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雅安市城区公共停车场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法规共二十三条,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我市通过地方立法方式,填补了公共停车场在“规建管”等环节的空白,推动停车位的总量供给增加,逐步减少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数量,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城区“停车难”成民生问题公共停车场是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重要基础性设施。近年...
3月3日上午,市区城后路市人民医院旁停车楼,工作人员正在指挥司机倒车进停车通道。2月28日,位于市区城后路市人民医院与雨城区第八小学之间一座智能化立体停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处停车楼拥有216个停车位,这一区域的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至此,市区已有2座智能立体停车楼投入使用,共有停车位276个。该停车楼对雨城区第八小学学生家长到学校接孩子或到学校办事停车,进行优惠,10分钟内免费,将首次停车每小时5元,减为每小时2元。目...
雅安市雨城区发展和改革局拟召开文教新城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收费标准听证会。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听证会时间、地点 听证会时间:2022年9月19日上午10:00;地点:草坝镇人民政府会议室。 二、制定价格方案 (一)经营者情况 雅安蜀天新城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法定代表人:彭联伟,注册资本:20000万元,社会信用代码 :91511802MA67UE5H70,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金沙村文教新城前线指挥部,经营范围包括文化...
2024年1月1日,《雅安市城区公共停车场管理若干规定》正式施行,以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这是雅安以专门立法方式,填补公共停车场在‘规建管’等环节的空白。通过增加停车位的供给总量,逐步减少车辆临停造成的交通拥堵。”雅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梅伯鹏说。 截至2023年6月,雅安全市小汽车保有量为23万余辆,而城区可用公共停车位为15万余个,城区“停车难”已成为民生问题。除了数量缺口,雅安公共停车场管理还存在总量...
近日,由城投建工公司承建的汉源县一体式智慧停车楼项目顺利完工,标志着雅安首座“一体式智慧停车楼”正式建成。 汉源县一体式智慧停车楼项目总建筑面积6111.03㎡,地上建筑面积4874.54㎡ ,可提供189个车位,容车数量是平面自走式车库的2倍以上,共有5套搬运系统,每套搬运系统独立工作,可同时存取5辆汽车,单车最快出车时间30秒。项目采用人工智能调度软件系统,可在实现人车分流、保障驾乘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能为驾乘人员提供...
地磁感应器是地面诱导系统的前端装置,它会准确锁定车辆的停留、离开时间,并传输到管理系统后台,轻松获得空余车位数量信息,从而诱导车主停车 我市将加大违停车辆的治理,改变由交警四处奔波拍照、留单的做法,将在市区主要道路、街道安装违停抓拍设备,这些抓拍设备将与诱导系统管理同步实施,目前,初步确定有100个违停抓拍点 连日来,不少小车司机在市区西康路、八一路路边停车时发现,地面上嵌有黑色圆状“家伙”...
今年,我市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立体停车位1000个。本报报道这一消息后,不少市民都在询问:何时才能动工?这一倍受广大市民关注的话题,3月30日下午,随着市区八一路与大众路交叉口雅安日报社旁空地停车楼建设工地开始打围,标志着市区停车楼工程建设进入倒计时。 当日傍晚7时过,记者采访了在打围现场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说,市区内将建设多个停车楼,市区八一路与大众路交叉路口雅安日报社旁空地和雅州廊桥北...
近日,市民王先生在市区某繁华路口停车时,车子的侧窗被敲碎,放在车里的笔记本电脑被偷走。事发后,他找停车场要求赔偿,但停车场只答应赔偿车子的维修费用,而对车内丢失的物品不负责赔偿。 记者了解到,类似事例在生活中很常见,车辆在停车场停放,小至车辆受损或车内物品丢失,大至车辆丢失,已成为一个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车主和停车场也常因此发生纠纷。 车主、停车场各持己见 停车期间车内物品丢失,责任该由...
雅安日报讯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曹长江5月13日说,城区交通拥挤状况是目前市民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公安交警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方便市民出行。 曹长江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当日召开的规范执法监督员座谈会上说,解决停车难问题,公安交警部门要与城市建设、管理等相关部门协调,合理规划车位,利用好社会资源,解决停车点,以缓解雅安城区的交通拥堵。 他说,还必须加强管理,解决车辆乱停...
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新址——市区人民路原法官培训中心大楼外的路面改造已经完成,老百姓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不用再为停车难问题烦恼了。据介绍,针对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大楼外停车难问题,经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规划和建设局等部门协调,对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大楼外的路面进行改造,增加停车位,以方便老百姓到中心办事。图为3月5日,在施工人员正在加紧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记者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