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四川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区167个,涵盖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等多个类型,总面积达725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近15%,近90%在川有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这是3月30日,记者从在都江堰举行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会议暨自然保护区建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获悉的。 会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保护区建设管理要树立“大保护”思路,逐步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的保护工作...
6月9日,湖北西部与重庆东部毗邻的7个自然保护地签署协议,成立自然保护地联盟,在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打击犯罪、科学研究等方面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区域性保护地互动融合、协同共建的工作机制,促进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神农架国家公园与鄂西渝东多个省级以上保护区同处大巴山脉东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三峡库区天然绿色屏障,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其山区生...
为了进一步了解蜂桶寨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尾虹雉的分布、数量与现状、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生态特征等的相关信息,以及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保护管理能力,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WF)合作,于近日启动了绿尾虹雉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为期两个月,分四个片区,各片区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进行调查,每条样线设置一个样方。(审签领导:佐琳)
开展科学研究和对外合作交流是保护区发展的命脉,蜂桶寨保护区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了保护区内野外大熊猫种群的调查、大熊猫的DNA鉴定、大熊猫蛔虫病流行病学的监测以及小型兽类的调查研究。1991年以来,与美国、加拿大、瑞士、德国等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绿尾虹雉繁殖的科研项目,十几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集了大量的绿尾虹雉繁殖行为的图像资料和文字资料。逐...
雅安日报讯 为进一步推进石棉县自然保护区工作上档升级,近日,石棉县人大常委会对公益海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调研。 在对公益海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走访查看后,调研组一致认为,石棉县建立两个保护区后,在生态恢复、动物保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专业管理人员不够、保护区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指出,各级各部门要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
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古称邛山、崃山、邛崃山,诸葛丞相南征时曾驻军于此,故又称“相公岭”、“大相岭”。海拔高度2000—3481米,冰雪期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长5个月,形成“相岭积雪”传统景观。茶马古道蜿蜒盘旋,京昆高速穿越群山,有观景平台可观亚洲第二高桥“腊八斤大桥”。这里群峰叠翠、水系发达、植被优良,春之绿、夏之凉、秋之爽、冬之雪,四季分明。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大熊猫,野牛、苏门羚、角鸡、锦鸡、山猴随处可见...
11月14日——16日,国家林业局“中国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使用研究”项目调研组到蜂桶寨自然保护区调研。 调研组通过资料收集、调查问卷等形式,对保护区建设情况、保护资金投入、使用及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未来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和使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