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2011年雅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1-04-14 15:56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2011年3月29日在雅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雅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守培

刘守培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移民工作、灾后重建决胜之年。在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切实实施“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新战略,牢牢把握“抓重点、调结构、添活力、重民生”的工作主线,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创撤地设市以来最好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65亿元,增长4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67亿元,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08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81元,分别增长13.3%、15.4%;城镇登记失业率4%。

“十一五”时期是雅安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奋进跨越,抢抓发展机遇,奋力攻坚克难,不断改革创新,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五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增加1.3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从8310元增加到18787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2.4倍,年均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3.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61.35亿元,是“十五”的3.8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1.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7%和12.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4∶43.8∶33.8调整为17.4∶55.1∶27.5。

一、突出重点工作,夯实了发展基础

瀑电移民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市上成立了移民工作前线指挥部,以疏导为主、以民生为重,靠前指挥;市、县区整合领导力量,组织了庞大的移民工作队伍,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一是开展瀑电库区移民政策封闭运行试点。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0万余人(市外安置2.8万人,市内安置7.4万人),提前两年完成移民外迁安置,基本完成移民内安,为国家新的移民政策出台探索了经验。二是移民工作大会战成效明显。采取集中援建和对口帮扶等方式,国道108线、省道306线、右岸环湖公路等复建工程建成通车,库区周边电力、广电、通讯、码头建设基本完成;汉源新县城房建开工率95%、完工率72%,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入住移民超过2万人;库区10个农村迁建集镇、33个集中安置点和2个分插安置区基本完成建设和移民搬迁,生产用地划分完成70%。三是启动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瀑布沟水电站移民后续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举办移民劳务扶贫培训81期,已实施后扶项目33个、发放直补金3900余万元;41个市级部门和北部6县(区)对口帮扶汉源30个乡镇,干部“一帮一”结对帮扶困难移民476户;68家重组迁复建企业建成投产56家、在建12家。2009年11月瀑电下闸蓄水,去年底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库区移民工作重心转向搬迁安置扫尾和后续融入发展。与此同时,全市中型以上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扶工作全面展开。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市造成重大损失,被列为六个重灾市(州)之一。灾情发生后,我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Ⅰ级响应,全力开展抢险救灾,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在最短时间内抢通了生命通道、修复了通讯设施,排查处置了震后次生灾害隐患。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迅速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重建项目2377个,总投资272亿元。截至去年9月,实现“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至去年底,全市完工项目2140个,完成投资238.8亿元,国定、省定重灾县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90%;湖北省、海南省、广安市投资22.2亿元援建的153个项目全部完工。震后的雅安发生了巨变:损毁房屋得以重建或维修加固,异地迁建城镇初具规模,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水平整体向前推进10年以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枢纽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一是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完成《雅安市川西交通枢纽规划》编制,成雅铁路开工建设,雅甘铁路进入国网规划,雅康铁路和雅乐铁路启动前期工作;公路建设总投资203.27亿元,是“十五”的9.7倍,雅西高速雅安至荥经段、邛名高速建成通车,雅乐高速加快推进,雅康、乐汉高速完成前期工作。二是电力建设成效显著。投资48.77亿元,建成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33个,成功实现雅安电网与国家电网对接,高等级大容量电力输送平台基本形成;农网改造投入2.7亿元,农村用电条件进一步改善;瀑布沟、深溪沟、龙头石等电站建成投产,水电总装机达875万千瓦,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增装机675万千瓦。三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完成16个城建专项规划编制,城区详规覆盖率达100%,市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9.8%;市体育馆、博物馆建成开放,雅名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廊桥副桥、大兴大桥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完成滨江大道等18条道路新改扩建,基本完成背街小巷整治。四是物流中心建设启动。完成《川西物流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开工建设物流项目7个,投资3亿元,建成一批以粮油、石油和城乡生活必需品为主的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和综合物流中心。

