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锚定“数据 产业”双关键,资金流信息平台赋能地方实体经济发展

来源:人行雅安市分行  |   发布时间:2025-10-22 13:22:13  |   访问次数:

“以前缺抵押物,贷款屡屡碰壁。现在靠资金流信息平台的流水数据,5天就拿到60万纯信用贷款,终于得以扩建茶叶加工生产线!”雅安某小微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这正是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在雅安落地见效的缩影。

202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开展运用资金流信息平台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专项行动,锚定“数据资产化、融资便捷化、服务精准化”核心方向,畅通“信用—信贷”转化堵点,为地方实体经济注入强劲金融动能。截至9月末,辖内通过资金流信息平台查询信息1163笔,促成贷款476户、金额59.2亿元,贷款发放户数和金额稳居全省前列。

数据资产化:激活“沉睡流水”,打造融资“信用凭证”

“我们从机制、渠道、场景三端发力,将企业沉淀的资金流数据转化为‘信用资产’,靶向破解中小微企业‘征信数据不足’痛点。”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制层面,构建“央行主导、政府搭台、企业参与”三级联动机制,与5个县(区)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动“雅安科创通”接入成都科创通数据库,同时加载资金流信息平台、企业动产融资统一公示系统、天府信用通平台等链接,打破跨区域、平台数据壁垒。渠道层面,联合雅安市科学技术局、经济和信息化局、文旅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召开对接会,向100余家企业解读资金流信息平台“数据增信”优势。应用层面,指导银行机构将资金流信息平台数据融入信贷审批,不仅可调取企业最长36个月资金流信用信息,同时甄别虚增流水、判断经营稳定性,提高风险审查效率。截至9月末,156户“信用白户”通过平台获得首贷7.9亿元。

融资便捷化: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以前办贷款要跑3家银行打流水,数据过期还要重打。现在线上授权10分钟,银行就能拿到真实流水,审批时间缩短一半,且70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仅3.1%,真的省钱又省时。”芦山某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的反馈,道出了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心声。

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从流程优化、产品创新双维度减负提速。流程上,搭建线上闭环,企业可自主完成账户授权与撤销,解决“多跑腿、数据过期”问题。产品上,推动资金流信息平台与“首惠快贷”“农业龙头贷”“科创贷”等融合,支持企业凭稳定资金流申请临时提额,精准匹配小额、高频的经营资金需求。雅安某科创企业运用资金流信息平台,依靠与高校的技术合作回款、政府科创补贴到账等稳定流水,获得500万元“科创贷”,解决了技术攻关燃眉之急。

服务精准化:锚定产业需求,构建金融服务“强体系”

建行雅安市分行针对一家成立不足2年、“边建边产”且无复合银行要求押品的新能源科技企业,突破传统融资产品不适配的限制,依托资金流信息平台整合企业账户资金动态、交易集中度、交易稳定性等指标,构建立体信用画像,以平台数据替代纸质流水,仅2个工作日完成审核,发放300万元信用贷款。

为让资金流信息平台精准适配雅安产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创新“北京话+雅安话”工作法,将央行政策与地方产业深度结合,推动金融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适配”,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文旅融合、特色农业等领域金融支持。截至8月末,雅安市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7%。一方面,印发《运用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专项行动的通知》《科技金融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强化与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联动,推出“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绿色金融”等创新模式,构建“信用信息共享—分行业融资需求对接—政策工具支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首期梳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需求对接名单153个。另一方面,建立“半月报+月度督导+季度评价”三级机制,动态掌握产业信贷进度,对数据滞后、适配不足的银行机构,开展针对性督导。此外,明确“三个走在前面”目标,要求已接入机构需在产品、查询、融资上领先,未接入机构需在启动、建设、应用上提速,持续提升资金流信息平台服务效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运用资金流信息平台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数据赋信+产业适配’,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