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文化 源远流长
来源:雅安日报 | 发布时间:2024-02-22 13:52:59 | 访问次数:
中华文化绵延千年,诚信是一条贯穿始终的内在红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能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古往今来,关于诚信的正反面故事数不胜数。让我们从中国历史上商鞅立木取信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两个故事来感受诚信。
商鞅立木取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这件事说明了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这就是失信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用”非常重要。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