二、狠抓经济建设,增强了发展实力

项目投资持续增长。投资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从“十五”末的2.5%提高到“十一五”末的2.7%。五年来,基本建设占总投资的81.5%;企业技术改造占总投资的7.2%;涉农项目建设占总投资的4%。666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3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1%。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机遇,争取到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364个、资金18.3亿元。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一是坚持实施“工业富民强市”战略。始终把发展工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5亿元,是2005年的3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8%;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58户,其中上五亿元的企业7户、上十亿元的企业2户;雅化集团成功上市,实现雅安上市公司零的突破。二是突出发展“3+1”优势产业。其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81.5%,特别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迅猛崛起,销售收入达到27亿元。三是园区发展凸显后劲。雅安工业园区五年来基础设施投入4.8亿元,成功引进永旺、九晶、中雅、张江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企业40户,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7.3亿元,入库税金0.8亿元;石棉竹马、汉源万里工业园区和各县(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四是效益指标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37户,比2005年增加213户,完成税收21.3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0.5%。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财政对“三农”的投入56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3倍,共兑现支农补贴6.2亿元。一是科技兴农、品牌战略初见成效。市农业园区获批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组建专家大院12个、各类农村专合组织469家,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64家;培育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6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141个,“蒙山茶”、“汉源花椒”、“石棉黄果柑”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雅鱼”证明商标获准注册。二是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扩大。保持粮食产量51万吨;重点发展了茶叶、林竹、果蔬等优势产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47万亩,其中茶叶54.8万亩;纸浆原料林基地达110万亩。三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建设、改造农村公路3408公里,新修机耕道2424公里;解决了5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五改三建”6400余户,新建沼气池6.6万口,红层找水打井1.3万口,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3.7%。

四是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名山成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天全、名山列入全省首批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县。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0万人,2010年实现劳务收入22亿元,比2005年增加13亿元。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南下北上”发展战略,传统景区不断上档升级。成功举办三届“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四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成功争创“CCTV2006年中国十佳魅力城市”。2010年接待游客1005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50.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倍和4倍。“家电下乡”销售4亿元,连锁农家店覆盖率达98%,新建“三农服务中心”579家。金融服务能力增强,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是2005年末的3.1倍和2.4倍。2010年,市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0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29.8%;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31.8%,服务业增加值78.7亿元,比2005年增长64%。保险、运输、餐饮、邮政、通讯、中介、物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深化改革开放,激发了发展活力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实施矿业秩序整治,依法收回矿权291宗,拍卖收益超过16亿元。加强与省电力公司合作并实现战略重组,5万千瓦以下水电站并入地方电网工作有序推进,全市电力“一张网”初步形成。依法对雅安制浆造纸厂实施破产重组,化解了近23亿元巨额债务,促进了林竹深加工产业发展。将国家工信部公告的9个汽车生产目录转到雅安通工,并成功实现产权重组。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了雅安发展投资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城市信用社改制为雅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完成法人联社改造工作。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以及水务、兽医、电影管理等体制改革,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基本形成,雅安日报传媒集团挂牌成立,财税、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城管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雅安全域纳入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圈,与成都、甘孜签署了区域合作协议,同湖北、海南、西藏等地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2010年到位国内市外资金131.5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加工制造业到位资金比重由2005年的23.4%上升为44%;到位外资3538万美元,是2005年的34.7倍。

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积极帮助县(区)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承接产业转移。2010年,县域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1%;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荥经县民营经济发展综合实力、雨城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石棉县城乡居民收入排在全省山区县前列。

