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岗上的涅槃新生 崇德尚美的薪火相传——记2018家门口的好学校之汉源县第二中学

来源:
2018-05-03 10:52
浏览:
收藏 打印

“阵痛,崛起,发展。”用此6个字概括汉源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汉源二中)自“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跌宕起伏的发展最为贴切。

作为灾后重建汉源县教育系统重点项目之一,汉源二中的发展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

历经灾后重生,汉源二中已在创伤中崛起。如今,一所所依山而建的建筑,一棵棵点缀于教学楼间的青葱树木,一面面翰墨飘香的文化墙……都成为学校最亮丽的名片。

古语有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所始建于1954年,作为瀑电汉源库区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正以蓬勃的态势不断向前发展。

多年来,任凭岁月流转、历史变迁,伫立于萝卜岗上的汉源二中依旧书香袅袅。

绿美校园文化深厚  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崭新的汉源二中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大赛

清晨,暮春的太阳带着柔和的光线,翻过龙塘山,暖暖地射在汉源二中校园内的每一寸土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孔子像和两座石牌坊显得格外醒目。

4月23日,刚出门的刘为群捋了捋被风吹乱的头发,抱着书本疾步朝着文化廊走去。马上就要半期考试的她,除了早起复习功课之外,还想趁此写下这段时间来对学校生活的感悟。

“入校已有半年多,目前已对学校生活从不适应到逐步喜欢。这些都是学校良好的环境感染我的,以及老师同学带给我的,我非常热爱我的学校……”刘为群提笔写到,不仅是换了一个学习环境,更是从以前的走读生活变成了现在的住校生活。

经过半年多磨合,刘为群渐渐爱上了这所学校。“校园里还种植了香樟、榕树、银杏、桂花、桢楠等100多种树种花卉。四季交替,在树林和花卉的掩映下,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校园景观。”刘为群写到,在这其中,挂满长廊两侧的蔷薇花是她最喜欢的。花丛中蝴蝶飞舞,花香随风萦绕于鼻尖,这些都让前来此处学习的刘为群享受之余提高了学习效率。

自2012年汉源二中搬迁以来,学校便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依托独特地理位置,建立以“绿、净、美、亮”为特点的“绿色校园”,给广大师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在2015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

为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先后投入3.5亿元资金,按照省一级示范高中标准在新县城建设新校园。

漫步于校园内,红白相间的初中部、高中部教学楼,功能齐全的实验楼,温馨别致的学生宿舍等,一幢幢崭新的建筑,展示着布局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以及学校良好的绿化、美化工作。

而展示一所学校整体气质的,不仅是学校的建筑和环境,更重要的是校园文化。汉源二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师生的言行里,更体现于学校文化氛围。对于这一点,刘为群深有感触。

“在思源广场,我领会到学校的感恩文化。”刘为群在得知思源广场的建成,是为了纪念湖北省倾情援建后,更加深刻体会“饮水思源”的内涵。

为了将校园绿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汉源二中不断在此下功夫。最终建成汉源二中赋文化墙、校门广场浮雕墙、书卷文化墙、孔子雕像、思源广场文化墙、读书角状元碑、田径场奥运图案标志等景点,形成“一轴(景观中轴线)、一园(留声园)、一环(绕校园的环线道路)”的校园景观格局。这些镌刻着名人名家名句的文化墙,不仅传递着优秀思想,更赋予了汉源二中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浸润学子心灵,润物无声。

“此外,为了营造书香满校园的文化氛围,给学生潜移默化传播知识,我校还在每层教学楼设立年级文化墙,悬挂励志标语等。”汉源二中办公室主任牟纯华说,这些人文景观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努力奋斗、追求卓越的意识,达到用优美环境陶冶人的目的。

古典韵味和现代学府的深度融合,使汉源二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学校开展足球联赛

初中部教学楼

教研水平齐发展  保持学校发展活力

教师和学子,是流淌在学校这根血管里的血液,而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便如影响血液的细胞。细胞更替和发展,不仅激发血液活力,更再造血管生命。

如何提升教职工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成为汉源二中不断钻研的方向。

“在提升教研水平方面,要让‘请进来’和‘走出去’成为常态,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汉源二中校长叶涛说,在近年的发展中,汉源二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引导观念转变,始终将博采众长、加强交流作为发展理念。

“请进来”就是将校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本校,并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作为一所内涵式发展学校,汉源二中主动迈出学习的步伐,让师生善于“走出去”,深刻领会全新的教育、学习方法。

4月14日,同济大学专家走进汉源二中,给全校师生带来一场知识盛宴。此行,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光耀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博士生导师白云霞不仅为汉源二中师生开展了学术讲座,还为他们带去了最新的招生简讯,实现大学与中学之间信息无缝衔接,加强汉源二中师生与大学老师交流,促进学校发展。

