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10-14 18:03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各县(区)人民政府,飞地园区(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7〕7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发展我市健身休闲产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健身休闲消费需求为中心,以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夯实健身休闲产业基础为重点,培育和挖掘市场潜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加快“健康雅安”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更加优化,产业体系日趋合理,消费能力明显提升,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更加密切。创建2个省级山地户外运动基地(营地)、1个省级冰雪运动基地,打造5个市级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基地)。

二、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质量

(三)优化产业布局。深入挖掘健身休闲内容,按照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关于对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雅安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各县(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基础,依托“三路四山五水”(沿国道318线、国道108线、国道351线,沿蒙顶山、牛背山、二郎山、夹金山山系,沿大渡河、青衣江、汉源湖、周公河、陇西河水域),打造山地户外运动和冰雪运动聚集区、水上运动产业聚集区,明确区域发展重点,设计规划走得出、打得响,具有竞争优势的健身休闲项目。妥善处理资源利用、项目开发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引导和推动健身休闲产业特色、差异、协调发展。

(四)培育赛事品牌。加大国内外高水平赛事申办力度,加强传统赛事推广普及和品牌打造。依托“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形成的优质体育场馆条件和雅安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毗邻成都的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引进群众基础好、影响力大、商业价值高的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入驻雅安,发展赛事经济。组织开展马拉松、自行车、徒步穿越等特色赛事,探索开发大型山地户外运动、特色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等户外运动项目,培育茶马古道徒步穿越、国道318线自行车赛、环汉源湖自行车赛、万亩生态观光茶园自行车赛、熊猫家源马拉松赛、龙苍沟森林马拉松赛、青衣江龙舟赛等自主品牌赛事,形成一批有影响、有市场、有雅安特色的健身休闲赛事服务名牌。

(五)促进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旅行社结合健身休闲项目和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和路线,形成可持续开展的特色体育体验旅游项目。推动“体医结合”,推广“运动处方”,促进健身休闲与文化、教育、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运输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横向合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特色主题文化户外体育活动为主的体育产业。

(六)推动“互联网+健身休闲”。推动健身休闲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等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相结合,鼓励开发健身类手机应用程序(APP),推动雅安智慧场馆建设,提供网络场馆预订、门票销售、信息查询、健身指导、运动分析、体质监测、交流互动、赛事参与、赛事转播、联网消费等综合服务,提升体育场馆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广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定制赛事”新模式。

三、改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

(七)建设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充分利用我市丰富山地资源,大力推广登山、攀岩、徒步、露营、拓展、定向等运动项目,鼓励各县(区)结合资源禀赋特点,根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规定,建设山地户外运动基地。依托蒙顶山、牛背山、二郎山、夹金山、茶马古道线路等资源,积极发展山地户外健身休闲旅游,打造山地骑行、徒步穿越、定向拓展等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和项目,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休闲需求。

(八)构建特色水上产业运动带。充分利用大渡河、青衣江、汉源湖、周公河、陇西河等水域资源,重点发展游泳、漂流、皮划艇、摩托艇、赛艇、龙舟、垂钓、溯溪等水上健身休闲运动项目。逐步完善水上运动设施和规范服务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设运动船艇码头和建设2-3个有一定规模的水上休闲运动基地,开发水上运动品牌赛事,构建以大众消费为核心的水上运动服务供给体系。

(九)开发建设汽摩和自行车运动精品线。依托雅安独特自然条件和景区景点资源,加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营地及服务站建设,开发汽摩自驾和自行车运动精品线路。重点打造万亩生态观光茶园自行车骑行运动基地,以及国道318线、国道108线、国道351线自驾旅游和自行车骑行精品线路。组织开展自驾、露营、重走长征路等主题活动,倡导自驾车旅居车生活新方式。

(十)建设冰雪运动基地。按照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规定,深入挖掘牛背山、二郎山、夹金山、大相岭等高山冰雪资源,以滑雪、滑冰、攀冰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1-2个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冰雪运动基地。支持滑雪、滑冰等有群众基础的冰雪项目发展,鼓励建设室内外滑冰场、滑雪场等冰雪场地设施,扩大冰雪运动参与人群规模。

(十一)实施武术健身养生工程。深入挖掘我市省级非遗项目绿林派武术等巴蜀传统武术内涵,加强武术文化传习基地建设,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武术项目,开展传统武术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夯实武术文化基础,培养一批武术名家、项目传承人,创办武术文化大讲堂,形成一批具有雅安特色的武术文化品牌,扩大影响力。

