林134.6万亩,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碳汇造林、水资源保护等项目,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全县森林蓄积达154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6.6%,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县保护功能得到很好发挥。 二是开展大熊猫、珙桐保护行动。通过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大熊猫生态适应性放归基地、大熊猫栖息地修复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荥经县林业部门将不断加强与国家卧龙保护区,四川省大熊猫保护中心交流合作,增强对大相岭山系野生大熊猫的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市级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设水平。在具体管理上严格执行《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保护区的巡查管护、资源监测和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关爱大熊猫的社会氛围,确保大相岭山系野生大熊猫种群和种群数量在保护的环境中稳定繁衍。在珙桐资源的保护上通过灾后重建珙桐等珍稀树木种质资源保存库项目的实施,林业部门先后奔赴全国十四个省市,对全国不同品系的珙桐种子进行收集,并集中进行种苗培育和栽植,目前已建成示范园区近200亩,保存库的建成将是全国首先建成的珙桐资源博览园,集生态观光、科学研究于一体,同时也是我县致力创建“国家级珙桐森林公园”的一个助推器。 三是全力做好生态旅游经济发展。通过举办第八届“四川荥经·中国鸽子花旅游节”,推...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2022年,荥经生态环境监测站将紧紧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减排”总思路,深化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突出使命担当,强化“旁站式”监测监督,构建“大格局”,实现“大监测”,支撑“大保护”。 一是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监测重点任务。加强出境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县域环境空气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提供客观的监测评价数据支撑。 二是融入污染防治攻坚主战场,做好监测“顶梁柱”。紧扣“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环境质量监测精细化、协同化,强化生态质量监测综合性、完整性,提升污染源执法监测规范性、权威性,切实加强监测与执法、监管的协同。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全方位夯实生态环境监测基础。一方面要强化监测监督管理,倡导依法、科学、诚信监测理念,构建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责任体系,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独立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要强化监测人员业务能力。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业务技术培训,提升我站监测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努力打造成一支拉得出、能战斗、打得赢的一流监测队伍。
宝兴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幅员311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39万亩,2015年林业产值7.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050元,森林覆盖率72.04%,是典型的山区县,县内物种丰富,植被茂密,气候温和,适宜各种植物生长,自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宝兴以国家重点工建设项目为依托,先后营造60万亩用材林,14万亩特色经果经济,流转林地11.2万亩,发展大型特种养殖企业2家,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37家,发展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一、加大用材林建设,发展传统经济:自国家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县以建设用材林基地和特色经果经济基地为主,先后营造了60万亩用材林和14万亩特色经果经济林,每年采伐人工商品林4-5万立方,促进了传统林业产业的发展,保证了地方建设用材,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引进特色养殖企业,带动周边农户增收:“4.20”地震后,我县为建设美丽家园,稳定农民增收,出台了鼓励特色养殖基地发展政策,成功建立了夹金山逢春制药,养殖林麝、马麝500余头,发展全兴养殖合作社,养殖野猪1100头,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以上,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发展了地方特色经济。 三、推广科技成果,发展高山名贵中药材:近年来,宝兴县在实施灾后重建过程,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和省林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