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发布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来源:信用四川 | 发布时间:2025-05-08 07:37:18 | 访问次数: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按照企业从设立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分5个部分展示2024年全国层面营商环境各领域进展成效。其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支撑之一,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方面,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47个部门和31个省(区、市)实现互联互通,汇聚1.85亿户经营主体的802亿条信用信息,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信用信息归集完整率、合规率和及时率均达到较高水平。相关信用信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集中对外公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窗口作用。同时,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面上线适应公司法的新功能,新增公司解散公示、强制注销公告等,调整了减少注册资本公告,更好地服务各类企业。
信用场景拓展更加便企惠民。全面深入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在医疗、托育、养老、家政、旅游、购物、出行等重点领域实施“信易+”工程,推进信用便企惠民。依法运用失信惩戒,加大失信成本,促使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2024年,“信用中国”网站修复信用信息45万条,14.3万余家企业退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涉企监管执法方式不断创新。全面实现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在双随机监管中的常态化运用,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抽查企业452.6万户,全系统双随机抽查问题发现率平均达25.08%,较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前提高13个百分点,使监管更加精准有效。
融资信用服务的强化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系统)已覆盖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大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2024年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企业信用报告查询63.6亿次和2.1亿次。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5600多万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资金流信用信息档案,实现8000多万个结算账户级资金流信用信息跨机构实时调用,具备对外提供1.6亿份资金流信用信息产品的服务能力,有力支持信贷资金精准直达。建立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深入推进“信易贷”,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此外,健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三层组织体系,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增信支持。
《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积极进展。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的完善、惠民信用场景的拓展、信用监管效能的提升以及融资信用服务的强化,都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营商环境不断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迈进,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