四、培育健身休闲市场主体

(十二)扶持健身休闲企业加速发展。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健身休闲产业,通过专项资金、信贷支持等方式扶持中小微健身休闲企业发展。在人口集中的城镇重点区域布点发展健身、康体场所等机构,积极发展健身培训、康体保健、场馆租赁、体育商品经销与维修等服务业务,鼓励企业利用热门体育运动进行市场化运作。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立健身休闲产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等平台,为健身休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氛围。

(十三)壮大健身休闲社会组织。稳步推进全市健身休闲行业协会与行政部门脱钩,实现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外事、党建等事项分离。加大政府向健身休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向社会公开购买服务目录。加强指导服务,积极发展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支持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体育健身组织,推动城乡健身休闲活动开展和普及。大力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构建全市体育志愿服务组织网络。

五、加强健身休闲设施建设

(十四)完善健身休闲基础设施。严格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等标准规范关于配套建设健身设施的要求,实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充分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建筑物楼顶等建设体育场地设施,鼓励健身休闲设施与住宅、文化、商业、娱乐等综合开发,打造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结合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和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加强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专用道、山林游步道等场地设施和沿国道318线、国道108线和国道351线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完善户外休闲体育运动设施体系。完善雅安市体育中心、陆家坝体育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15分钟健身圈。

(十五)盘活用好现有体育场馆资源。深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试点,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努力探索“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盘活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支持全市体育场馆加强闲置空间综合利用,完善体育场馆综合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综合效益。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面向公众有序开放。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度,满足群众基本健身需求。逐步完善政府部门购买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的机制和标准,健全场馆公益性开放评估体系。

(十六)加强特色健身休闲设施建设。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加强城市休闲公园、步道系统、自行车路网、环城市游憩带、特色健身休闲村镇建设,拓展居民健身休闲空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业务指导,鼓励和引导体育运动训练基地、旅游景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根据自身特点,以运动乐园、冰雪乐园、山地户外营地、汽车自驾车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船艇码头等设施为重点,突出各地自身特色,加强特色健身休闲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

六、改善健身休闲消费环境

(十七)发展大众健身运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雅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广球类、游泳、健身跑、自行车、徒步等适合公众广泛参与、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引导多方参与。推广传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民族民间民俗体育项目,加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促进极限运动、电子竞技、轮滑等时尚运动项目健康发展,正确引导棋牌类智力运动发展。发挥竞赛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各地全民健身综合赛事,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活动。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及社会力量举办(承办)各类体育赛事。

(十八)挖掘消费潜力。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提高运动参与性、便捷性和趣味性,培育新兴消费热点,促进消费者利用各类社交平台互动交流,提升消费体验。大力普及健身知识,建立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系统,开展健身咨询和体质监测,宣传健身效果,推广“健身处方”。保障职工休闲时间,鼓励错峰休假,为职工健身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大众树立科学健身理念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推动体育旅游、体育传媒、运动康复指导服务等相关业态发展,提供层次多样的健身休闲产品和服务。

七、强化健身休闲产业发展保障

(十九)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把健身休闲产业纳入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给予扶持。将符合条件的健身休闲企业和项目,纳入服务业、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运用彩票公益金对健身休闲相关项目给予必要资助。各类健身休闲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落实体育场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和拓宽对健身休闲企业贷款的抵质押品种类和范围。落实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营改增试点税收政策。

(二十)落实规划和土地政策。积极引导健身休闲产业用地控制规模、科学选址,将相关用地纳入城乡规划、风景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中合理安排。保障体育改革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有效落实健身休闲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土地建设的健身休闲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

(二十一)强化人才保障。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培养市场营销、赛事筹划、运动康复、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应用型人才。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对群众参与健身休闲的服务和引领作用。加强退役运动员就业指导及创业孵化,鼓励支持专业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专业大学生等群体从事健身休闲产业。鼓励学校、街道、社区设立公益性岗位,吸纳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群众开展健身活动,按规定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

(二十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体育、发展改革、旅游等多部门合作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关于推进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相关项目资金支持,研究部署重大活动和工作措施。把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编制健身休闲发展专项规划。

(二十三)加强督查落实。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贯彻意见和配套政策。市文体广新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旅游发展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本实施意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0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