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万间 “安”居乐业 确保质量安全 加快推进城乡居民住房重建

来源:
2014-04-20 09:23
浏览:
收藏 打印

  四月的空气里,闪耀着花儿的笑脸;四月的蓝天下,摇曳着柳树的柔姿;四月的阳光中,洋溢着雅安人的甜蜜。

  从帐篷到板房,从过渡房到永久性住房,一批受灾群众搬进了重建后的新家。

  “新家园”,这朴素而温情的三个字,对于劫后余生的群众来说,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庇护心灵的安居之所。

  让居者有其屋,就是集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加快推进。

  安居

  住房重建首位实施

  安居,是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起点。

  震后第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每个受灾群众“都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一顶顶蓝色的帐篷和蓝白相间的板房,在震后的雅安一排排展开。废墟上炊烟袅袅,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重新建起了暂时的家。

  把群众重建家园的急切愿望扛在肩上,城乡住房重建作为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在雅安首位实施、统筹推进。

  坚持科学规划、安全选址这一重建原则,住房重建的选址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避开行洪通道。严格落实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和工程质量标准,确保重建后的房屋“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我市鼓励开展建筑抗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科学技术研究,符合本地实际的轻钢结构、木结构等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在各地得以推广应用。

  地方党委、政府在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组织协调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城乡住房新建和维修加固补助资金及时兑现到群众手中,农村住房重建贷款担保基金、贷款贴息和优惠利率等政策快速落实;建材价格得到严格管控,一批批军车运来的机砖,解了灾区的燃眉之急。我市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和农村建筑方面的“田秀才”、“土专家”,德阳、南充、泸州、自贡、攀枝花、绵阳等地的援建干部,在重建现场倾力指导……

  住房重建优先加快推进,凭着这样的干劲,在震后第一个春节前,全市“三孤”人员、五保户等625户特困群众,全部搬进由政府“兜底”建设的保障房,节日过得温暖而欢乐。

  乐业

  增强群众增收能力

  解决受灾群众的长远生计,这是城乡住房重建的重要任务。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增强农民增收能力,是各地在推进住房重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全市232个新村聚居点,同步规划和建设防灾避灾场地设施,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同步规划和发展推进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产村相融同步发展,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各县(区)结合自然生态、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基础等实际,因地制宜规划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优势产业并落实到位。飞仙村、紫石关村等35个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将通过整体推进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建设,让群众住进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到2015年,每个幸福美丽新村将打造1至2个主导产业,实现重建新村的种植业或养殖业实现连片、规模、特色发展,一二三产业互动相融,主导产业能够支撑农户持续稳定增收,重建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本县(区)前列。

  依托雅安优势农业资源、灾后重建、幸福新村建设,加快与现代农业的融合,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田园变公园,大力发展以农业观光、农园体验、民俗休闲、乡村度假、老年康养、农场认种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在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探索新的途径和方式。

  数字

  城乡住房重建总规实施项目8个,估算总投资281.3亿元,项目全部开工。

  全市农房维修加固工作已于去年底全面完成,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已100%开工,到4月20日,完工82555套,占92.8%。

  全市80771户农房重建已开工97%,到4月20日,完工46859户,占58%。

  到4月20日,33696套城镇住房重建累计开工19439套、占57.7%,完工1299套,占3.9%。

  232个新村聚居点已全部开工,完工8个。

  今年我市力争建成35个幸福美丽新村。到2015年,要为每个幸福美丽新村打造1至2个主导产业,让新村聚居点农民人均收入达10000元以上。

  故事

  事例一:新房慢慢“长高”

  16日,暖暖的阳光,照在芦山县龙门乡隆兴村聚居点。56岁的骆奇兵站在工地上,眯着眼睛注视着已开始外墙装饰的新房子。

  地震后在帐篷里居住的日子仍历历在目,一家人动手搭建过渡房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可如今的生活已经是另一番模样,常年在外打工的骆奇兵不再外出,而是和妻子张玉莲留在本地的工地上务工,每天从早要忙到晚上才能回到家。

