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雅安历史悠久,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要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雅安的民族文化精彩纷呈,非
近期,各地独具特色的非遗展演不断呈现,展示了雅安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成果,也丰富了群众假日精神文化生活。
龙行十八式
刚劲
2月21日,大熊猫“香香”回国一周年的日子,来自日本的20多名“香香”粉丝不远万里奔赴熊猫故乡雅安探亲。
在这一天,他们不仅看到了日思夜想的“香香”,还欣赏了一场精彩的非遗展演——“龙行十八式”。
现场,非遗传承人何正明手持长嘴铜壶,在空中灵活翻飞,动作时而高过头顶,时而绕过身体,时而如箭般疾驰,然后精准地将水注入茶杯中。
蒙山派“龙行十八式”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该茶技属于刚健派,一改传统茶艺安静雅致的特点,融合武术,舞蹈的一些动作套路,体现阳刚之美,以刚劲
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日本“香粉”们的阵阵喝彩,并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这样的表演,经常出现在蒙顶山景区。
2月10日至19日期间,蒙顶山景区内人头攒动,游人如织。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精彩文艺表演。舞台上,表演者们身着精致的茶服,翩翩起舞,仿佛在茶香中穿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龙行十八式”展演,现场喝彩声不断。
据了解,
绿林派武术
刚柔并济 绿林派武术
近日,雨城区高颐阙文博公园里,几名小伙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绿林派武术”。
表演者双拳挺胸,稍作沉寂,紧接着一套绿林短打如疾风骤雨般施展开来,行拳快如电、脚下步如风、桩子稳如钟……顷刻间,表演仿佛点燃了冰冷的夜晚,台下观众的掌声不绝于耳。
绿林派武术是四川拳法的典
近日,绿林派武术的身影也出现在了万达广场、八一路等地。
硗碛多声部民歌
天鹅抱蛋 高华康 摄
天籁之声 硗碛多声部民歌
2月18日,上九节当天,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当天,人们身着鲜艳的盛装,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在广场中央,国家级非遗“硗碛多声部民歌”宛如天籁,悠扬地回荡着。那动人的旋律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间。游客们被这美妙的歌声所吸引,纷纷停下脚步,陶醉其中。他们有的脸上洋溢着微笑,眼神中流露出欣赏和感动;有的轻轻颔首,伴着节奏轻声哼唱;还有的闭上双眼,用心去感受这别具一格的音乐魅力。
硗碛多声部民歌是硗碛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而生并传承下来的独特音乐
早在2008年,硗碛多声部民歌就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硗碛多声部民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它承载着硗碛藏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智慧。在硗碛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下,这种多声部的歌唱
同一天,在宝兴县硗碛藏族乡五寨园广场上,人们如愿以偿地迎来了省级非遗“天鹅抱蛋”——表演者们好似身怀绝技的高手,将一张张桌子巧妙摞起。在众人的通力合作下,一名表演者从晒席筒下方进入,再从上方顶着簸箕现身。身处高处的他,犹如一
马马灯
喜庆热闹 马马灯
2月24日,第十四届“龙腾狮跃闹元宵”民俗文化展在雅安雨城区三雅园举行。
两位“马牌”在前拿着马鞭,两位“幺妹”“骑”着马儿紧随其后,后面四人一人拉大鼓,一人打鼓,一人敲锣,一人打镲,十分热闹喜庆。
这是市级非遗项目——马马灯。
据了解,马马灯肇始于清末,兴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流行于川西,尤其是名山、雨城、蒲江、邛崃等地,因喜庆热闹的唱词和表演长存至今。2006年10月,马马灯入选雅安市第一批非
马马灯是边唱边舞、唱舞结合的民间文艺(灯彩)表演
马灯唱词格调为“双句式”(上下句):“正月里来(哟)是(哟)新春(哦),牵起马马(哟)贺(哟)新春(哦)……”主旋律简单明快。
此外,现场还表演了上里镇杨氏宗亲狮灯(区级非
截至目前,雅安拥有1项人类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6项省级非遗项目和194项市县级非遗项目,涵盖了传统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传统制作技艺和民俗等多个领域。
本报记者 戴富丽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