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新闻发布会】解读:《雅安市贯彻〈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方案》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5-14 11:24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贯彻〈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年5月8日(星期四)10:00,雅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将在原市委党校二楼会议室组织召开雅安市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措施政策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政策出台有关情况,并和相关市级部门负责同志一起答记者问。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润秋介绍政策出台有关情况。

4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高效贯彻,在省21条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结合雅安实际,新增11条市级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主要有注重政策衔接与延续、强化惠企导向、发挥政策协同合力三个特点。

《政策措施》包括21条省级政策措施,11条市级政策措施。11条市级政策中,7条为结合实际优化并降低奖补门槛政策措施,4条为新增政策措施。

结合实际优化7条市级政策措施为:

1.发放“蜀里安逸·雅至生活”消费券。

2.实施演艺赛事活动激励。

3.实施重大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激励。

4.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激励。

5.实施建筑业企业生产规模增长激励。

6.实施商贸企业经营增长激励。

7.实施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激励。     

4条新增市级政策措施为:

1.实施制造业企业生产增长激励。

2.支持建筑业企业资质晋升。

3.实施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补贴。

4.实施生猪能繁母猪存栏激励。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机关党委书记张恩智发布解读市级工业类政策。

1.对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新建成投产且新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择优按照核定项目设备(含软件)投资的5%给予激励,单个项目最高200万元。获得省级及以上资金激励项目不再叠加享受市级政策。

2.对2025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工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7,500万元(含)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按照其工业产值同比增量部分的1.5‰,给予最高150万元资金激励。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威发布解读市级建筑业类政策。 

1.对2025年度,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25%、25%以上,且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首次达到10亿元(含)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激励;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25%、25%以上,且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首次达到5亿元(含)及以上,低于10亿元(不含)的建筑业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激励。

2.对2025年度晋升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晋升监理甲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分别按照30万元、1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激励。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颀发布解读市级服务业类政策。

1.发放“蜀里安逸·美好生活”消费券。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结合重要节假日和重点消费促进活动,同步发放餐饮、零售消费券等,充分挖掘消费潜力,推动雅安特色产业发展。

2.实施商贸企业经营增长激励。对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2024年经营规模10亿元以上、经营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15%以上的批发企业,市级财政给予20万元激励;年经营规模1亿元以上、经营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的商贸零售企业,市级财政给予10万元激励;年经营规模2,000万元以上、经营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10%以上的餐饮企业,市级财政给予6万元激励;通过互联网实现年经营规模500万元以上,且经营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的电商企业,市级财政给予2万元激励。

3.实施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激励。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鼓励商圈、商业综合体、连锁企业、商业街区、商品交易市场等转型升级,市级财政对采取自营、联营方式统一核算并首次达到规模的运营企业,按照销售额(营业收入)分档给予激励。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5,000万元给予20万元激励,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1亿元给予30万元激励,1亿元以上给予50万元激励。

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李敏发布解读市级农业类政策。

1.实施生猪能繁母猪存栏激励。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确保2025年我市生猪生产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根据统计部门核定的2025年第4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数,完成能繁母猪存栏目标任务的县(区),按照同比2024年4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数的增量给予300元/头的激励资金,用于支持生猪产业发展。

2.对2025年12月31日前创建的肉牛(含牦牛)部级标准化养殖场,省级标准化养殖场分别按20万元/个、10万元/个进行补贴。对2025年12月31日前新建或改扩建投产的规模化养牛场,按200元/平方米提供一次性建设补贴。

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献文发布解读市级文体旅行业政策。 

1.实施演艺赛事活动激励。对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在雅举办营业性演艺项目,年售票达5万人次、10万人次的,分别给予项目实施企业一次性奖补50万元、80万元;在雅举办由国家级、省级体育主管部门主办的赛事活动,按照赛事总投入30%的比例给予承办单位补助。其中,国家级赛事活动最高不超过70万元,省级赛事活动最高不超过30万元(一个赛事活动有多家承办单位的联合申报)。

2.实施重大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激励。对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引进在雅举办全国性、全省性重大文旅消费促进活动的承办单位,市级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补。