  去年10月,聚居点正式开工建设,骆奇兵在本乡的各个施工工地上做泥工活。

  去年年底,新房的第一层主体完工,家里的过渡房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裹”上了一层“外衣”,确保了温暖过冬。

  到今年4月,新房慢慢“长高”了,4月20日前,聚居点的部分新房将竣工交房……

  “马上就要搬新家,过渡房也要拆了,时间过得真快。”震后一个月,骆奇兵一家从帐篷里搬进过渡房,一直居住到现在。

  事例二:呈现一幅乡村田园美景图

  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的新村聚居点规划安置47户,全部建设成轻钢结构的房屋,可安置受灾群众172人。

  “这是我们自己选的。”烟溪口村自建委主任冯成说,依据可持续设计理念,以轻钢结构为房屋主体,既满足了房屋的抗震和使用性能,又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房屋重量。

  新家园正在建设,新希望正在升起。聚居点除了规划安置农户,还建设有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当地将产业恢复发展作为整个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乡村度假旅游风貌建设为主,重点发展有机茶叶、有机蔬菜、有机粮食等农特产品和林木产业。

  “建成后的新村配套产业建设,将带动我们这里的经济发展,增加大家的收入。”冯成说,“到时候,这里将呈现一幅乡村田园美景图。”

  权威观点

  三步走确保重建房屋质量

  住房重建中,我市鼓励推广应用符合本地实际的抗震技术,从政府为芦山县213户无能力建房的困难群众“兜底”建设的轻钢房,到宝兴县大溪乡烟溪村、雨城区上里镇箭杆林村和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部分群众的重建项目,壹基金给予了大力支持,也初步探索出基金会参与灾后重建中抗震农房的建设模式。

  “这次地震之后,无论是当地党委政府、普通群众,还是社会各界人士,在住房重建中抗震设防意识和重建技能都有提高。”在壹基金助理项目官员郭云哲看来,让不少群众再一次意识到住房质量的重要性,“住房重建,特别是自建房的重建,受灾群众自己参与其中,我相信他们会对自己的房子负责。”

  对于我市在住房重建中坚持科学重建,实施“三避让”(即避开地震活动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避开行洪通道满足防洪标准)的原则,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雅安的技术负责人朱世明认为,这很有必要。

  去年7月,筑福国际在与市住建局的合作中,参与了芦山两期技术工匠的培训,当时有近190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这让朱世明深深感受到,两次地震的发生,芦山当地群众渴望重建后的房屋建设要有抗震设防的设施,“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雅安有不少群众都在外地从事过建筑行业,有着在正规工地上工作的经验,经过培训,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比如说箍筋要符合标准、房屋要有构造图等等。”

  朱世明认为,雅安应继续加大对住房重建的监管力度。“简单来说,确保房屋重建后的质量,应该分三步走:开工前严格把关参建单位的资质,建设过程中对原材料、工序的监管,项目完成后的验收,每一步的工序都要符合标准,才能达到抗震设防的要求。”

  采访手记

  家家有房住户户能乐业

  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组村民白崇生家的新房已经建好了。他在新年前写下一副“党恩重于天地”的对联。可曾知道,59岁的他,曾在家园倾覆那一刻,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在天全县仁义乡岩峰村的过渡安置房内,村民梁仕英小心珍藏着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可曾知道,这是她在地震后绣制的,她想在搬进新家时将它挂在墙上。

  受灾群众渴望早日住进温暖、安全的新家园。把住房重建这一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放在优先位置,就是集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震后第65天就启动重建的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新村,成为住房重建的先行者。

  收起昨日的悲怆,承载着受灾群众未来希望的房屋正拔地而起;擦去昨日的眼泪,装载着受灾群众致富梦想的产业规划已提早谋划。

  加快建设新家园,期待三年城乡住房恢复重建完成之时,受灾群众住上安全、经济、适用住房,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能乐业的重建目标。

  记者张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