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志愿者清扫垃圾
名山区新店镇文昌村,位于名山区东北部,辖区面积6.0平方公里,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524户,常住人口1986人。
近年来,文昌村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抓手,不断增强群众文明素养,厚植文明乡风,持续擦亮“市级文明村镇”金字招牌,“扮靓”乡村外在颜值,增加乡村内在品质,多举措推动文昌村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全民参与
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了,我们住着也越来越舒心。”谈到如今村里的发展变化,村民张桂兰说。
早春时节,行走在文昌村的村道上,只见村道干净整洁,两旁茶园错落有致,一幅风景美、产业兴的和美画面映入眼帘。
据文昌村党委书记宿万喜介绍,村里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每个月组织人员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大扫除,对沟渠、道路及卫生死角等开展整治清理工作。2024年,该村共出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等200余人次参加大扫除,以实际行动带动村民维护人居环境,“扮靓”乡村颜值。
“村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今道路上已看不见白色垃圾,村民家门口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也没有了。”宿万喜说,今年春节前,该村还开展了一次节前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村道整洁的乡村新气象日益凸显。
服务群众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乡村振兴道路先行。文昌村6组入户路是村民们日常出行、运输售卖茶叶的必经之路,但原本的泥巴路十分狭窄,车辆行驶不便,遇上下雨天时,道路更是难以通行。2024年,文昌村党委将6组入户路硬化为长160米、宽3米的水泥路,切实改善了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
“道路修好后,我终于能骑着电动车去卖茶叶了。”看着崭新的道路,当地村民高成华说,入户路硬化成水泥路后,老年人出行也更加方便安全,他生活在这里感到十分幸福。
文昌村“两委”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宿万喜介绍,2024年硬化的文昌村6组入户路,改善了当地6户村民的出行条件。同年,村里还协调开展了文昌村秀才塘清淤整治工作,新建及加宽秀才塘排水沟渠300米,持续提升河道管护水平和水域质量。此外,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用电环境,该村还将村里的裸线改为绝缘线,共惠及全村156户村民。
2023年底,该村成立雅安市名山区新店镇文昌村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供销社+村集体经济”模式,改变农户种植观念,引导大家使用有机肥,进行科学、绿色、循环种植,目前有100户农户入股,有效实现化肥减量增效。2024年,文昌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1.74万元。
多措并举
乡风文明日益彰显
乡风文明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文昌村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抓手,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
“村里一共组建了7支舞蹈队,平时开展活动大家都会踊跃报名。”宿万喜介绍,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村里都会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为村民献上“文化大餐”。
今年55岁的张桂兰是文昌村5组舞蹈队的一员。“村里只要通知举办活动,我和其他十余名队员就会积极参与。”张桂兰表示,为大家表演舞蹈,既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也能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
文昌村自2023年修订村规民约后,还将文明乡风等内容编写成顺口溜,在群众间广泛传播。“为推进殡葬改革,我们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宿万喜说。
2024年,文昌村通过持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等五类活动,有效涵养文明乡风,进一步增强群众幸福感,弘扬文明新风尚。
下一步,文昌村将持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凝聚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绘就美丽文昌“新画卷”。
市融媒体中心 徐怡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