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天全县: 丰收增收不愁销 “藏”在稻野里的“产供销”一体化

2024-09-21 13:42 来源:

天全县新华乡河埝村稻谷机收现场

9月13日14时,市气象台发布气象信息:天全县今晚大雨,明天白天阵雨;气温21到28摄氏度。

看着预报信息,天全县沃土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乾坤,心又悬了起来。按计划,沃土合作社将于次日,在天全县省三星级(粮食)现代农业园区新华乡片区,抢收与河埝村合种的60亩稻谷。

“明天要是下雨,等雨停稻子上水分散了,就组织收割。”拨通河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中敏的手机,谢乾坤再三叮嘱。

次日晨,秋雨如约而至。临近中午,雨停、云开、雾散,阳光洒向河埝村大地,沉甸甸的稻穗渐渐重新挺直了“腰杆”。

收割机轰鸣着马达开进“战场”,前面连杆带穗“吞下”,后面吐出碎秸秆还田。也就20多分钟,首片开镰的4.85亩稻田就已收割完成,空气里满是清香的味道。

“今年要比去年快些。”村民洋从斌认为,原因可能是去年高标准农田刚完工,土质还有些软。已在村里工作19年的李中敏谈起了产量:“今年地稳了,关得住水和肥,产量肯定会更高。”

村民杨德礼补充了收谷子的开销,“以前都是把儿子媳妇喊回来,加上我们两口子,最少也要两天。”年逾七旬的杨德礼说,两天时间,当木工的儿子、打杂工的儿媳要少挣800元工钱。

“杨伯,机收140元/亩,你家3.5亩只要490元,你说划算不哇?”帮忙给湿谷子称重的谢乾坤笑着说。“划算,肯定划算!”杨德礼嘴角微扬,开心地笑着答道。

几番忙碌,杨德礼家平均每亩收获550公斤湿稻谷,产量比往年最高时提高50余公斤,合作社给出的收购价是3元/公斤,高出天全县市场价0.6元/公斤,到下月结账时可收入5775元。

这还不是杨德礼全部所得。去年起,天全县供销社以“三社融合,服务‘三农’”合作模式,探索开通了“供销为农服务直通车”。

何为直通?由县供销社下属天叶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在仁义镇、新华乡与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200余户粮食种植户,联合成立沃土合作社,构建统一种植、管护、收购、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运营管理模式。种植户加入后,由公司向社员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并根据农时,现场开展种植、管护培训。

“收购价高于市场价,还免费提供农资,算下来,都是我们多赚的!”几位种植户说。

一旁停放的货车,货箱外侧印有“天全供销稻谷收购专用车”字样。只等成袋稻谷装满货箱,合作社工作人员蒋子龙驱车驶向位于仁义镇的天全县省三星级(粮食)现代农业园区——“红色粮仓”核心区。

这里去年底建成的产业园农业服务中心,拥有天全目前唯一的粮食规模化加工中心。“具备日烘干稻谷130吨,日加工大米30吨能力。”产业园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明义说。

约30分钟后,车进加工中心。所载加上此前运来的湿稻谷,随即进入全封闭烘干生产线,厂房内机器轰鸣不绝于耳。工作人员则根据稻谷水汽含量、放入数量确定烘干时间,最长需18个小时。

大米加工要等园区所有稻谷烘干后进行。与去年不同,今年少了运到市外加工的烦恼。

谢乾坤粗略一算,去年仅此一项,就支出运输成本近2万元。“今年合作社稻田面积达到530亩,比去年增加260亩,预计可出大米15万公斤,如果还和去年一样,这项成本肯定要翻倍。”

加工出的大米不愁卖,因为天全已有自己的大米商标“二郎山”,并已通过天全“供销一卡通”线上平台、线下直营店实现订单式销售。

更大品牌“地图”正在织成。天全县供销社主任江睿透露,正与省市供销社合作推动“天府粮仓”建设,以实现“二郎山”牌雅安大米走进全省市场。“不仅河埝村,整个粮食园区出产的大米,都会走出去。”

本报记者 孙振宇 徐玉婷

实习生 罗雨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