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前主体工程完工 人居环境优美 公共设施齐备 为黎明新村点“赞”

来源:
2014-04-16 11:42
浏览:
收藏 打印

  

黎明新村风貌

  再过几日,便是“4·20”芦山强烈地震一周年的日子。灾难过去一年,芦山灾区在科学重建中焕发生机。在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村,重建新房即将在420日前实现主体全部完工,新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将在这一天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15日,记者再次走进“4·20”地震芦山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第一个开工建设项目——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村,探访新村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新村带来幸福新生活

  15日清晨,黎明新村的薄雾还未散尽,空气中还带着湿意。家住新村二区的马月秀早早地吃了早饭,扛着锄头往外走去。

  “今天的任务还是栽花。”马月秀和同村的村民这几日都在忙着给新村搞绿化,大家要赶在420日前,把新村聚居点绿化带全栽上植物。

  村民们从竹编大框里拿出一捆捆杜鹃花苗,弯腰在绿化带的土地里刨上坑,插上树苗,再用小锄头把土夯紧。末了,再用双脚把周围的土块踩实。

  “黎明新村变化大得很。”在黎明村居住了几十年,马月秀深深体会到从普通农房到一片废墟再到别墅式新家的变化过程。“我地震前的家就位于现在的黎明新村,以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农房和田地,和其他地方的农村没两样。”后来,地震把马月秀的家变为危房。马月秀只能和家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过渡房中。经过几个月的新村建设和装修,不久前,马月秀和家人迎来乔迁之喜。

  “地震之后,我们住过帐篷,睡过板房,没想到地震还不到一年,我们就能搬进漂亮的新家了。”灾后重建的快速高效和高质量,让70岁的马月秀尝到震后新生活带来的甜头。

  “搬进新家好一段时间了,我想着在家闲着,不如在新村里帮忙做活路。”今年已70岁的马月秀是个典型的热心肠,自从和儿子、儿媳搬进新家以来,就一直参与新村绿化等工作。地震一周年要到了,马月秀还和黎明村老年协会的其他成员一起编排文艺节目,准备参加纪念活动。

  沿着新村内的小道拾阶而上,来到任学康家。任学康是黎明新村第一户完成装修入住的居民。自128日搬进新家以来,任学康一家办了一桩大喜事。

  “今年三月,我在新家里为大女儿操办了婚事。”任学康说,女儿结婚那天,就在新村里办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

  能在新家里把大女儿嫁出去,任学康十分欣慰:“现在女儿婚事办完了,我和妻子就安心在工地上打工赚钱,争取早日还清贷款。”

  村民蒋良清也是最早入住新家的农户之一。他的新家有284平方米,不仅有观景阳台,还有车库、库房。新房平日里仅居住着蒋良清和妻子王国香两人,儿子、儿媳都在外务工。刚刚搬进新家的那段时间,王国香还有些不习惯,“新房子太大,我常常给儿子、儿媳打电话,让他们空了回家来住住。”

  据介绍,黎明新村规划建设128户农户,目前已完工88户,入住62户。

  产业发展“引凤筑巢”

  在黎明新村,吸引人的不仅是一幢幢上档次的新房,还有一畦畦栽满果蔬的土地。“我们利用新村空余的土地,种植了柚子、桂花等树木,树下还栽着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农作物,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黎明村党支部副书记、县委办下派干部程波说。今后,新村还将打造“微田园”发展模式。

  记者在新村现场还发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随着新房建设的逐步完工进入扫尾阶段。目前,主干道正在进行硬化处理,通户支路也基本铺设完毕。道路两旁,工人正在安装太阳能路灯。新村广场正在进行最后的装饰工作。

  “目前正在进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东汉石刻馆广场的建设,以及环境提升和绿化完善等工作的收尾,预计420日前全面完工。”程波告诉记者。

  据悉,为了满足当地群众的生活需求,黎明村还将建设综合公共服务设施“1+6”配置点。其中,“1”即村支“两委”活动阵地,“6”即教育培训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合调解中心和农家购物中心。群众今后在村里就能满足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

  新村建好了,日常管理维护如何进行?产业该怎么发展?

  “在今后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中,我们还将发挥自建委员会的作用,把村民自治做成长效化模式。”黎明村党支部副书记齐学军是该村自建委员会牵头负责人,在他看来,重建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的自建委员会,还将在新村建设完成之后继续发挥后续作用。“建新村时,我们把自建委员会分成资金、建材、质量安全等五个小组。后续管理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新村环境治理、卫生、绿化和治安等进行管理维护。”

  “对未来产业发展,我们很有信心。”齐学军说,黎明村将利用现有环境和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目前,已有企业表示有投资兴趣和意向在新村修建乡村度假酒店。

  据悉,黎明新村今后的发展将依托汉文化、红军文化、根雕文化、民俗文化,为游客提供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和餐饮、娱乐、购物、住宿等配套服务,开办特色农家乐、乡村酒店,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成为离县城最近的生态文化旅游村,成为幸福芦山的缩影和亮点。记者卫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