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央视大型生态文明纪录片《行进中的美丽中国》讲述雅安故事: 展现国家公园制度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2024-04-21 07:40 来源: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月18日18时10分,大型生态文明纪录片《行进中的美丽中国》第四集:治理之道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

本集第二个部分以石棉县栗子坪大熊猫监测巡护队队员上山核实野化放归大熊猫“华妍”是否产崽的故事为引,讲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中大熊猫种群复壮及生态廊道建设的故事,展现国家公园制度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种群复壮及生态廊道建设对保护大熊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野化放归 大熊猫回归自然

2013年出生的大熊猫“华妍”被选中参加野化训练,2016年“华妍”在石棉县栗子坪放归大自然。2023年,大熊猫“华妍”领地上的红外像机拍摄到了一大一小两只大熊猫的身影,为了确定“华妍”是否在野外产崽,石棉县栗子坪大熊猫监测巡护队队员上山展开调查。

这是《行进中的美丽中国》第四集:治理之道中讲述的第二个故事。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栗子坪保护区)是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小种群分布的核心区域,受国道108线和G5京昆高速公路阻隔等因素的影响,大熊猫小种群被分为公益海和石灰窑2个局域种群。栖息地破碎化一直是困扰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小种群生存延续的一大难题。

全球首只异地救护大熊猫“泸欣”在栗子坪放归,2012年,“泸欣”与当地大熊猫交配成功产仔,这为通过异地放归的方式促进大熊猫小种群的复壮提供了重要参考。时至今日,作为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这里先后放归了9只大熊猫。放归大熊猫融入野生种群并且繁育后代,才能达到壮大野生种群的目的。

当然,要实现一只大熊猫的野化放归也并不容易。纪录片展示了当年大熊猫“华妍”在自然环境中设立的培训圈内学习觅食、爬树、避险等生存技能的影像。实际上,野化放归过程中还要用伴生动物的模型测试大熊猫有没有躲避天敌的能力,放归的地点需要专家来评估。在放归前,要对大熊猫进行血样DNA鉴定、定期检查身体状况。放归时大熊猫要佩戴项圈,以便判断大熊猫的具体位置。保护区内还设置着红外相机,可以配合拍摄放归大熊猫的生存状态。

为科学探索大熊猫小种群保护与复壮之路,2018年,石棉县建立了大熊猫小种群保护与复壮实验室,这是全省首个在自然保护区内以大熊猫小种群保护为目标开展科学研究的实验室,主要从事大熊猫非损伤性遗传取样、种群遗传学、生理生态学、放归监测等科学研究工作。

纪录片中,巡护队队员在野外所寻找到的大熊猫粪便也正是通过该实验室提取DNA监测,最终鉴定粪便的“主人”极有可能是“华妍”的孩子。

廊道修复 助力大熊猫种群复壮

大熊猫国家公园覆盖我国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涵盖了我国大约80%的野生大熊猫。然而,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将大熊猫栖息地分为13个板块,形成了13个局域种群。

野化放归确实为野生大熊猫补充了新鲜血液,但一直“输血”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建设走廊带,提升当地种群自身的“造血”能力。

根据野生大熊猫种群及重要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分布现状,大熊猫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与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大熊猫主要栖息地一起被划入了国家公园。

2022年,栗子坪保护区启动拖乌山廊道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项目,通过林冠下补植主食竹和主食竹复壮改造,使得示范地“乔木+灌木(阔叶灌木+竹)”复合层群落结构初步形成,公益海放归基地的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了初步恢复。

无独有偶,连接大小相岭山系、邛崃山系、岷山山系的走廊地带的荥经县,同样致力于大熊猫生态廊道的恢复。作为国道108线的途经地,大熊猫在该区域的活动时常受到人为干扰。上山巡护、入户宣传、劝导……四川省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与荥经县森林公安、林业部门等多个单位形成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各种宣传引导提升泥巴山大熊猫廊道周边社区居民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和生态廊道的认识。

此外,四川省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也就泥巴山廊道次生林受损问题,针对性地开展修复工作,逐渐改善区域内林木单一的现象。

修复的廊道为大熊猫搭起了一座座“鹊桥”,打破了大熊猫“孤岛”,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问题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为大熊猫小种群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泥巴山、二郎山、拖乌山等生态廊道上,大熊猫恢复了往日生机。放归的大熊猫“张想”被监测到从石棉县栗子坪出发,通过拖乌山生态廊道进入冕宁冶勒;在泥巴山生态廊道监测发现大熊猫母子活动踪迹,跨区域的大熊猫活动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都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伞护”下的川金丝猴、雪豹、光叶蕨等众多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植物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本报记者  鲁妮娜

2016 年,大熊猫“华研”在石棉县栗子坪放归自然  资料图片

2016 年,大熊猫“华研”在石棉县栗子坪放归自然  资料图片

红外相机监测到的野生大熊猫

红外相机监测到的野生大熊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