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2024年“贷你创业”助力行动四川站走进雅安暨“助创为雅·宜业为安”创业指导活动现场
过去的一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四类重点群体人员许芩被安排到城镇公益性岗位,家里多了一份收入,生活也更充实了;外卖小哥王永兴参加了工伤保险,健康安全有了保障;高校毕业生汪恒苒顺利通过“三支一扶”考试,实现了儿时的“支教梦”;雕刻技能大师李大刚成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在技术攻关和技能突破上更有干劲;农民工林某被拖欠的工资追回来了;退休人员赵先生体验了“一窗通办”,几分钟就办完养老保险金申领业务……
这一年温暖了民生,点亮了万家灯火。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持续巩固提升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行风作风等工作质效,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重点任务全面完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求职者填写个人信息
着眼就业创业抓攻坚
谱写惠民“稳岗卷”
每年从春天开始,稳就业保就业这个“天大的事”,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要民生工程、重点底线任务,统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全局工作,放在巩固“民生之本”的首要位置。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我现在不仅能赚钱,还可以照顾家人。”汉源县脱贫人员巨朝军说。
去年年初,巨朝军在汉源县2024年春风行动暨返乡农民工就业促进专场招聘会上看到汉源盛屯锌锗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简章,发现自己符合机修工的岗位要求,且该公司薪资待遇也不错,便向该公司投递了简历。不久后,巨朝军收到了面试通知,随即顺利在该公司入职。
巨朝军的成功就业是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持续扩大就业范围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一年,我市聚焦“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充分挖掘就业增长点,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
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系列专项活动为切入点,通过直播带岗、招聘送岗、线上荐岗等方式,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对接平台,做到“精准匹配”,实现“双向奔赴”。
始终把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募集优质见习岗位、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多方位、多渠道、多形态提升青年群体就业能力。
2024年,我市线上加强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广使用,线下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担保贷款服务驿站4个,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经办服务,不断提升创贷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快捷化水平。
持续抓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城区10分钟、乡村3公里”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建设,不断健全“4+2”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打造基层就业服务网点756个,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不仅如此,通过高水平承办2024年“贷你创业”助力行动四川站走进雅安暨“助创为雅·宜业为安”创业指导活动,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179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3.82万人,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帮助青年“好就业、就好业、快就业”,实现2024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203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亿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683人,带动(吸纳)就业3266人。
开展各类招聘会,帮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
着眼社保体系抓改革
谱写惠民“保障卷”
养老、工伤、失业有保障,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才会更强。
黄美之前是我市中心城区的一名外卖员,去年在送餐途中发生了车祸。
“当时幸好购买了工伤保险,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提起去年发生的车祸,黄美还心有余悸。
过去的一年,我市将企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作为扩面的重点对象,切实提升我市参保缴费率。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06.47万人、28.87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11%、104.18%。
每一组数据,都蕴含深意与暖意。
过去的一年,我市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全市工程项目参保1158个,覆盖施工人员11.96万人。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人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覆盖全市1398名新就业形态人员。全力推进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落地落实,全市执行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累计为7442户参保单位减收失业保险费11330.29万元、执行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累计为7587户参保单位减收工伤保险费1130.52万元。
数据背后,是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效的速度。
过去的一年,我市积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宣传推广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手机APP、四川人社APP、电子社保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推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电子化,引导群众进行网上申办,着力推动“线上申办”取代“窗口申办”,真正实现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网上办、不见面、零跑路。
2024年,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审核率达100%,实现转移经办再提速30%以上;全市已办结企保关系转移2006笔,所涉转移资金8218.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创新基金监管模式,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市县两级常规审计。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骗取套取社保基金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截至2024年11月,排查问题104条,涉及人数276人,涉及资金207万余元,追回资金201万余元。
回首2024年,建立了雅安市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工作推进协调机制,联合卫健、医保、交通、文旅等部门印发《雅安市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实施方案》,按部门职能梳理了我市《2024年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事项目录清单》共计25项,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形成分工合理、精干高效的工作机制。
目前,我市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场景搭建已基本完成,群众可以社保卡为载体,利用社保卡线上线下的办事凭证、支付结算、待遇发放等能力,在人社、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体验领域通过社保卡“一卡通”实现“一件事”高效办理。全市4个领域的办件量达到175.7万件。
2024年雅安市创业指导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培训班相关人员合影
着眼劳动关系抓治理
谱写惠民“权益卷”
去年2月,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通报了2022年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情况,我市被评定为A级,排名全省第四,这也是自省政府2018年开展此项考核以来,我市连续五年被评定为A级,始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
过去的一年,我市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预防整治欠薪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全面推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主线,狠抓根治欠薪工作,积极推动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在全省积极推广“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平台”经验做法,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深化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2024年以来,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主动监察各类用人单位1142户次,为10752名劳动者追发工资13896.4万元。
一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调解仲裁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建设,持续加强“调、裁、审”衔接,着力提升劳动人事争议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和调解仲裁效能,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畅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作用,实现农民工欠薪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
同时,积极开展川藏(雅安)劳动人事争议联处协同机制创新试点,聚力打造川藏(雅安)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联处中心,推进川藏(雅安)跨区域案件联调联办、一站处理。
2024年,全市各级调解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351件,时效内结案率100%,涉及劳动者2639人,涉及金额9225.88万元。
一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了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女职工劳动保障权益专项执法行动、工程建设领域“安薪行动”、用人单位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开展现场讲法63次,发放务工明白卡和宣传册7000余份,选树安薪项目17个。
多渠道公布行业主管部门和劳动监察举报投诉电话,实行节假日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重大节假日开展集中接访活动。指派专人对欠薪线索进行收集、转办核查,打通治理欠薪的“最后一公里”
健全完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联动处理工作机制、网络舆情联动处置机制,市人社、公安、信访、网信等部门保持信息互通,加强舆情常态监测,做到了“实时监管、限时化解”。
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创业就业能力
首届“雅州茶师”劳务品牌技能大赛现场
着眼群众期盼抓提升
谱写惠民“服务卷”
如何写好惠民“服务卷”?那就是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
一年来,我市扎实开展去冬今春服务保障农民工“五件实事”专项行动和“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全市走访慰问农民工及家庭38.4万人次。提供包车运输“一站式”服务返岗农民工1295人,组织“一元购”等返岗专车42趟次,切实当好务工人员“娘家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36万人左右。
一年来,我市立足省委赋予雅安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重大使命的战略部署,高规格承办川藏人力资源协同开放发展大会,进一步深化四川与西藏、云南、甘肃、青海等地区人力资源合作交流,推动雅安逐步成为四川人力资源对外开放“样板”和西向拓展的“枢纽”。
通过深化区域人力资源服务合作,与重庆市江津区、成都锦江区、西藏林芝市等地区建立招聘信息互联共享机制,促进我市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
2024年以来,我市开展跨区域招聘活动8场,参会企业300余家次。
不仅如此,我市高标准做好系统行风建设,抓好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开展“练兵比武”,加强窗口单位建设,全面推行人社服务“好差评”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和行风建设明察暗访工作,积极培养高素质经办队伍。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
人才人事工作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一年来,我市大力实施“雅州英才”工程,赴外引进博士7人,新增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员2名,实现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二级岗位零的突破。新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全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总量达到31个,5人获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技能大师、省级技术能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被表彰为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进集体。全市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2.4万人和6万人。
乘盛世之风,扬务实之帆,荡合力之桨。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更好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助推器”作用,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努力实现各项工作在全国、全省争先进位。
本报记者 郑瑶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