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记忆 “矿区”今朝变景区 石棉县全力打造川矿记忆陈列馆和文化公园
市民在石棉川矿记忆文化公园游玩
1485矿区、拉矿车、矿山小火车……广场上,处处可见当年川矿人生产劳动的场景。
矿工衣物、奖章、文件……陈列馆内,时时可以追忆当年川矿人奋斗历程。
这里,是位于石棉县新棉镇广元堡社区的石棉川矿记忆文化公园和石棉县川矿记忆陈列馆。
这也是我市第一个以工业为主题的历史陈列馆和文化公园。
“这里承载着川矿人的记忆!”今年87岁的汤君礼,是川矿退休职工,他常和工友一起走进陈列馆内,重温川矿历史。
川矿,乃是四川石棉矿的简称。四川石棉矿建矿于1950年,是全国八大石棉矿之一,累计上缴利税14.3亿元,鼎盛时期,向国外出口石棉占全国87.45%,而四川石棉矿也伴随共和国,走过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四川石棉矿,见证了新中国工业白手起家、艰难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工业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不怕牺牲、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奋力开拓”的精神遗产。
如今,石棉县广元堡社区,还一直保留着川矿当年用过的几幢建筑。
为留住川矿记忆,传承和发扬川矿精神,石棉县以建设国家石棉矿公园为目标,将川矿历史文化保护和展示,纳入县城建设总体规划,投入资金2300万元,打造“川矿记忆”文化公园和川矿记忆陈列馆。
据石棉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介绍,今年5月,打造后的石棉川矿记忆文化公园和石棉县川矿记忆陈列馆,已正式与公众见面。
走进陈列馆内,有运用现代化声、光、电技术展示的“川矿一天”,馆内还陈列了系铁丝的大头皮鞋,经典的瓷杯、瓷盆,开采工具锄头、铁锹等历史物品。从而让游客感受到历史厚重,以及川矿人那段艰苦创业史和光荣史,留住川矿工业的记忆……在围绕着陈列馆而建的川矿记忆文化公园里,众多体现川矿记忆的机器,更让参观者感受着那段岁月。川矿历史,给我们展现出了一条几度沉浮、几度辉煌的美丽曲线,它的辉煌过去,更是国家西部开发的有力见证。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但我们该珍爱、铭记川矿岁月,留住川矿记忆。”汤君礼等五位老人,现在还成为了陈列馆名誉馆长。他说,川矿虽随着石棉矿资源枯竭和国家经济政策调整,融入了地方发展,名字也消失了,但川矿人遗留下的“不怕牺牲、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奋力开拓”的精神遗产,却依然鞭策他们在建设美丽家园的道路上,策马扬鞭、勇往直前。
目前,石棉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已在陈列馆配备专职解说员,每天接待前来参观的客人。 除此以外,石棉县启动了川矿记忆文化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与此同时,石棉县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发布信息2000余条,扩大宣传范围。
现在,石棉县川矿记忆陈列馆和石棉川矿记忆文化公园,已成为众人了解川矿历史,传承川矿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每日都有学者、游客前来参观。值得一提是,今年6月,“2018四川饭店餐饮业职业技能大赛石棉赛区暨2018石棉‘田湾河·草科温泉杯’特色风味美食评比活动,也在川矿记忆文化公园里举行,活动吸引了5000余人到此参观,提升了景区人气,扩大了影响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这里已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相关链接:
四川石棉矿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工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急需石棉等工矿产品。1950年10月,西康省为支援国家建设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利用省内越西县储藏有大量石棉矿的优势,组建西康省越西县石棉矿矿务处,揭开国有开采石棉矿的序幕。
为加大石棉矿开发利用力度,1951年3月,西康省筹建石棉县,将西康省越西县石棉矿矿务处,更名为西康省人民政府工业厅石棉县石棉矿,次年5月9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批准命名成立石棉县。195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2军184师和185师、雅安军分区、各县警卫团和基干团(部分)共2329名指战员,集体转业到西康省人民政府工业厅石棉县石棉矿,该矿更名为西康省石棉矿。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并入四川省,西康省石棉矿更名为四川省国营石棉矿。1962年1月,四川省国营石棉矿收归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管理,更名为四川石棉矿。1974年7月,四川石棉矿由国家建委建筑材料工业局下放到四川省建材局,更名为四川省石棉矿。1985年3月,石棉矿资源开始出现枯竭,石棉替代品出现,生产陷入困境,四川省石棉矿隶属关系,由四川省建材局下放到雅安地区。2006年,举步维艰的四川石棉矿转型改制后融入地方,成为石棉县属企业,与石棉县一道和谐发展,踏上新征程。
四川石棉矿随着石棉矿资源枯竭和响应国家改革号召,融入地方发展,其五十余载辉煌岁月展现出的曲折和壮美,见证了新中国工业艰难发展的历程,肩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工业强国的梦想,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才能真正带领人民实现工业强国。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与石棉人民共同铸就了川矿历史,更谱写了“不怕牺牲、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奋力开拓”的川矿精神,这将鞭策我们在建设新石棉的道路上,策马扬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