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3-15 08:45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粮食稳定安全供给能力。结合雅安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根据省委农村工作会部署,按照“稳面、提产、降损”的思路,以粮油作物百亩高产展示区为引领,深入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集成“土、种、密、肥、水、药、机、管”等生产要素,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优化社会化服务、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推动资源同向整合、政策同向匹配、工作同向发力,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持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二)工作目标。围绕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马铃薯等作物,实施全市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要素集成、分层次实施、整建制推进。在不遭遇极端灾害天气等减产因素影响下,带动水稻单产每年提高0.5-1.5个百分点,玉米单产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大豆单产每年提高2-4个百分点,油菜单产每年提升0.5-1.5个百分点,到2030年全市粮油等作物平均单产提高10%以上。

——2024年。打造8个200亩以上的粮食高产展示区、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高10%,打造集中连片的水稻千亩高产展示片2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田2个,确保2024年全市粮食作物综合单产提高7.2公斤以上,力争提高8公斤以上。持续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2030年。通过不断更新高产多抗的优质品种,集成应用新技术和新模式,融合配套良田、良机、良法,推动实现均衡增产,力争全市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30公斤,比2023年提高36公斤、增幅7%;玉米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比2023年提高37公斤、增幅10%;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40公斤,比2023年提高34公斤、增幅32%;油菜平均亩产达到130公斤,比2023年提高26公斤、增幅5%。

二、技术路径

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选配品种,合理安排茬口,优化种植制度,落实关键技术,建立与本地温光资源相匹配的周年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实现季季高产、周年高产。在此基础上,突出不同地区、不同环节生产特点,明确不同作物单产提升技术路径。

(一)水稻。重点是“集中育秧、机械插秧、精准肥水调控、一喷多促”等,控减直播稻,提高水稻机插秧比重。品种上,加强耐高温、抗倒伏、抗稻瘟病等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选育推广。因地制宜推广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技术上,集成推广集中育秧、秸秆还田、适期高质量移栽、精准肥水调控、病虫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推广缓混一次性施肥与插秧、化除一体化栽培技术。突出抓好“两迁”害虫、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二)玉米。重点是“品种耐密植、配方施肥、适时早播、适时收获”。稳定籽粒玉米,适当扩增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品种上,选育推广综合抗性优良的高产优质品种。技术上,集成推广秸秆粉碎覆盖免少耕贴茬直播、合理增密、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控防倒等关键技术。重点防控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纹枯病、茎腐病、穗腐病、大、小斑病和灰斑病等病虫害。

(三)大豆。重点是“种子包衣、精细播种、合理密植”,巩固提升鲜食大豆、大幅提升籽粒大豆单产。品种上,重点筛选和选育推广高油、高蛋白、多抗品种,加快选育结荚部位适宜、成熟期一致、落叶不裂荚的宜机化品种;加强株型改良,继续提升中大粒品种单产水平,引导中小粒、耐密品种选育推广,力争种植密度达到9000-10000株/亩;加快遴选推广耐阴耐密、抗倒抗杂草品种,支撑带状复合种植加快发展。技术上,重点集成推广合理增密、免耕覆秸或条带清茬精播、根瘤菌接种、低损耗机收等关键技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抓好根腐病、食心虫等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综合防控大豆“症青”。

(四)油菜。重点是“增密度、扩机播、开三沟、分段收”,实施“一促四防”,巩固提升油菜产量。在品种上,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栽培条件、抗病抗逆性、收获方式等因素,推广低芥酸低硫苷“双低”、高油高产“双高”、抗病抗裂角“双抗”、结荚中上、株型紧凑的优质油菜品种。在技术上,集成应用轻简化直播和育苗移栽、割晒捡拾分段机收、油菜缓释专用肥、种子包衣等关键技术,开展“一促四防”(促进生长结实、防治菌核

病、防花而不实、防后期早衰、防“老鼠尾巴”)。病虫防控上,抓好根肿病、霜霉病、菌核病和菜青虫、蚜虫等病虫害防控。

(五)马铃薯。重点是“调优品种结构、筛选脱毒种薯、促进高产丰收、防涝防霜保产”。在品种上,选用单产高、耐贫瘠、抗病毒品种,筛选优质脱毒种薯。在技术上,推广种薯贮藏技术,秋作马铃薯防涝早发栽培,冬作马铃薯防霜冻栽培技术,推广适合丘陵山区机收技术。在病虫害防控上要早防地上病虫和地下害虫防控。

三、重点任务

(一)建“良田”,提升耕地地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聚焦永久基本农田,综合采取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措施,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全面完成省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种养循环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逐步夯实单产提升基础。2024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广技术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50%以上,占高标准农田建设区面积100%,有机肥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2等。到2030年,耕地质量等级力争达到4.5等。

(二)选“良种”,推广高产品种。根据适地原则加强现有品种对比筛选,推介发布本地主推优质品种,推广一批丰产性高、抗逆性强的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优良品种。水稻重点推广宜香优2115、川优6203、品香优秱珍、川康优2115等;玉米重点推广川单99、同玉609、创世90、北玉1521等;马铃薯重点推广川凉薯10号、喜玛-2号、达薯1号。大力开展优良品种宣传推广,通过印发明白纸、现场观摩、技术指导培训,推动优良品种应用到生产实际。组织开展春季、夏季农业投入品联合执法和专项治理行动,加强种子质量抽检和种子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良种覆盖率长期稳定在98%以上。

