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针对今年“攻坚克难年”重大项目多、资金数额大、工程进度急、工作要求高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引向深入;二是要进一步深入排查,发现和纠正问题,切实抓好自查抽查,准确把握政策界限,重视查办违纪案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三是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治理招投标弄虚作假、违法用地、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开展推进工程建设市场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四是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务求取得实效,要坚持“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以此推动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审签领导:杜振华)
6月19日,省林业厅厅长任永昌、计财处处长鲍建华一行在市委副书记张锦明、市林业局局长赵昌林的陪同下,到芦山县检查调研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工作。调研组一行深入到飞仙关镇凤凰村、川西监狱检查了芦山县的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栽竹工作,对芦山县林业两大工程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实施致富增收工程。通过“公司+贫困户、专合组织+贫困户”等模式,做强扶贫产业,深化农旅融合,建立高原中藏药、川牛膝、山药、羊肚菌等11个特色产业基地12000余亩,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92家、家庭农场42家,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个,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着力解决稳定增收难。(2)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投入资金818.05万元,实施旧房改造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完成了810户人居环境改善;整合项目资金1162.91万元,维护新建14个贫困村通村通组公路50.1公里、入户道路硬化60.9公里;提升改造68处供水管网,累计发放管道61000余米,6896人安全饮水有效解决,着力解决住房改造难、便捷出行难、安全饮水难。(3)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感恩教育,提升27个“三基地一窗口”功能,开展“三下乡”感恩文艺演出活动12场、群众性感恩文化活动30余场,为群众免费放映电影600余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吃讯开展“四好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卫生家庭”等创建评比活动,提升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和帮扶满意度,着力解决素质提升难。(4)实施惠民政策工程。落实“三免一补”,开展助学资助,减免补助各类费用375.78万元;拨付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06.163万元;设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500万元,已使用112.03万元、救助655人次;办...
为进一步落实灾后重建暨扶贫开发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抓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作,我委以生态富民为工作重点,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抓好生态农业工程助增收。重点发展五大农业优势产业和三大特色产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大力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程,确保到2016年建成“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到2017年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果园面积达到60万亩,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19万亩,实现水产品产值达2亿元,牛、羊、奶牛、兔、蛋鸡存栏分别达到14.4万头、24.7万只、0.65万头、335万只、140万只,实现肉牛出栏6.2万头、羊出栏26万只、兔出栏140万只、鸡蛋总产量2.05万吨。到2020年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以上,消除农村贫困户。 二是抓好生态林业工程助增收。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抓好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做大林业生态产业,有效管护1021.39万亩国有林,切实巩固首轮94.27万亩退耕还林成果,确保2017年,林业总产值突破140亿。到2020年,林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农民人均林业收入突破3350元。 三是抓好康养服务业发展工程助增收。加大养老基地建设力度,发挥已建成的100个幸福美丽新村、232个新...
根据《雅安市雨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通知》要求,结合近期区委区政府对创卫工作的相关安排部署,我中心制定完善社区院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细化了工作措施,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根据《雅安市雨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通知》要求,细化了完善社区院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工作,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个人。 二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及向居民耐心细致的讲解,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对双创工作的认识,在帮扶大院内形成了良好的创城活动氛围。 三是重点整治,狠抓落实。根据社区反馈,本周我中心对兴贤街29号大院一处宣传栏进行了整修,同时派出专门工作小组对兴贤街19号大院、29号大院一些角落垃圾进行了清扫,持续保持帮扶大院内环境卫生整洁。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完善社区院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落实专人值守,确保双创工作圆满完成。
抓实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感恩教育,形成合力育人机制;坚持“一校一特”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学校体育艺术“2+1”工程,营造“校校有特色、班班有项目、个个有特长”的教育氛围;构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规范办学行为。 抓实资源配置工程。结合教育扶贫攻坚,加快推进薄改计划、学校标准化建设、轮岗交流等工作,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城乡学校帮扶机制,适度扩大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破解择校难题;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加快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抓实教育惠民工程。贯彻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方针,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健全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制度,健全残疾儿童入学机制;通过“免、补、助、奖、贷”等方式,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各学段的多元化学生资助体系。 抓实教育管理工程。落实教育发展“三个优先”和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完善绩效评价机制;落实“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原则,健全督导监测制度,推进教育...
石棉县抓实“七大工程”夯实生态环境基础 (1)抓实“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林业三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人工造林2.55万公顷,封山育林2.74万公顷,天然林管护18.17万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1.55%。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全国首个大熊猫放归基地,成功放归野生大熊猫“泸欣”和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张想”。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省级绿化模范县。 (2)抓实“城市绿肺”工程。实施街道主要景观、小游园和主题公园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2100000平方米,绿地面积718200平方米,绿地率34.2%,绿化覆盖面积8211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9.1%,公共绿地面积47856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街道主干道绿化率98%,次干道绿化率99%,居住区绿地率35.7%。 (3)抓实“绿色园区”工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石棉中学、县医院、乡镇学校、卫生院等社会服务场所的绿化、美化、亮化打造,全县学校绿地率达33.6%,绿化覆盖率达37.1%;医院绿地率达33.4%,绿化覆盖率达36.7%,达到绿色校园和绿色医院标准。 (4)抓实“农产增收”工程。加快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和以黄果柑、枇杷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初步建成“百里金果长廊”。已建成黄果柑生产基地3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建成枇杷生产基地2万亩、标准化...
(1)实施林地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巩固全县退耕还林10.3万亩成果。加强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小种群野生动物保护和大熊猫走廊带监测等工作。 (2)实施地灾防治工程。加强重点山洪沟治理,治理大冲河、唐家沟等10个山洪沟,建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实施石棉县尾矿隐患综合治理项目,新棉镇、安顺等泥石流治理项目。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排危除险、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以及小流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3)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大水土流失、石漠化综合治理,治理岩溶土地面积30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大岗山、龙头石等大中型水库周边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
4月24日,汉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汉源 县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实施方 案》。明确要求以国家卫生县城复 审为契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动员、全民动手,狠抓城市建设 和管理,全面提高县城整体卫生水 平,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