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五大工程”,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八难”问题
(1)实施致富增收工程。通过“公司+贫困户、专合组织+贫困户”等模式,做强扶贫产业,深化农旅融合,建立高原中藏药、川牛膝、山药、羊肚菌等11个特色产业基地12000余亩,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92家、家庭农场42家,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个,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着力解决稳定增收难。(2)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投入资金818.05万元,实施旧房改造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完成了810户人居环境改善;整合项目资金1162.91万元,维护新建14个贫困村通村通组公路50.1公里、入户道路硬化60.9公里;提升改造68处供水管网,累计发放管道61000余米,6896人安全饮水有效解决,着力解决住房改造难、便捷出行难、安全饮水难。(3)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感恩教育,提升27个“三基地一窗口”功能,开展“三下乡”感恩文艺演出活动12场、群众性感恩文化活动30余场,为群众免费放映电影600余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吃讯开展“四好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卫生家庭”等创建评比活动,提升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和帮扶满意度,着力解决素质提升难。(4)实施惠民政策工程。落实“三免一补”,开展助学资助,减免补助各类费用375.78万元;拨付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06.163万元;设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500万元,已使用112.03万元、救助655人次;办理641名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92.502万元,着力解决子女上学难。落实“先诊疗后结算”、“十免四补助”等医疗扶持政策,为372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基本医保个人缴费55.87万余元;设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500万元,已使用50.59万元、救助2635人次,着力解决看病就医难。(5)实施便民服务工程。以村脱贫攻坚作战室为依托,强化各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等便民服务阵地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广实施“村官代办制”,将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作为村官代办员,当好政策“宣讲员”、民情“收集员”、群众“办事员”;在大溪乡、陇东镇、蜂桶寨乡积极探索“互联网+”村务公开新模式,依托微信平台,建设了“村务公开公众号”,内设基层党建、专题学习、村务公开等板块,设置了留言服务,有效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着力解决公共服务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