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我市举办的“品牌战略与实施”培训会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茶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所所长林治为我市茶人带来了精彩的一课。林治认为,打造雅安茶叶品牌有八个链条:品牌取名——产品支持——合理包装——个性灵魂——宣传推广——活动营销——终端建设——经营管理。培训中,他主讲的“茶品牌的策划与实施”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也引发了众多参训茶企代表的思考。 雅安茶处于全国...
雅安日报讯 近日,记者从雨城区凤鸣乡获悉,由熊猫茶(Panda tea)创始人安琰石策划,凤鸣乡政府、山雅茶业等共同参与主办的“雅女采茶选美熊猫茶仙暨熊猫茶道环保志愿者春游熊猫茶山摄影大赛”将于3月17日(周六)下午1∶30准时开始。 据了解,此次活动主要为传统手工采茶、各雅女代表队现场PK采茶技艺。 据悉,参与此次摄影大赛评选的作品,需注明单位代表队名称、作者姓名及联系方式。 记者 胡志煜
本报讯昨(21)日,笔者到蒙顶山看见正在打造的“世界第一大茶壶”,基础工程部分已初具雏形,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据了解,除世界“第一大茶壶”的细部修饰和栽植绿化外,主体工程将于7月31日前完工。“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打造‘世界第一大茶壶’,既增加了蒙顶山一个非常壮观而极具茶文化厚重历史底蕴的旅游景点,又丰富了蒙顶山茶文化的内涵。”蒙顶山旅游开发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建成后的“世界第一大茶壶”,直径...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1月23日,“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评选终于尘埃落定,排在榜首的是著名书法家、作家、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马识途。消息一出,让蒙顶山茶的文化界人士激动不已。原因是,现在“蒙顶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上的文字,就是马识途所题。名山区茶业协会副秘书长钟国林介绍,马识途与蒙顶山茶的第一次结缘,是在1984年。“当年名山正在着手打造蒙顶山景区,大概在3月,由文化局和旅游局出面,邀请了省内一批知名的作家...
今年4月,李国林从雨城区农业局退休了。退休前,他是雨城区唯一一位茶叶推广研究员,从茶园管理到茶叶加工,他都有深入的研究。退休后,许多茶厂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如今的他已经出任某茶厂的高级顾问,依然没有离开相伴30年的茶。 最关键的三年: 对藏茶的感情在摸索中加深 李国林称,组建雅安市茶厂的三年,是他人生最为关键的三年。 1984年初,李国林从西藏归来不久,一个艰巨的任务交到了他手上——组建雅安市茶...
本报讯11月24日,在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双选会上,首次出现了我市一些茶企业的身影,他们也乘此机会忙着招揽人才。 上午10点,记者在双选会现场看见,我市有五六家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都坐在了招聘席上,等着学生前去投简历,有的负责人正在和前来找工作的学生洽谈。招聘栏上,普遍写着需要茶学、营销方向的人才。 几家茶企业中,还有刚刚成立的茶业集团公司。某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打算找一个素质全面的人才去当自己的助...
1940年,喜马拉雅山南麓不远处的印茶产地大吉岭和印度商城伦堡几乎同时开办了两家茶号。这两家茶号的老板,一个是英国茶商邦卡巴,另一个是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有密切关系的印茶大茶商西日让。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利用产于大吉岭的廉价印度茶叶防制雅安藏茶向西藏销售。 大吉岭是靠近喜马拉雅山麓的一个印度小镇,以出产廉价的印茶而闻名。伦堡是中国西藏侨民在印度的聚居区,也是英国进入西藏的桥头堡。再走80公里就到达...
雅安日报讯 为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潜力,名山县双河乡骑龙村大胆探索,依据该村土地、气候特点,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发展“茶套梨”种植模式。现已成片种植700亩,投产500亩,“茶套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绿芽树下发,梨儿绿中结”,这一独特风景,正是源于骑龙村“茶套梨”新型种植模式的成功实践。在当地老百姓眼中,“茶套梨”种植模式有三个优点:一是在茶叶不减收的情况下,精心管理的...
截至8月底,名山县茶叶产量为3245万公斤,产值达7.6亿元,其中名优茶1022万公斤,产值达5.1亿元,大宗茶1883万公斤,产值达2.4亿元,粗茶340万公斤,产值为0.1亿元。(审签领导:李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