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8月27日,雨城区东城街道澄清村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轰鸣作业,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村民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路基平整工作。
站在施工现场,澄清村党总支书记李芯向记者介绍:“村里很多都是土路,路况不好,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不仅影响民宿经营,也给村民出行带来很大困扰。现在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道路改造,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事!”
7月31日,澄清村总投资835万元的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正式启动。按照计划,村里要新建(改扩建)8.6公里道路,把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平坦的水泥路。更让村民们高兴的是,这路不是外人来修,而是“自己人干自己活”。项目采用“村民自建”模式,预计带动304名当地群众参与建设,发放劳务报酬401.6万元,实现乡村建设与群众增收的双赢局面。
“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项目建设坚守“赈”的初心,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原则,从前期走访调研到岗位设置,都充分考虑当地群众需求。在设置的304个务工岗位中,重点安置了144名返乡农民工、29名未就业退役军人、10名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10名脱贫人口和12名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重点群体占比达67%。
62岁的村民何庆忠担任库管员,负责物资管理工作;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的代春美也加入了项目,负责现场一些后勤杂事;持有安全管理证的杨玉林自7月项目筹备期就参与其中,负责质量与安全监管。“以前在外打工总惦记家里,现在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为家乡发展出力,大家都干劲十足!”杨玉林擦了擦额头的汗,说话时眼里满是笑意。
考虑到村里部分特殊困难群众,项目还专门设置了现场看护、安全引导、物资保管等轻体力岗位,让行动不便或劳动能力较弱的村民也能通过务工获得一份收入。不仅如此,项目在规划时便着眼长远:道路建成后,将设立长期公益性岗位,由当地村民上岗负责道路养护;同时探索将部分项目资产折股量化至村集体或合作社,让村民既能获得短期务工收益,又能享受项目带来的长期红利,为群众持续增收筑牢根基。
对于项目带来的改变,村民们满怀期待。道路通了,雨天出行不再受泥泞困扰,村里民宿生意也能更红火。 有村民算起了 “经济账”,道路改造后,竹木、栀子花、茶叶等农产品运输更便捷,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林木产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宽;还有村民憧憬着,依托畅通的道路和村内的生态资源,发展康养旅游与观光农业,让澄清村的绿水青山变成带动增收的“金山银山”。据测算,项目建成后,村民人均年收入预计可增加5000-10000元,这份“增收答卷”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
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从区级部门到村级组织形成了联动合力。雨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加以指导,区发展和改革局成立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项目规划与实施;东城街道建立完善了综合管理、技术支撑、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等机制,为项目保驾护航;澄清村“两委”成立管理领导小组,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项目理事会,让村民全程参与项目管理与监督。前期,村里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村民动员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村民知晓率、支持率均达100%,为项目落地实施凝聚了共识、夯实了基础。
“从项目申报到开工建设,每一步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期待。接下来,我们会带领村民齐心协力推进工程,把道路修得更扎实,把实事办得更到位,让以工代赈项目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民心工程’,让澄清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李芯的话语,既是对当下工作的承诺,更是对乡村未来的展望。随着项目的稳步推进,澄清村正朝着 “路通、业兴、民富” 的目标加速迈进。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