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是在雅安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灾后恢复重建“三个坚持”的重要批示,全面贯彻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推进会议、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对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第二年度目标任务和推进全市县域经济五年整体跨越进行具体安排。
       发展是雅安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纵向比这些年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横向比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滞后。滞后的背后,是我们缺乏抓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在理念、思路、办法、路径和作风保障等方面没有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雅安要按照省委“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要求,在打“硬仗”、补“欠账”,后发追赶,同步奔康进程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开拓的勇气点燃发展的引擎,让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要专注优势转化,推动特色产业大培育、城镇体系大提升、开放合作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以上,到2020年超920亿元,力争超过1000亿元。
       要抓住重建带来大投入、大支持、大关注,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国家和省出台稳增长的“微刺激”政策,成都平原经济圈“1+7”同城化,我市6个县纳入扩权强县试点改革等机遇,放大重建效应,以“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的忧患意识,以“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担当意识,以“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开拓意识,蹄疾步稳、久久为功地推动县域经济整体跨越。
       县域经济的发展重在特色,胜在特色。打造特色经济的关键在如何把比较优势转化成产业经济和先进生产力。要专注于转化生态、区位、资源、重建政策等优势,保持强大定力,打造特色经济,增强县域经济。
       坚定“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生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工业、生态统筹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工业兴、县域强、百姓富、生态美”的良性局面。
       要把县域经济发展放在全国全省的大局中去定位,既加强与市内其他县(区)间的开放合作,更注重市外的合作发展。要树立“互利共赢”意识,在招大引强中用时间换空间、用政策换项目、以资源换产业、以让利换获利,为长远发展夯基蓄势。
       目标任务:到今年年底重建项目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实现“双过半”,农房重建全面完成、城房重建完成30%;到2015年“7•20”时,重建项目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超过75%,力争达到80%。
       继续首位推进住房重建,下沉工作力量,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按期完成城乡住房重建任务。高水平实施产业重建,要以园区为重要载体抓好工业重建;以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推进服务业重建;以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实施农业重建。统筹抓好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城镇体系、生态环境修复、防灾减灾、土地利用等重建工作。
       完善网格管理、工作倒逼的推进机制,把市级领导包县(区)指导协调重建工作制度化,提高重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中的权重。毫不放松地做好征地搬迁、建材供应、资金保障,强化施工组织,制定特殊天气施工预案,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结合“三大片区”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放大重建效应,提升重建效果,提高“点、片、线”集群效应。统筹特色城镇、产业园区、交通干线和新村聚居点等建设。
       始终把地灾防治作为“生命工程”,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监测和预警,健全隐患点、治理工程、避险搬迁“三本台账”。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克服侥幸、麻痹和厌战情绪,继续高度重视安全度汛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三个确保”和“一个坚决防止”的目标。
       将安全、质量、稳定、廉洁、舆论引导“五位一体”的工作底线贯穿重建始终,确保“项目建好,干部不倒,群众说好”。将“五个感恩”教育和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持续有效开展下去,保持感恩奋进、稳定和谐的强大氛围。
       实现县域经济整体跨越,我们必须要在专注优势转化,推动全市特色产业大发展,推动城镇体系大提升,推动开放合作大突破三个方面下深水、破难题,让雅安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经济优势,走发展特色经济之路。
       重建是机遇,产业是希望。要加快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以特色农林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我们要将生态文化旅游、绿色(有机)农产品及精深加工、水电及矿电结合、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五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按照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三大片区”发展布局,坚持优势互补、特色发展,走出一条“农业强底座、工业挑大梁、三产当尖兵”的特色发展之路。
       城镇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产业为支撑、以市政设施为基础,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按照“全域雅安”的理念,尽快完成覆盖中心城区、县城、集镇和村庄的全域规划体系;加快推进雅安主城区“一城三组团”一体化发展,提升6个县城综合承载力,加快重点城镇的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幸福美丽新村;建管并重,理顺城镇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突出城镇特色,走生态之路,筑牢城市之“基”;走精品之路,铸造城市之“形”;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注入城市之“魂”。
       开放合作的重要抓手就是招商引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区域合作,重要内容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突出招商引资,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推进意识,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进,确保签约项目早日建设、早日投产。要深化区域合作,积极推动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内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市场共融;依托碲铋、铅锌等矿产资源和自然生态、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融入攀西经济区发展;突出生态保护,与周边地区在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抱团发展。要壮大民营经济,坚持“非禁即入”,认真落实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到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55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以上。
       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良好的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
       要突出政策引导,用好中央和省关于灾后重建、稳增长等各项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整体跨越的意见,尽快制定完善差异化的配套政策。要释放改革“红利”,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依法治市等改革“红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改善基础条件,加快建设川西交通枢纽,强劲“主动脉”;打通“断头路”,畅通“毛细血管”。同时,大力实施城乡电网配网升级改造工程,推进能源工程建设,抓好水利工程建设。
       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已经明确,关键在抓实抓细、抓好落实,确保县域经济发展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市委、市政府将对县域经济发展制定工作方案,将县域经济发展的部署分解落地。要强化组织领导,尽快将县域经济发展的部署分解落地。要强化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在推动县域经济整体跨越中的“指挥棒”作用。空谈怠误发展、慵懒阻碍跨越,要强化作风保障,按照“三严三实”标准和“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的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定力、崇尚实干。县(区)党政“一把手”是放大重建效应、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领头羊,岗位关键,要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奋发有为,不辱使命。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争做灾后恢复重建的表率、先锋和楷模。当前,雅安正处于打“硬仗”、补“欠账”关键时期,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赶考”,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砥砺奋进、自强不息的重建精神,在非常之时以非常之举、非常之策、非常之力,抓重建、促发展,完成三年重建“起跑”,奋力推动县域经济五年“跨栏”,使雅安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朝着同步小康的美好未来冲刺!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雅安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