汉源二中的对外交流之路不仅如此。近年来,汉源二中不断整合教学资源,以“学校结对”开展合作办学模式,与省、市内外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好的学校进行结对。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全员参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公需科目培训等远程培训,多次派出校内老师到省、市、县培训或参加课改活动和省、市教学研讨和“优质课”评比等。

在这些教研活动的推动下,汉源二中主动借鉴名校经验,将全新的教育理念作为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已在高2017级和初2017级全面铺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全力推进SCE项目教学系统(共享式备课、建构式学堂和嵌入式评价)实施。”作为年级主任,也是高2017级语文老师的龙海燕颇有感触地说。按照“效益在每一个课时,希望在每一个学生,成功在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理念,倾力打造“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个性张扬,注重特长培养”的办学特色。

以新课标为导向,汉源二中坚持“精品战略”,通过“分层教学”,采取成都七中网络直播班,全封闭式、全天候管理,加强课后辅导、强化知识能力提升等方式,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这一次教改既是对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更是实现“还教于学、还学于生、还生于人”的重要举措。“推动班级合作小组的建设,达到课堂合作学习小组能配合老师课堂上的小组教学模式,学科学习小组能协助老师给全班同学学习指导帮助。”龙海燕说。

重建教学意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而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新知。

学生公寓

标准大气的田径场

融入阳光体育运动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步伐不断推进,“分数至上”的观念已经逐渐转变,注重内涵式发展成为潮流。

近两年来,汉源二中高、中考成绩在市县一直保持领先优势,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体育特长生跨入大学校门,这些都有赖于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此培养模式下,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比过去更强,体育锻炼的兴趣更高,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专业的体育特色训练,是汉源二中的一大特色。为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开设美术、音乐、体育等特长班;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节,涵盖美术、书法、摄影、演讲等比赛。

其中,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乒乓球、篮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深受师生欢迎。

“以前在水泥地上踢足球,现在人工草坪上踢球;以前很少有人报名参加足球训练,现在随便就能组齐8个队,并开展全校性的足球联赛。”在汉源二中担任体育老师的宋波对学校的体育发展深有感触。

自2013年学校建好标准的足球场后,足球运动便开展得如火如荼。

“我们会有专门的足球社团,会举行许多有趣的关于足球的活动,在每一场的比赛中还会有专门负责写稿的足球小记者以及足球摄影员。”作为学校足球队一员的王丞玺深感,在足球训练中,他不仅获得了友情,更多还获得了一种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要说体育运动会不会影响学生学习,这一点王丞玺跟所有汉源二中的学生一样,他们认为:“把体育运动融入学习中,会起到放松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近年来,汉源二中捷报频传。2016年获得雅安市中学生“七人制”足球锦标赛高中组第一名,2018年四川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女双冠军……一个个骄人的成绩单,便是对汉源二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证明。

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发现学生专项特长,并对其进行专业训练,这便需要老师具备“慧眼识珠”的目光。在汉源二中,挖掘学生潜力,为学生开辟另一条道路也成为该校培养学生的重点。

“之前学习了三年的羽毛球,上高中后体育老师觉得我的力量和爆发力很强,所以就建议我去学习网球,如果当时不是体育老师的建议,我可能不会去主动训练网球。”抛球、举拍、挥拍,正在网球场上训练的徐思尔现在是汉源二中的一名高一新生,在集中训练近一年后,徐思尔在2018年四川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上与同校的杨阿呷一共同获得女双冠军。

值得庆贺的是,徐思尔已经提前拿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这又为她的高考道路提供了另一条方向。

“一个标准田径场、十一个篮球场、三个排球场、三个网球场、八个羽毛球场、二十个乒乓球台,体育活动场地面积总共39000平方米,这些都是在为学生丰富的体育活动提供基础的硬件设施。”叶涛说。

在传承和理性中探索,在发展和创新中突破,汉源二中走出了一条适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近年来,在优质生源外流现象突出,入口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学校高考中考成绩依然保持稳步提升的状态。

2016年高考重本上线66人,本科上线305人,其中李鑫桐以总成绩640分取得理科全县第一名,2017年高考,重本上线51人,本科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307人,曹宇箫以总成绩579分取得文科全县第一名,全校实验班本科上线率均达到或接近100%。2016年中考,全县前10名汉源二中占6人,全县前50名汉源二中占24人;2017年中考,全县前10名汉源二中占6人,全县前100名,汉源二中独占49人的骄人成绩,其中牟一凡和郑宇晗以674分并列全县第一。

此外,汉源二中先后创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啦啦操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校”获得成功,成功协办2015年和2016年“四川省青少年田径(甲、乙组)锦标赛”……

数十年来,汉源二中人砥砺奋进,共同抒写了发展的壮丽诗篇,历经多年传承,历经灾后重生,在新时代背景下,汉源二中秉持绿色理念、坚守创新精神,继续谱写新的教育篇章。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吴丹

汉源二中供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