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文体广新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来源:文体广新局 发布时间:2016-07-19 11:17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相关部委、省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要求和重要批示精神,围绕“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工作目标,认真落实“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灾后恢复重建机制体制,严格遵循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坚持“六位一体”工作底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扎实推动文体广新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市文体广新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文体广新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一)高度重视,强化认识。雅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体广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把它作为关系民生、服务群众,提升全市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契机,扎实推进文体广新灾后恢复重建,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提整体升全市公共文化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在项目规划、资金落实上给予了充分考虑和保障。全市各级文体广新部门把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发挥责任主体、实施主体作用,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求,加快推进文化灾后恢复重建,确保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集中精力抓重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调研,亲自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不定期听取文体广新灾后恢复重建进度报告,跟踪协调处理重建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文体广新部门主动与省上对口部门、市级相关部门、县(区)党委政府对接,争取支持,协调推进;项目业主单位紧盯目标,力量下沉,现场蹲守,破解难题。通过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保证了文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顺利推进。实行重建工作进度旬报制度,建立项目进展和督查台账,及时跟踪问效,并且定期编发《雅安市文体广新系统灾后恢复重建督查通报》。

(三)突出重点,狠抓难点。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排查影响文体广新灾后恢复重建进度的不利因素,按照省委、市委确定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下深水、解难题,攻难关、破瓶颈。将功能相近的重建项目打捆建设,通过项目整合叠加,放大重建效应。如雅安市文化中心、荥经县鸽子花文体中心等。围绕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切实把文化产业重建作为调整灾区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扩大灾区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结合雅安产业发展实际,规划建设中国·雅安熊猫文化产业核心区、雅安藏茶村、名山茶马古城、芦山根雕艺术城、荥经黑砂文化博览苑、宝兴石雕文化产业基地等11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四)强化督查,落实责任。市局成立了6个灾后恢复重建监督领导小组,分片区、分领域细化文体广新系统灾后恢复重建督查工作,并组织督查组对全市文化灾后重建进行全过程监督,以确保阳光重建、廉洁重建,保障灾后重建项目顺利推进。一是加强对总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随意改变项目建设内容;二是加强重建资金监督检查,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三是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监管,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现场管理等制度规定,确保项目快速、高效推进;四是强化干部作风效能建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聚焦“四风”突出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通过强力督查,落实各级责任,为文体广新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二、文体广新系统灾后恢复重建的特色亮点

(一)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把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作为灾后重建工作重要内容,作为推进雅安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我市结合雅安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雅安市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引领和保障措施等。规划形成“一核、两带、三区、三廊”的格局。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在中央和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落实5亿元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支持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用好、用活该基金,充分发挥基金的宏观导向和撬动、激励作用,雅安市委、市政府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按照“主要支持进入总规、文旅专规的生态文化产业项目;安排突出重点项目,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示范、撬动作用,有利于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原则,安排2亿元资金发展11个灾后重建文化产业项目。为发挥资金使用实效,我市研究制定《雅安市“4.20”芦山强烈地震产业重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基金管理原则、使用范围、申报、审查、管理和监督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三是做好统筹兼顾。在全市灾后重建中,充分考虑到文化旅游与生态农业、工业的融合,考虑到交通路网等公共基础设施与文化旅游的对接。在文化事业灾后重建项目中,充分考虑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与打造重点旅游场镇相结合,与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相结合,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作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雅安市应急广播建设列入《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项目涉及雅安市级子平台以及芦山、宝兴、天全、荥经、雨城、名山分平台建设,建设总投资3450万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确定雅安市为全省应急广播项目试点市,按照省局对雅安市本级和6个县(区)纳入省试点范围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的要求,在省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市通过不懈努力,目前项目基本完成。

雅安市广播电视台积极探索应急广播系统的运行管理,首创性提出将应急广播发布端口融入新媒体平台,使建成后的应急广播系统功能发挥最大化作用。目前市广播电视台将应急信息发布移植到新媒体平台(后台与我市应急广播子平台对接),按不同等级,通过网站、APP、微信、微博进行强制推送、定向推送和一般推送等方式进行发布,使用户及时获取雅安灾害、气象、道路、地质、防洪、维稳、社会治安、防疫等突发应急信息。同时按照平战结合服务原则,还为广大市民提供水、电、气和交通路况等30余种便民信息服务。在具体使用功能中,广大手机用户还可利用手机APP中应急信息报料端为我们在第一时间提供真实的视频、图片等拍摄资料回传给我们,经审核后及时推送发布,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应急广播发挥出更多更大的服务作用。