四、加强社会建设,共享了发展成果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5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2.4倍。实施国家、省、市级重点科技项目356项,获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70项。201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86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3亿元。大力实施振兴雅安基础教育五年行动计划、雅安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投入81.8亿元,实施教育基础建设项目2117个,城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均衡,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色更加突出,基础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基本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84个、农家书屋616个。开播雅安人民广播电台,解决了3909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问题,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7%,市电影公司、川剧团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出土文物1万余件,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全民健身得到普及,体育“三下乡”覆盖全市行政村。雅安籍运动员在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上夺得3金3银,实现了专业性竞技项目在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累计完成建设项目411个,医疗卫生设施跃居全省一流水平。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0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3‰以内。完成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启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开展雅安市志、抗震救灾志编撰工作。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档案、保密、水文、气象、科协、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养老保险待遇平均从2005年的557元提高到2010年的1116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雨城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城乡低保实现提标、扩面,城镇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从2005年的130元、15元分别提高到2010年的185元、58.95元。26.3万城乡贫困群众得到医疗救助,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成立市慈善总会,接收各类捐款上亿元。新建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康复医疗中心和各县民政福利救助中心,投入1.14亿元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改造棚户区2160户,新建廉租房4544套、经济适用房1327套、公租房156套,改善7800多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落实“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测群防、全民参与”防范机制,成功避险多起地质灾害,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410户,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65个。投入自然灾害补助资金1.23亿元,救助群众14.8万人次。投入1.22亿元,用于新村扶贫、移民扶贫、产业扶贫、村道扶贫和劳务扶贫等项目,共解决3.37万人的贫困问题。五年投入民生工程资金达54亿元。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十一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1.6万吨和1万吨以内,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指标。城市空气质量长期优于二类标准,出境断面水质长期优于Ⅲ类标准,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67%、100%,6个县基本建成污水处理厂,5个县建成垃圾处理场。完成省、市挂牌限期治理企业4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9户。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以雅安为核心区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大力推进“金土地”工程,实现耕地动态平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5平方公里,公益造林4.56万公顷,退耕还林6.28万公顷,荒山造林4.88万公顷,连续27年无重大森林火灾。2010年森林覆盖率61.3%,连续19年居全省第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四化”达标进程稳步推进,“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达标,基本完成国道318、108和省道210沿线的风貌塑造。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公安“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得到有效化解。推行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总体水平得到提高。完善应急处置体系,妥善处置了多起自然灾害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深入实施《质量兴市实施纲要》,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力实施民族地区“富民惠民”工程,汉源、宝兴被批准认定为少数民族待遇县,全市8县(区)全部认定为革命老区。深入开展“双拥”和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民兵预备役建设、国家安全、防震减灾、人防、宗教等工作全面推进。

在全力推进移民工作、灾后重建、枢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批评意见360件、政协委员提案740件,办结率100%。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57件。严格依法行政,建设阳光政府,完善了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和程序,政府网站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制定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设立市开评标中心,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575项压减至247项,审批时限平均缩短40%。便民服务向基层延伸,乡镇(街道)基本建成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全部设立代办点。切实加强对移民迁复建、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等重大项目的监察审计,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奋力克服了低温雨雪冰冻、汉源万工“7·27”山体崩塌、“8·20”特大暴雨,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等历史罕见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瀑电移民工作、灾后恢复重建、川西枢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一些事关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实现了新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从全省靠后步入中游水平,人均GDP、万元GDP创造的税收等经济质量指标跃入全省前列。

我们深感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雅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向川农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向关心支持雅安移民工作、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各级各部门,向湖北人民、海南人民、广安人民以及海内外关心支持雅安的同胞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清楚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足,经济总量较小,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工业经济缺乏大企业和产业集群支撑;保持投资持续增长后劲不足,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城市规模偏小,承载能力不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民生问题欠账仍然较多,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市区房价偏高,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少数部门工作不实、效率不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等等。我们一定正视这些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

