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水利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已开工建设132项,贫困地区占56% 党中央、国务院2014年作出了加快推进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决策部署,要求集中力量建成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在6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总规划师汪安南介绍,截至目前,我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批复立项134项,累计开工132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已有23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提升了流域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引江济淮工程、滇中引水工程、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保障江河防洪安全。黄河下游近期防洪治理、江西峡江水利枢纽、河南河口村水库3项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东北“三江”治理、天津永定新河治理二期等工程基本建成,流域整体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保障供水安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如期建成并持续发挥显著效益,累计向受水区供水220亿立方米;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安徽淮水北调等工程基本建成。 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17年的0.548。“十三五”期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每年新增2000万亩以上。 生态效益显著。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骨干引...
重大水利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已开工建设132项,贫困地区占56% 党中央、国务院2014年作出了加快推进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决策部署,要求集中力量建成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在6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总规划师汪安南介绍,截至目前,我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批复立项134项,累计开工132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已有23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提升了流域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引江济淮工程、滇中引水工程、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保障江河防洪安全。黄河下游近期防洪治理、江西峡江水利枢纽、河南河口村水库3项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东北“三江”治理、天津永定新河治理二期等工程基本建成,流域整体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保障供水安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如期建成并持续发挥显著效益,累计向受水区供水220亿立方米;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安徽淮水北调等工程基本建成。 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17年的0.548。“十三五”期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每年新增2000万亩以上。 生态效益显著。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骨干引...
一是实施就业扶持工程,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今年,我们把就业带动增收作为就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渠道帮助群众就业。扎实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对贫困劳动力的培训,积极收集县内外企业的用工需求,针对性的举行就业专场招聘会,针对就业困难的贫困群众,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今年。我们共开展技能培训班21个,完成培训110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培训205人);举办招聘会19场,开发公益性岗位138个,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130.36万元,直接帮助1600余人实现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余元,为群众温暖过冬提供收入保障。二是实施社会保障工程,着力减轻群众负担。今年,我们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相关社会保障优惠政策,积极向县政府汇报,争取财政资金为群众解决医保、社保问题,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负担。今年,县财政共安排资金200余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包含已脱贫户)全额代缴2017年度和2018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同时,及时全额报销贫困户县域范围内就医合规医疗费用807人286.9万元;安排资金15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温暖过冬的同时,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三是实施工资清欠工程,着力维护群...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彭清华书记来雅提出,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汉源县农业农村局把“十四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近年来“三农”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突出“保供给、强弱项、防风险、提绩效、促振兴”等重点任务,围绕“七大工程”项目建设,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本盘、守好“三农”战略后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支撑。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实施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围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等项目建设,实施乡村产业融合升级建设工程。围绕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统筹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等项目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提升建设工程。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向集约高效、绿色安全方向转变,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等项目建设,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引领示范建设工程。围绕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与农业安全生产风险防范能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一)安身工程。按照“一校一策一规划”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建设,紧抓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契机,近年来筹集资金近5亿元,新扩建24万余平方米校舍,其中综合楼、食堂等生活用房12.3万平方米,教师周转房2.3468万平方米514套,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县外籍教师。筹集资金近2.9亿元建设石棉县向阳教育园区,建成后整体搬迁石棉中学高中部并封闭式管理。筹措资金800余万元,新建成智慧教育云平台和校园安防体系,全县各级学校后勤服务水平提档升级。 (二)安心工程。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在资金投入、用地规划、设施配备、人事编制方面落实“四个优先”,2017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1.6699亿元,2018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1.672亿元,2019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1.891亿元。近三年教育基础奖等奖励性经费分别达到1192万元、1272余万元、1329万元,覆盖全县1120余名一线教师。全面落实“励耕计划”等多项惠民资助政策,每年50余名贫困教师受到资助。 (三)安教工程。筹措教育经费3000余万元,按照国家标准建成中小学数字化教室430余间,覆盖全县38所中小学(村小)所有班级,校园网络全部提升为200M。扎实做好在岗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2019年完成校长及教师县级培训2011人次,市级191人次;组织骨干教师和教育人才培训专题390余人次;组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覆盖乡镇...
芦山县人社局按照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立足部门职能,大力实施就业扶贫、社保扶贫、人才扶贫“三大工程”,主动作为,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就业扶贫工程。综合运用扶贫专场招聘、送岗位下乡、公益性岗位开发、扶贫专项培训、贫困劳动力创业奖补等方式,积极推进就业扶贫工作。2018年,就业技能培训全面覆盖了今年脱贫的5个贫困村,培训贫困劳动力226人,落实培训补贴19.14万元,成功向县外输出贫困劳动力5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7个,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就业。 二是社保扶贫工程。全面落实社保扶贫政策,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兜底保障功能。全额代缴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1196人次11.96万元,全额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25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77人,其中52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额报销县城内政策范围内合规费用363.28万元 三是人才扶贫工程。积极申报智力扶贫和专家服务基层项目20项,聚焦“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积极协调做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人员选派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驻村帮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为群众想办法、找路子。
雅安以实施“六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在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科学化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建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完善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二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积极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通过上挂、下派、外派等形式,注重干部的实践锻炼。三是构建干部管理科学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深化干部分类管理改革,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和谈心谈话制度。完善出台一批干部管理办法。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二、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重点,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科学化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在具备德的前提下,注重选拔任用确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明确评价德的标准,积极探索考察德的途径。二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合理界定提名主体,科学规范提名程序,具体明确提名责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合理确定参加人员范围,正确分析推荐测评结果,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三要完善干部管理监督与激励保障机...
为进一步抓好退耕还林补助和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近日,名山区林业局组织造林股、天保办、规资股工作人员对“两大工程”补助资金兑现到户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检查组认真查看银行反馈乡镇的客户兑现清单,了解资金兑现进度,并就检查中发现因账户异常兑现失败问题与相关乡镇交换意见,要求相关乡镇积极做好账户核对,限期整改落实,及时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到户。
一是实施劳务信息工程。充分依托县政府公众信息网等资源,摸清全县劳动力资源状况及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建立完善以劳动力资源、培训基地、劳务中介机构及劳务能人为重点的劳务信息库,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劳务信息网络,不断拓展新的劳务输出渠道和领域,逐步形成“功能完善、资源共享、反应快捷、渠道畅通”的劳务信息体系。二是实施劳动力培训工程。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采取职业技术培训与劳务输出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培训,分级负责,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三是实施组织输出工程。完善县、乡、村的劳务输出组织,形成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建立专(兼)职劳务信息队伍,广泛、迅速地收集和传递各类劳务信息,规范劳动力市场。采取舆论引导、政策支持等措施,引导劳务中介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四是实施品牌创建工程。重点围绕旅游服务、建筑施工和家政服务等行业,开展订单培训,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定向转移,重点宣传推介,提升就业档次,全力打造“川保安”、“雅女裁缝”等劳务品牌。五是实施权益保障工程。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维护联动机制,依法开展维权工作。规范劳动力市场管理,严惩各种欺诈行为,为农村劳动力择业求职提供帮助和指导,切实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审签领导:周成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