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家园兴凤舞飞翔迎风来——“魅力雅安·最美乡村”展示之天全县始阳镇凤翔新民小区

来源:
2016-05-29 10:55
浏览:
收藏 打印

25日,凤翔新民小区内一派生机勃勃

25日,小区居民李红霞打扫完客栈前院的卫生

  灾后重建新村凤翔新民小区位于天全县始阳镇丹凤山下,6个村235户1002名受灾群众安置于此。

  “凤翔”之名是小区群众为表达感恩之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而取,寓意“浴火重生、凤舞飞翔”,以铭记历史、感恩奋进、开创未来。

  凤翔新民小区是天全县新村灾后重建的缩影,是天全县“四个全面”在幸福美丽乡新村建设发展上的生动实践。

  宜居宜业奔小康

  走进凤翔新民小区,只见一座座农房按照川西民居风格、独门独栋加前庭后院而建,融合着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特色,室内外环境通过退台、木质栏杆、桃檐相互衔接。

  凤翔新民小区党支部书记彭强介绍,小区的花园、露台、前后庭院,让室内私密空间和室外公共空间流畅过渡。此外,小区建筑外观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既有开阔优美的山地景观,也有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25日,小区内花团锦簇,一片桃红的杜鹃花后,小区居民李红霞正在自家经营的家庭旅馆“凤翎别院”前打扫卫生。

  “很多骑行游客来此居住。”李红霞熟练地递上一张名片。

  “中国川藏游出发在天全”一进客栈大门,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客栈简约又不失风格。

  “旅馆设置了单间、标间和四人间,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喝茶,还可以泡上一杯咖啡,在阳台欣赏新村景致。尽管简约,但是格调不能丢。”李红霞热情地介绍。

  彭强说,凤翔新民小区要建成宜居宜业小康新村,正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求,坚持农村新型社区、乡村旅游景区、现代农业园区三合一发展理念,探索“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动发展产业、就地就业、致富奔康进程。

  李红霞经营的旅游业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产业之一。凤翔新民小区毗邻318线,交通便捷,小区设施设备齐全,成为不少进藏游客的必游之地。随着游客的口耳相传,这里逐渐成为川藏游的重要节点。

  同时,小区还有大手笔的产业发展规划逐步铺开。围绕农业产业化“六千”工程,打造三千亩猕猴桃、二千亩柚子、二千亩生姜、一千亩核桃、三千亩林下养殖、五千亩茶叶的规模化现代农业,而且,结合始阳作为天全工作集中区和对藏物流重要集散地的优势,通过就业培训、产业扶持、创业带动,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大产业发展格局。

  为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小康新村的步伐,小区建立了小区住户“劳动力状况、专业技能、收入结构、就业去向”四本“台账”,通过“创业引领、产业扶持、就业推荐”三力驱动,实现小区农民多元增收目标。还连接劳动就业部门及中介组织,拓宽小区居民就业渠道。

  始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要求,围绕产村相融、产城一体目标,始阳镇坚持把凤翔新民小区的农房重建、基础设施重建和产业重建同步谋划、统筹推进。

  改革创新促管理

  信步小区,一块块精巧微菜园内,辣椒红、茄子壮,各种蔬菜长势喜人;四通八达的街道上,绿意盎然的树池里,看不到垃圾纸屑;来往居民笑意盈盈,礼貌问好。一派文明美好的风气萦绕在此。

  这离不开小区的创新管理方式。“群众知恩,才能爱护小区、感恩生活。”彭强说。

  所以,感恩氛围在小区内很浓厚。可以看到,“知恩阁”昂然耸立,风雨长廊内“党恩似海”、“饮水思源”牌匾高悬,景观石、广场文化墙上镌刻感恩字句。

  再加上多项生动活泼的感恩活动相继开展,不知不觉中,知恩感恩的价值观植入小区居民心中,小区的文化内涵逐步提升,良好的风气逐渐养成。

  感恩文化凝聚人心,组织架构备足后劲。小区建立了管理小区的“三大组织”。

  首先是功能型党支部。对入住小区的6个村235户住户的24名党员进行逐一摸排,并报经县级组织部门批准同意,成立了小区功能型党支部。同时,以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了党支部书记1名、委员2名。

  自管委也应运而生。通过公开报名、公开竞争、民主选举等相关程序,成立了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简称自管委),选举产生自管委主任1人、委员5人,制定并通过了《始阳镇凤翔新民小区自治章程》。小区自管委下设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矛盾调解、产业发展、文化建设、资金管理等6个工作小组。

  各种社会组织相继落地。在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关工委等各类社会组织。同时,积极引导始阳企业商会、始阳汽修业协会、青年创业联盟、始阳旅游合作社、猕猴桃合作社、凤阳艺术团等“两新”组织与小区“两委”共建。

  小区管理,需要软件硬件同时注力。因此,软件在提升,硬件也在完善。

  为了便利群众生活,小区配套了应急疏散广场,惠民服务中心,自主取款机、便民超市、文化茶楼等,设立了便民服务室、自管委办公室、志愿服务工作室、电子商务室、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青年创业联盟、旅游合作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留守儿童之家、多功能室等,实现了小区公共服务全覆盖。

  “打破原有村级行政建制,通过软件硬件同步发展,促进新村居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实现农民变居民。”始阳镇相关负责人说。

  村民自治建家园

  “沙沙沙......”25日一大早,小区居民杨登强拿着扫把,认真清扫小区街道,因为清洁员的工作是由民主投票产生的,杨登强格外珍惜大家的信任。

  “小区选举产生了自管委,如何建设、如何改造大家商量。”小区自管委主任胡德斌,是以94票的高票当选为自管委主任的,这个在大家眼中“不怕得罪人”的胡主任,自从走马上任后尽职尽责,把一腔热情投身到新村建设中。

  “村民自治是小区建设焕发活力的原因之一。”彭强说,除了自管委,还建立了户主联席会议、住户代表会议、监督委员会等议事决策监督机构。

  同时,把便民服务中心、党建服务中心、群团服务中心结合起来,全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全面推动依法治小区、民主管小区、文明兴小区。

  “小区居民交纳清洁费,从过去的催交不交,到现在主动上门交纳。”彭强说,居民的行为变化反映了信任感的提升,村民自治等管理措施让小区管理更透明、效率更高,增添了大家的责任意识。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也为了强化居民的信任,小区党支部和自管委积极动脑筋,努力形成更优化的管理模式。

  “实施‘四大要素’、‘五大行动’。”彭强说。“五大行动”即为卫生保持行动、文明提升行动、矛盾调处行动、典型评比行动、提前奔康行动。

  “‘四大要素’是指,配优服务人员;筹集服务资金,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一点、各级帮扶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公共收益补充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经费保障体系;提供服务场所,在聚居点建设过程中,同步配套建设了新民服务中心和应急广场综合业务用房;激发服务动力,以此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始阳镇负责人说,新村建成后,群众由以前的散居到现在的聚居,在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也对新村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为此,始阳镇紧紧围绕新村建设管理目标,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奔康。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李璐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