“十二五”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库区发展、灾区振兴、全域跨越、富民强市的关键时期。纵观国内外形势,统揽全市大局,我们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宝贵的发展黄金期。国家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四川大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着力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雅安全域纳入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圈,随着川西交通、电力、城市、物流枢纽的加快建设,雅安区位、资源、能源等优势不断凸显,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为我市实现奋进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国际国内经济回升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省内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我市仍存在一些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奋力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共同谱写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根据中共雅安市委《关于制定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制订了《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本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纲要(草案)》明确“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总体取向,以工业富民强市为主导,以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为目标,坚持生态立市,建设川西枢纽,推进三化联动,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库区发展,促进灾区振兴,实现全域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纲要(草案)》从经济实力、经济结构、人民生活、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速度位居全省中上游,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保持全省前十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左右。按照“优一进二上三”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3%以上。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低收入群体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就业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控制范围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社会管理体系和机制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诚信体系基本建立。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空气质量稳定在一级水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环保标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达标率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继续降低,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削减和控制。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取得新进展。

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围绕“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目标,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取向,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着力点,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优势工业、度假旅游和现代物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此,将突出五大工作重点:

实现库区跨越发展。继续举全市之力抓好库区后续建设和发展,保持库区长治久安,努力建成新时期国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可持续跨越发展的示范区。大力实施库区后续发展规划,把政策扶持、产业扶持等落实到库区、移民安置区和移民户,逐步形成产业支撑,以此带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库区和谐稳定。

基本建成川西枢纽。按照“加强东向、突出南向、畅通西向、扩充北向”的构想,形成以“4+1”铁路、“6+2”高速公路、“2+4”国省干道为基本骨架的交通体系,基本建成川西交通枢纽。五年新增水电装机350万千瓦以上,完善全市电力“一张网”,配合“西电东送”工程,强力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建成川西电力枢纽。坚持产业化和城镇化联动发展,以市区为中心,以名山县城为副中心,构建市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逐步把雅安建成连接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辐射康藏的川西中心城市,成为成都都市圈核心增长极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雅安物流园区,雨城、名山、天全、汉源、石棉物流中心和荥经、芦山、宝兴物流服务站,逐步形成服务成都、辐射攀西和康藏的物流体系,初步建成川西物流枢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生产生活低碳化、民居与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进一步提速增效,第三产业大幅增长。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水电矿冶、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健全绿色生产总值评价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建立和完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指标,把产业集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和关键,逐步形成集聚促进就业、就业创造消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机制。

促进投资持续增长。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把握国家支持重点和政策调整趋势,在枢纽建设、区域合作、民生领域、城乡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生态环境、老区建设等方面继续储备一批重大项目。通过争取投资、招商引资、银行信贷、间接融资和民间投资等多种渠道,抓好重大项目,确保“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00亿元以上。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和投资环境,完善推进机制,引导资金重点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公共财政向民生工程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库区灾区倾斜、向民族地区倾斜、向三农倾斜、向公共事业倾斜,重点解决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抓住国家加大民生投入的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济、难有所帮。

2011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开局之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放奋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按照“建枢纽、促转变、拓开放、惠民生”的工作主线,全面抓好“开放推进年”各项工作。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6‰以内。

一、全力推进重点工作

统筹做好库区工作。加快完成移民住房和办公用房建设,全面实现移民永久性安置,办公用房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完善新县城、集镇和移民安置点公共基础设施,完成移民生产用地划分,加快建设永定桥水库工程。重组复建企业全部建成投产。编制完成并启动实施库区后续发展规划,争取电力扶持政策,培育特色产业,继续开展移民帮扶和技能培训。加强安置区基层组织建设,规范迁建集镇和集中安置点管理。健全移民信访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切实维护库区稳定。扎实做好市内其他中型以上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工作。

加快建设川西枢纽。建成雅西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成雅铁路、雅乐高速公路,强力推进雅乐、雅甘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雅康、乐汉高速公路,抓紧石泸高速以及国省干线公路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建成雅安、石棉500千伏输变电扩建工程和竹马220千伏及6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建设荥经220千伏、红星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加大提升城市电网、改造农村电网的力度。完成《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中心城区姚桥、大兴等组团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名山、草坝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熊猫绿岛、绕城公路、滨江大道二期、大兴大桥、廊桥副桥等项目;启动城区“一江三河”治理,大力实施广场、道路、庭院绿化,试点建造生态小区,打造水韵、园林、宜居生态城市特色;开通雅名、雅草公交客运,增加城区客运出租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抓好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大的物流企业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

