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转载至《雅安日报》记者 郑暘 整理
随着高校招生进入尾声,各类招生诈骗也进入高发期,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对录取结果的急切心理,设置骗局。
为帮助大家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记者梳理了常见诈骗手段,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绷紧防范之弦,避免跌入诈骗陷阱。
“计划外招生”骗局
手段:谎称有“内部指标”“预留名额”,承诺花钱即可补录。
提醒:高校招生严格执行国家计划,全部通过省级招办统一录取,不存在所谓“计划外招生”。任何声称“交钱就能录取”的,均是诈骗。
“名校学籍”骗局
手段:宣称可通过“内部关系”办理名校学籍,索要高额费用。
提醒:高校学籍是通过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统一审核和注册的,注册和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流程,绝不可能通过所谓的“代办”“关系”等方式获取。凡是以“花钱买学籍”为诱饵的,均为骗局。考生和家长切勿抱有侥幸心理,不要轻信所谓的“内部关系”,避免因一时的糊涂而造成财产损失。
“留学捷径”骗局
手段:以“低分保录”“快速出国”为噱头,诱导支付高额中介费。
提醒:广大学子和家长务必擦亮眼睛,警惕留学招生和代办出国留学诈骗。出国留学人员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了解有关情况和信息: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进行查询;咨询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外国驻华使馆等。在了解国外高校的真实背景和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相关程序后,通过正规渠道申请,慎重作出选择。
“助学金”骗局
手段:冒充学校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为由,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或转账。
提醒:奖学金、助学金等政策信息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发放前不会要求预先缴费或提供关键个人信息。凡是涉及转账或索要密码、验证码的,务必高度警惕,立即通过官方电话核实。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