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宝兴县嘉绒藏族手工艺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连心桥” 巧手织就七彩艺术之花

2025-07-03 09:29 来源:

能卡曼(右一)在西博会上设置嘉绒藏族的织布机展示手工工艺

能卡曼(右一)教授传统技艺

去年11月底,硗碛湖畔,夹金山下,喜报传来——宝兴县硗碛花腰带非遗工坊入选2024年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

在宝兴县,用牦牛毛编织的彩色腰带,不仅是嘉绒藏族妇女的日常用品,更成为联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纽带。

在这里,宝兴县的藏族姑娘能卡曼用一台织布机、一部摄像机,演绎着传统手工艺与当地各族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相守相伴的生动故事。

□本报记者 郑旸

市融媒体中心 王宇欣

织机上的文化传承:从濒危技艺到非遗工坊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夹金山脊,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金山村能卡曼家的三层藏式小楼就会传出“咔嗒咔嗒”的织机声。

她坐在祖传的木质织布机前,双脚踩着踏板,双手如蝴蝶穿花般引导着彩线——这是嘉绒藏族传承千年的“通经断纬”技法。

“我外婆那辈,每位藏族妇女都要会织绑腿和腰带。”能卡曼回忆。当地的牦牛毛纺织技艺曾是硗碛藏族乡妇女的必备技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传统老手艺人的离世,以及现代商业化纺织品带来的冲击,让能卡曼产生巨大的危机感。面对困境,2016年,能卡曼成立手作工作室,成为当地“花腰带编织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动村民学习制作牦牛毛纺织品。眼看绑腿、腰带这些传统用品在现代生活中很难被使用,她带领十几名藏汉妇女,创新开发出熊猫围巾、藏式电脑包等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进行销售,不仅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本着“继承传统手艺,传递民族文化”的初心与愿景,能卡曼期望嘉绒藏族的纺织技艺能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如今,非遗工坊已有50余人,我们制作的产品小到饰品、手镯、冰箱贴,大到毛毯、衣服,各式各样的牦牛毛制品年销量达到两百多万元。”能卡曼说。

体验中的民族交流:从单一传承到国际舞台

“我们一起纺线时,藏族阿妈会教汉族媳妇唱嘉绒山歌。”能卡曼的手机里存储着许多这样的温馨视频和照片。其中一张是清华大学实践支队成员安丽娜尝试编织花腰带。“这些木片工具看似简单,但经纬交织的技法蕴含千年智慧。” 安丽娜惊叹。

非遗工坊设置有专门的体验项目,游客可以来这里体验牦牛毛纺织、花腰带编织等。2024年,来此体验者超过5000人次,其中包括各族学生、企业家甚至外国友人。大家跟随能卡曼,亲手触摸温润的牦牛毛,用古法捻线,织布机编织吉祥纹样,沉浸式感受传统工序中蕴含的民族智慧。

“能卡曼的非遗工坊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了解认识嘉绒藏族文化,不仅让当地群众对民族文化更加自信,也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金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江说。

“我们编织的不仅是布匹,更是文化认同的经纬线。”能卡曼想让这门嘉绒藏族手工艺真正“走得远”,让更多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了解、爱上它。因此,她积极参加各种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将这门技艺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5月底,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能卡曼工坊展位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基于嘉绒藏族传统纹样的精美牦牛毛(绒)手作作品吸引了3000余名观众前来观看,数百名观众参与了手作体验,不少观众还对这项技艺表现出浓厚兴趣,希望带着孩子一起到能卡曼的非遗工坊进行研学学习。

镜头里的团结故事:从手艺传播到心灵相通

用镜头记录故事,能卡曼还有一重身份——摄影师兼纪录片导演。

藏族少年勒尔甲在成人礼上勇斗牦牛,汉族游客跟着藏族阿妈学捻线,清华学子与当地孩子共跳锅庄……她的镜头里不仅有民族文化的独特部分,还有村民生活里的日常细节。能卡曼拍摄记录了当地“徒手扳牛剪毛”的传统技艺,制作的纪录片《色达麦隆》入选广西国际民族志影展。

随后,能卡曼还逐渐学会了发抖音、开直播。在不间断的拍摄、直播和随之而来的点赞、评论中,许多屏幕前的观众被嘉绒藏族悠久的历史所吸引,纷纷来到工坊,深度参与工坊的“民族技艺体验课”。

“我们正在扩建非遗工坊,期盼不仅能让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更好地传承、推广,更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开辟一条促进不同民族同胞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子。”能卡曼笑着说。

从家庭作坊到非遗工坊,从线下体验到云端传播,宝兴县民族手工业以能卡曼工作室为代表,正像雪山融水般汇聚成河,滋养着各民族同胞共有的精神家园和幸福生活。

在这里,经纬交织出的不仅是一件锦衣华服、一幅精美画作,更是宝兴县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美好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