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严格按照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查缺补漏,加快完成28个教育重建项目、18个卫生重建项目、20个文化重建项目。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和工程竣工验收,维护、管理、运营好各类重建设施。编制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中长期规划、灾区生态恢复规划,力争汛期前全面完成重建规划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任务。组织实施灾区发展振兴规划,启动一批产业发展振兴项目,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就业促进和扶贫帮困力度。

二、强力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提升经济结构。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为重要途径,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发挥工业发展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改造提升电冶产业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壮大机械产业规模,做精农产品加工产业,加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编制实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联动作用,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淘汰落后产能,抓好节能减排,加快推进国家生态低碳经济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促进北部综合经济区、南部水电矿冶经济区分工协作、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项目攻坚。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亿元,扎实抓好230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15亿元。用好用足西部大开发和灾后重建各项政策,大力争取移民后扶、资源补偿等政策,积极争取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防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水利建设,完成青衣江堤防工程,开工建设铜头引水、九龙水库工程,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改进项目管理,解决好土地供应、信贷投放、环境准入等瓶颈制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5%、20%、20%以上。推动产业关联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突出发展“3+1”优势产业,启动永旺硅业3000吨多晶硅项目的建设。完善市级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认定办法,强化重点企业培育和企业“两个提高”能力建设,坚持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个,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突破65户,切实抓好已规划的四个百亿产业发展。全面落实专项资金补助、融资担保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退二进三”进程,积极推动雅化集团等企业实施技改搬迁,鼓励支持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开展上市前期工作。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坚守耕地保有量10.17万公顷的红线,粮食总产稳定在51万吨左右。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助推现代农业新发展,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做强做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8万人。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快建设国家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启动建设重点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继续抓好纸浆原料林建设。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有效灌面1.95万亩,发展节水灌面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5.1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解决5万以上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4000口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550公里、机耕道300公里。完成新村规划,强力推进省、市、县三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积极发展服务产业。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确保商品房开发投资12亿元以上,投放土地1400亩以上,市区房屋新开工、销售面积分别为50万平方米、4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熊猫绿岛、百丈湖、龙苍沟、汉源湖等景区的开发建设,高水平办好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市。大力发展面向社区、农村的服务业,继续抓好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万村千乡”工程,加强茶叶、果蔬、兔毛、水禽、竹木制品等专业市场建设,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大力引进各类金融企业到雅安设立分支机构,做大做强担保业,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三、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依靠科技进步,整合科技资源,深化市校合作,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雅安市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启动建设文化产业园,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继续建设农家书屋,大力建设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活动室。全面建成体育中心,启动陆家坝生态体育公园、水校新校区建设,参与和承办全省第七届老年人运动会,争取承办1—2项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国际体育赛事。建立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做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工作;强化医疗质量监管,探索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机制;完善新农合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施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重视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积极支持关工委、老促会工作,切实做好地方志、档案、保密、水文、气象、科协、社会科学等工作。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健全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九项民生工程,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城镇低收入家庭、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开展创业培训,促进全民创业。加快建设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7.5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17.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新增扩面1万人次。做好流动人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工作。在雨城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基础上,结合移民工作抓好汉源县试点工作。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提高保障标准。建成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启动市精神病院新址建设。新筹集廉租房800套、公租房1600套,新建经济适用房5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379户,切实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严格执行《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依法推进房屋拆迁管理,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天保、野保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力争市区建成区90%、县城60%以上的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市区、县城和80%的乡镇、60%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各县均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工作机制。