记者:请问“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激励”条款中市级政策条款与省级政策条款的具体差异在哪里?兑现流程是什么?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省级竣工投产激励政策针对纳入省重点工业项目名单可享受最高1000万元激励,我市未纳入省重点工业项目名单的企业无法享受该项省级政策激励。为进一步激励工业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周期,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我市针对未纳入省重点工业项目加快竣工投产给予最高200万元激励。针对获得省级及以上资金支持的同一项目不再叠加享受市级政策。

申报企业需依法登记注册、依法纳税、依法经营,遵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期间及竣工投产后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

激励资金采取项目法进行支持。一是下发基础名单。2025年5月30日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下发各县(区)有望符合该项激励政策的项目名单。二是提交申报资料。2025年10月,市经信局将发布申报通知,企业按照申报要求编制申报书报县(区)经信部门初审后报送市经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专家对申报资料进行评审。评审后商市财政局拟定资金分配建议方案,按程序送审后,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下达资金,市财政局按程序将资金拨付至所属县(区),由县(区)配套资金后兑现至企业。

我们将切实做好工业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工作,全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用能、融资等方面诉求,指导企业申报上级项目资金,确保全市工业项目最大限度获得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记者: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引擎。本次新出台的政策涉及建筑业企业产值提升以及建筑企业资质晋升两个方面,请问我市对此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打算是什么?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扶持我市建筑企业发展壮大,是雅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重要工作职责。为提升建筑业企业产值,帮扶建筑企业资质晋升,全市住建系统一是积极培育企业升规入库。建立“小升规”培育库,调动企业入库积极性,推动企业升级入库,增加在库企业数量。二是全力帮扶企业晋升资质。对全市资质以上企业实现全覆盖摸排,定期分析研判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落实专人对企业资质晋升进行精准指导。三是着力提高本地产值落地率。支持引导本地建筑业骨干企业与央企、国企开展深度合作,促成建安投资转化。 

近年来,全市新晋升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6家,新增入库企业78家,在库建筑业企业数已达173家,其中一、二、三级资质企业分别为12家、158家、3家。一、二级资质企业同比增幅分别为20%、66.3%。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48亿元,增速21.1%,比全省平均增速7.1%高14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4位。

下一步,结合政策出台,市住建局将继续以建筑业企业培育入库、建安投资转化、在库企业增产、贡献产值企业覆盖率、统计质量提升“4+1”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对我市建筑业骨干企业的培育力度,多措并举扶持培育壮大企业,同时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鼓励市内企业与国企、央企开展深度合作,帮扶企业承建更多项目,提升建筑业产值总量。此外,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压紧压实县(区)责任,做好在库企业承建项目服务保障,努力提升项目产值贡献量。

政策的出台必将进一步带动全市所有建筑企业的比拼热情,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产值,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我们了解到,今年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请问雅安在贯彻落实提振消费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商务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振消费工作,作了相应贯彻落实安排,结合商务领域职责,我们今年重点有以下四项举措:

一是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目前,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申请5.5万单,补贴消费者4580万元,带动消费超3.53亿元。我们继续加力实施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注重“提振消费、带动产业、惠民便民”,加大政策宣传,优化补贴发放流程,加快审核和资金兑付,全过程、全覆盖做好审计监督。我们预计全年完成消费品以旧换新8万台,补贴消费者上亿元,直接拉动消费金额超6亿元。

二是大力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持续培育“蜀里安逸·雅至生活”品牌,围绕“春赏繁花、夏沐清凉、秋观红叶、冬嬉冰雪”四季主题举办消费促进活动,市县联动全年累计投入促消费资金预计达到3000万元以上,带动消费超5亿元。同时,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开展“雅货进蓉”“雅货进渝”,支持企业参加第四届国际熊猫消费节、“天府精品”消费月等活动,推动全市农特产品和“雅字号”品牌走出去。

三是提质打造消费新场景。贯彻落实《四川省“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五年培育方案(2023-2027年)》要求,今年新增培育省级“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项目1个,累计达到5个。深入推进城市商圈、高品质步行街等示范试点改造提升建设,鼓励开展数字化、智慧化赋能,提档升级“夜经济”,评定市级示范步行街2条。支持老字号品牌守正创新,推动老字号进商圈、进景区、进展会等。