(三)用“良法”,集成推广技术。立足各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加强主推技术展示,加快高产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为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发挥现代农业园区专家大院作用,开展前瞻性技术试验示范,明确重点作物和重点区域,加快技术熟化和本地化,着力破解粮油生产技术瓶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因地制宜减氮补钾,推广施用缓控释肥、水溶性肥等新型肥料和多元替代,统筹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集成配套。重点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规范栽培、合理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高产栽培技术。抓实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可持续发展,推进水稻与旱地作物合理轮作和倒茬,建立解决制约单产提升的耕作制度。因地制宜集成推广一批粮经套作技术,巩固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着力提升间套作单产水平。2024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高产栽培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覆盖率达95%以上。到203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力争高产栽培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基本实现100%。

(四)配“良机”,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广适用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多功能型耕整机械,切实提高整地质量。加快推广适宜水稻、玉米等作物耕作整地、栽播、施肥、收割机械。加快推广高效植保机械、绿色烘干设施装备。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导向作用,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使用适宜机具。加强对农机手的宣传培训,推动机耕机种机收作业精细高效、提质减损。2024年全市召开农业机械推广现场会4次,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4%以上。到203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5%以上。

(五)创“园区”,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牛鼻子作用,根据省委“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部署,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坚持以粮为主、粮经统筹、三产融合的思路,以农业全链融合发展为路径,梯次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根基,推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雅安片区。2024年,力争创建1个省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全力推动我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力争建成40个国、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六)抓“展示”,集成高产核心技术。根据资源情况和产业发展现状,科学规划布局,整合现代粮油园区奖补资金、“百县千片”等项目,制定高产核心区建设工作方案,有条件地方按照整建制推进思路,整乡、整村推进。在高标准项目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展示方、万亩高产片”,集中开展品种对比筛选、技术集成配套、模式展示引领,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指导服务等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围绕玉米和水稻等作物,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高产竞赛,推广新品种、集成新模式、挖掘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2024年,各县(区)要至少打造一个200亩的粮食高产核心区。汉源县要集中连片建设2个水稻千亩高产展示片,打造百亩超高产攻关田2个。

(七)减“损失”,筑牢防灾减灾底线。立足本地气象灾害特点,重点加强涝渍害、干旱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科学应对灾害发生,促进灾后恢复生产,减轻因灾损失。针对各地不同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重点加强水稻稻瘟病和“两迁”害虫、大豆根腐病、玉米穗部病虫害等病虫草害防控,加密监测预警,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推广性诱剂、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全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八)强“素质”,培育优化服务主体。实施好耕地地力补贴、种粮一次性补贴、稻谷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种粮惠农政策。支持大型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开展主要粮油作物高产技术培训,为粮油类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增产方案。加强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万名农技人员助丰收”行动,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组建粮油单产提升技术指导组,为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指导服务。支持服务主体围绕粮油作物生产开展以土地整理、配方施肥、病虫防控、秸秆还田等关键环节为主的社会化服务。2024年力争培训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人;建立4个粮食科技展示基地,培育重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家。到2030年,力争培训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000人/次,基本实现1个村民小组有1个家庭农场,建成60个综合为农服务中心。

(九)稳“面积”,夯实粮食生产根基。积极腾退低质低效失管的经果林、茶园恢复种植粮食,引导经果林上坎上山,在“密改稀”或行间较宽的经济作物基地内,套(间)作粮食,确保种满种尽。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统筹谋划大春晚秋,生产,突出抓好秋马铃薯、秋红苕、秋豆等晚秋作物面积落实。2024年全市建立农业种植园地腾退种粮示范片3000亩以上、“粮经统筹”示范片1万亩,大豆面积稳定在9.3万亩。

(十)保“耕地”,严控农业种植用途。耕地主要用于粮食、油和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确保“良田粮用”。坚决防止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做好“粮经统筹”,推进低效种植园地、林地的优化改造工作。强化信息化监测手段,结合农事季节组织抽查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属地整治、分类推进”的原则,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引导各方主体参与整治,确保规范种植、应种尽种,稳定粮食生产。建立完善田长定期巡田、部门定期复查、群众举报监督、属地分类整治、及时动态清零的耕地种植用途防控长效机制,保障粮食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动。各县(区)要组建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发改、财政、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统计、自然资源等部门组成的协同推广机制,强化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推进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各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市、县(区)要加密粮油生产情况的调度,及时掌握情况,根据大小春农时组织开展粮油生产工作督导,跟踪问效。对在粮食单产提升行动中成效显著的县(区),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在安排相关项目资金时,给予倾斜支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专家、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等给予适当表扬,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通报。

(二)强化方案制定。各县(区)要在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建设布局、行动目标、技术路径、重点任务、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等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县(区)的粮食单产行动实施方案和百亩粮食高产展示区建设方案;汉源县要制定千亩高产展示片和百亩超高产攻关片实施方案,特别要对“粮王”争夺赛申报主体提供的材料,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初评,确定最终参赛主体。各县(区)要在每年3月22日前完成相关方案制定和上报。

(三)强化政策扶持。各县(区)财政、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同,增加地方资金投入。要根据现有项目和资金规模情况,整合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奖补、涉粮惠农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单产提升等项目资金,优化资金使用比例,为单产提升重点任务和环节提供有力资金支持,以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尽快见效。

(四)强化宣传指导。各县(区)要成立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专家组,对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开展指导服务,确保技术落实、任务落实。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测产验收等活动,做到专家直接入户、技术直接到人、良法直接到田,提高关键环节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宣传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的好模式、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1.雅安市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技术专家组

2.雅安市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技术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