加大平安建设力度。制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维稳风险评估机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深化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全面完成“信访积案清仓化解年”各项任务,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完善各级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建成市级综合应急指挥中心、综合地震台网中心并投入使用。坚持“一岗双责”,突出交通、煤矿、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突出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建材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市场监管,保持物价稳定。着力推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继续开展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宗教、人防等工作。

四、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供销体制改革,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完善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工作。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完成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和药事服务社会化探索。深入推进开放合作,促进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巩固发展对口援建成果,全面落实对口合作长效协议。做好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及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与合作。以园区(集中区)为载体,积极开展小分队、产业链招商,承接外部先进产业转移,确保招商引资150亿元以上。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完善并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市工业园区扩区建设和申报工作。开工建设雅安·张江工业园,引进一批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入驻园区,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聚合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特色科技园。完善汉源、石棉两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全力打造百亿元产值工业园区。推进成雅工业园区、雅甘产业合作示范区、西南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采取多样化合作方式,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大行动”活动。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活动,开展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工作。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后评价等各项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做到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全面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成立雅安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将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交易、国有产权和国有资产的招拍挂等全部纳入,实行统一进场交易、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操作规程、统一现场管理。强化社会公共部门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制度。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和层次,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实施绩效考核。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惩治贪污腐败行为。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责任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推进雅安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附件一

名词解释及说明

1.应急Ⅰ级响应: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应急预案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 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2.“3+1”产业:水电矿冶、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和新材料新能源。

3.“五改三建”: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院坝、建房。

4.旅游“南下北上”发展战略:北上,针对旅游产品相对单一、设施老化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提升雨城、名山、天全、芦山、宝兴的精品景区建设和服务水平;南下,抓住108线和雅西高速建设的机遇,高水平谋划荥经、汉源、石棉旅游资源的开发,着力打造高端度假旅游产品。

5.电力“一张网”:我市与省电力公司合作,以资产为纽带,整合全市地方电网和国家电网资产,利用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各自优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形成高等级、大容量的电力通道。

6.振兴雅安基础教育计划:力争到2011年基本实现基础教育布局合理、学校管理规范、办学特色鲜明,总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或接近全省中等发展水平。

7.体育“三下乡”:为农村基层群众送体育健身指导,送体育科普知识,送体育器材设施下乡活动。

8.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林区、垦区、矿区的棚户区改造和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统称为保障性安居工程。

9.“金土地”工程: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增有效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10.“四化”达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

11.“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在全省选择5个城市、10个县城、100个乡镇、1000个村庄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片,开展的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

12.公安“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推进警务信息化、执法规范化、警民关系和谐三项建设。

13.“大调解”工作体系: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调解资源,把调解贯穿于解决民间纠纷、处理行政争议和司法诉讼的全过程。

14.国防动员“五个一”建设:抓好一个教育(全民国防教育)、建强一支队伍(应急应战队伍)、建好一个基地(国防动员综合教育训练基地)、搭牢一个平台(国防动员信息指挥管理平台)、完善一个机制(国防动员机制)。

15.“两集中、两到位”:将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相对集中,该内设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

16.“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一枢纽”,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三中心”,西部物流、商贸、金融三大区域性中心。“四基地”,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17.“优一进二上三”:优化第一产业,推进第二产业,大上第三产业。

18.“三化”联动: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19.“4+1”铁路、“6+2”高速公路:“4+1”铁路,指成康、雅眉资遂、雅甘、雅乐铁路四条干线和石泸铁路一条联线。“6+2”高速公路,指成雅、雅西、邛名、雅马、雅乐、雅康高速六条干线和乐汉、石泸高速两条连接线。

20.“一江三河”:青衣江、周公河、濆江河、陇西河。

21.“铜头引水”:该工程取水点为青衣江流域宝兴河干流铜头场,系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城镇、农村饮水以及名山县城和市工业园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综合利用中型水利工程。

22.企业“两个提高”:提高消化生产高成本、提高技术创新产业化。

23.“退二进三”:城区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利用现有地块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附件二