四是培育优化升级电商新业态。打造“直播+”产业带,培育本土电商IP矩阵,一体推动电商育品、比品、选品、卖品,打造数字消费新场景。依托川藏农产品交易中心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持续推动蒙顶山茶、汉源果蔬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销售,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上行。加快培育农村电商指导员和农村主播人才队伍,新增本土带货达人15名,力争全市网络零售额增长8%,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直播零售额突破2亿元。

记者:文化旅游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请问市级文旅激励政策的支持领域有哪些方面,下一步在政策落地落实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每年统筹安排市本级资金近亿元,用于保障和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了《雅安市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激励政策(试行)》《大力推进旅游业主引擎发展的支持政策》《大力推动文旅兴市的实施意见》,主要用于天府文旅品牌打造、A级旅游景区创建、旅游住宿业上档升级、旅游产品开发推广、旅行社团队消费、文艺精品创作和文旅新业态发展等方面的奖补支持。对符合奖补政策条件的,按照达到即申报兑付的原则及时兑现,截至目前,已累计兑付102个奖补项目,兑现资金达2734.9万元。 在

下一步政策落地落实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切实发挥好政策撬动效应为核心,突出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突出简申快批、直达快享,突出问题导向、政策找人,全面提升政策兑现效率,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优化配套政策。聚焦文旅产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机遇和新挑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我们还将配套优化对旅行社团队游、入境游、研学游和宣传营销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降低政策门槛,不断释放政策活力。

二是强化政策宣传解读。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政策宣传解读,通过线上+线下、编印“一图读懂”等多种政策解读方式,确保企业第一时间知晓熟悉政策内容。同时,及时梳理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总结政策落实中的成果成效、问题短板,在下一阶段政策兑现中不断改进。

三是扎实做好兑付保障。优化政策实施细则,根据政策支持对象和标准,梳理形成重点企业培育库和重点项目库,建立工作台账,设立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对每月进度实行动态管理,做政策快递员,把政策送上门。同时,不断健全完善政策落实反馈机制,科学评估政策效能,切实帮助和激励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抢抓政策机遇,把政策落实和文旅促消有机结合起来,聚力做好文旅大会“后半篇文章”,高标准实施文旅四季促消费行动,全力做强周末经济、假日经济,做火城市游、乡村游,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提振经济,以文旅振兴促进三次产业消费升级,为全市消费市场提振回暖贡献文旅力量。

记者:这次省、市级出台的政策持续在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补助和能繁母猪存栏激励,请问,出台这些政策措施,对促进产业有什么作用?

市农业农村局:畜牧业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占有重要比重,在稳产保供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前期政策引导,2025年一季度我市生猪出栏33.95万头同比增加0.28%,高于我省平均增长水平,牛出栏1.76万头,同比增长3.4%,实现产业回暖。

本次激励政策聚焦在肉牛(含牦牛)和能繁母猪方面,主要基于立足产业现状,前期政策成效显著,但标准化养殖水平、抗风险能力仍需提升。后续仍要紧扣发展规模养殖,引导产能优化,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强化生猪基础产能储备等关键点发力。进一步落实“菜篮子”稳产保供要求,通过财政杠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构建“规模养殖+农户增收”协同发展格局。

今年我市将继续延用对全市范围内从事肉牛(含牦牛)能繁母牛养殖的规模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的激励政策,对同比2024年4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数有增量的县(区)和完成2025年能繁母猪存栏目标任务的县(区)给予奖补。 实施肉牛稳产提质激励政策能够实现以下多重效益:首先,能够有效调动养殖主体积极性,提升存栏量,保障产能供给;其次,有助于缓解养殖户资金压力,降低养殖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收益;再次,可以引导养殖主体向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转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策的落实将显著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最终实现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

能繁母猪作为生猪产能的“芯片”,其存栏规模直接决定仔猪供给能力,是产能调控的“风向标”。通过实施动态监测,可提前预警产能波动,为产业调控提供参考。通过“新增能繁母猪存栏激励”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调节生猪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一方面夯实产业基础,稳定基础产能;另一方面加速增量转化,为后续扩繁育肥奠定优质种源基础。政策采取“补栏激励+能繁补贴”双轮驱动模式,既能避免市场剧烈震荡,又能引导养殖户科学补栏、有序出栏,从而带动生猪出栏量整体提升。实施后,将形成“稳种源—扩产能—增效益”的良性循环,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