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 转载自《雅安日报》
暑假来临,气温攀升,未成年人溺水风险也随之增加。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水、污泥、杂草等堵塞呼吸道,引起换气功能障碍、反射性喉痉挛等而发生窒息。人淹没于水中后,因惊慌、恐惧或骤然寒冷等强烈刺激,本能地屏气,以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不久,由于缺氧不能继续屏气,水随着吸气而大量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
这些地方暗藏溺水“陷阱”
野外的池塘、水库,水底情况复杂,可能有淤泥、水草,一旦被缠住很难挣脱。
农村的灌溉渠、废弃水井,边缘湿滑,容易失足坠落。
城市里的景观池、未加盖的下水道,也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即使是正规的游泳池,如果不遵守规则,在水中嬉戏打闹、超出自己的游泳能力范围游到深水区,同样可能发生意外。
掌握溺水自救技巧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让身体放松,尝试让头部后仰,面部露出水面,进行呼吸。
如果周围有漂浮物,比如木板、树枝等,要尽力抓住,借助它们的浮力让身体保持在水面。如果是在浅水区,可以尝试用脚踩水,让身体上浮,慢慢向岸边移动。在水中保存体力很重要,等待救援过程中不要做无谓的动作。
科学施救是关键
溺水时立即大声呼救,吸引周围人的注意,让他们来帮忙。
可以寻找身边的救生器材,如救生圈、长竹竿、绳子、空塑料瓶捆扎成的浮力物等,扔给溺水者,让他抓住,然后将其拉上岸。
如果周围没有这些器材,不要轻易下水,在岸边继续呼救,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
上岸后急救步骤要牢记
若溺水者有意识和呼吸,让他保持侧卧位,清除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
若溺水者没有意识和呼吸,让溺水者仰卧,先开放气道再进行人工呼吸,最后实施心肺复苏,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
预防溺水牢记“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不擅自下水施救。
本报综合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