雅安市2010年度民生工程完成情况

1.就业促进工程。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新增就业14959人,为目标任务的115.07%。全面落实地震灾区就业援助政策,基本实现了灾区“户户有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641万元、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30万元,分别为目标任务的193.38%、100%。培训农民工38190人,为目标任务的116.43%。

2.扶贫解困工程。城市、农村年人均医疗救助分别达173.75元、169.56元,分别为目标任务的133.65%、130.43%。改善14276名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任务的106.54%。提供法律援助12643人(次),为目标任务的119.27%。

3.教育助学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做到了“应免尽免”,对农村寄宿贫困学生做到了“应补尽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1972人、高中学生1767人,分别为目标任务的103.79%、220.88%。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4556平方米,为目标任务的100%。建成农村留守学生之家18所,为目标任务的120%。

4.社会保障工程。对困难群众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市、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149.23元、58.95元,分别为目标任务的108.14%、107.18%。“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48.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为66350人、112716人,为目标任务的100.53%、104.37%。

5.医疗卫生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03%,为目标任务的106.7%;年筹资130元,为目标任务的100%。建设地震灾区乡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2个,为目标任务的10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3%以上,为目标任务的100%。

6.百姓安居工程。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59处,为目标任务的100%。新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房源3000套、实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000户、完成棚户区改造1890户,分别为目标任务的100%、100%、121.94%。商品房竣工面积30.48万平方米,为目标任务的101.6%。解决10.8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目标任务的217.4%。完成城镇住房重建957户,为目标任务的100%。

7.基础设施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874.7公里,为目标任务的174.94%。整治病险水库1座,为目标任务的100%。实现290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为目标任务的112.84%。

8.生态环境工程。实现天然林管护1468万亩,为目标任务的102.66%。建成城镇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共5座,为目标任务的100%。整理土地、新增耕地分别达2.59万亩、0.43万亩,分别为目标任务的107.92%、179.17%。挂牌限期治理工业企业3户,为目标任务的100%。

9.文化体育工程。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40个、农家书屋150个,均为目标任务的100%。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7个,为目标任务的137.04%。已解决1106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收看广播电视问题,为目标任务的100%。

附件三

雅安市2011年度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1.就业促进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69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00万元,提供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00万元。促进77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培训农民工2.19万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0万人(次)。

2.扶贫解困工程。城市、农村年人均医疗救助140元。新建社区慈善爱心超市12个。提供法律援助1.4万人(次)。为符合条件的建档困难职工每人每年提供300元至1000元的生活和医疗救助。帮助145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3.教育助学工程。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应免尽免”、农村寄宿贫困学生“应补尽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至2年级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费资助,对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免除学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学生2000人。资助普通高中学生5200人。建成农村留守学生之家14所。开工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20个。

4.社会保障工程。城市、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155元、59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建、改扩建敬老院3所,集中供养床位率达6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分别达到17.7万人、11.1万人。建立应急志愿服务队伍1100人。

5.医疗卫生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在1115个村卫生室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建设。为15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减免复明手术费用。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3000座。建设县级医院1所,建设地震灾区县乡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5个。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

6.百姓安居工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502户,组织地质灾害威胁农户避险搬迁440户。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3100套,棚户区改造1379户。新建沼气池4000口,建设大中型养殖场沼气示范工程1处。解决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7.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农村公路550公里。建设(改造)农村电网各类线路843.3公里。实现210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解决75个行政村通宽带问题。建设27个空白乡(镇)邮政所。

8.生态环境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94.27万亩。整理土地、新增耕地、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分别为4.42万亩、0.44万亩、2.65万亩。挂牌限期治理工业企业2户。

9.文化体育工程。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5家。体育场馆免费开放体育锻炼50万人次以上。建设农家书屋207个。加快实施县级室内(外)体育健身场(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建设县级阳光儿童体育乐园9个。在1174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公益电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