三、文体广新系统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成效

我市文体广新系统灾后重建进入总规项目253个,估算总投资19.5082亿元,截至7月20日预计完工项目251个,完工率99.2%,完成投资19.3407亿元,完成投资率99.1%。通过灾后重建,全面恢复重建公共文化、广电、体育、新闻出版、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宜性的要求,逐步构建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惠及全民、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合作,建设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验区,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强力推动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生态文化旅游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一)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恢复重建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美术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库房)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3个,社区书屋40个,农家书屋639个;新建雅安市文化艺术中心、雅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和芦山县“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设施。文化活动场所设施设备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均衡,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供给能力全面提升,灾区群众公共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得到增强。

(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文物得到有效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显著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抢救修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含文物点)63处,修复保护受损可移动文物244件(套),四川茶马古道——观音阁灾后抢险维修工程成功获评“第二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加强文物周边环境治理和安全防范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文物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文物展示利用水平。新建完成了雅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依托抢救修复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记录雅安自然文化生态记忆,构建雅安全域生态博物馆体系。让文物融入社会、惠及民生、促进发展。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襄楼文物保护规范为基础,进行汉姜古城打造,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维修加固后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柯培德旧居作为雅安市文联及各协会、雅安书画院办公场所,杨家祠堂作为乡镇综合文化站。不仅是文物点,也是文化服务设施,相得益彰,既利用保护了文物,也增强了文化服务能力。

(三)文化旅游加快融合。坚持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新常态下文化旅游产业与事业发展的互为促动。在文化产业恢复重建中,紧紧围绕雅安特色文化资源和已经初步形成的地方文化品牌,拓展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名山区“茶马古城”、雨城区“藏茶村”、芦山县“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荥经县“黑砂文化博览苑”、宝兴县“石雕文化产业基地”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都充分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实现了对本土文化产业的一次重大提升和发展。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到雅投资发展,全面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为老百姓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提升了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和雅安整体形象,真正把产业重建做成灾后恢复重建的特色和亮点。

(四)群众收听收看条件得到普遍改善。恢复重建广播电视台7个,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站)9座,乡镇广播电视站74个,数字电影院5座,乡镇固定电影放映点66个;新建直放站36个;全市1023个行政村中共有819个行政村完成“村村响”任务。我市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6个重灾县(区)的广播电视台的节目采、编、播实现高清数字化;通过广播电视民生工程基础设施改造,我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由地震前91%提高到98.3%。通过县城数字影院和乡镇固定放映点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县城和农村群众观影条件,提高观影质量。

(五)公共体育设施条件得到跨越式提升。恢复重建体育场4个、体育馆4个、体育活动中心1个、游泳池2个、业余体校训练中心2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个。按比例,我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已跻身全省前列。我市体育场馆设施的全面建成极大改善全市业余训练条件,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加大体育产业开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升雅安城市形象和助推雅安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形成和完善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市政应急避难和市民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锦上添花。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思路

(一)规范运行管理制度,发挥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对灾后重建维修加固后的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场)、美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站)、农家(社区)书屋等加强督促引导,规范管理运行制度,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机构的利用率,提高免费开放效能;强化市、县公共文化机构对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的指导和辐射带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高流动服务车的使用效率,将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有机结合,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范围。

(二)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现代化建设。一是对已建成的公共服务设施由各级财政负责解决运维资金,确保公共服务设施安全、高效运行。二是乡镇设立专职公共服务人员,负责辖区内广播影视的设备维护工作,乡镇专职人员纳入当地政府序列,彻底解决专职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在村级聘用维管人员每月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简单维护。三是设立专职公共服务人员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四是市、县(区)设立考核管理制度或办法,市考核县(区),县(区)考核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五是专职人员和村级聘用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日常运维费按覆盖乡村数量,分山区、平原地区,财政给予保障。六是以现有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为基础,提供广播电视差异化服务,发展有线电视增值服务,由市场定价,向有更高需求的群众提供更多的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可以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

(三)创新机制体制,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借助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契机,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灾后重建项目后期市场运作机制,指导成立重大项目专属的管委会,通过加大投资、资产重组、招商引资、租赁、参股等方式盘活存量文化产业项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组织开展中央和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申报工作,吸引更多民营资本注入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一批具有集聚效应的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充分利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系列活动,加大推介宣传雅安特色文化项目,加快推进我市博物馆衍生品等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和推广,打造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文化产品,深度挖掘产品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创意与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四)注重人才建设,开展对外合作。结合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需求,大力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积极参与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关的合作研究、交流对话等活动,拓宽对外合作范围和渠道。加大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养管理、经营等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加强现有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岗位职业培训,提高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素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